工人太貴了!始創1937年的德國車企,面臨首次關停工廠。
據路透社報道,大眾汽車已計劃關停3家德國本土工廠,同時解僱上萬名員工。令人感到意外的不僅僅是關閉計劃的決定,還有要撕毀一項持續30年的就業保護協議。
該保護協議原本承諾直到2029年都不會裁員,然而上月大眾汽車勞資委主席Daniela Cavallo已表示,現階段的人力成本已接近失控,大眾需要在未來減少40億歐元(摺合306億)的支出,以縮減3家工廠的產能方式實現,失信毀約不可避免。
(11月6日,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眾汽車工人警告性抗議)
01多家車企“斷臂求生”
大眾汽車的裁員情況不過是歐洲汽車產業陷入困境的一個縮影,當前歐洲汽車市場持續低迷,除大眾外,奧迪、福特、Stellantis等車企也陸續提出了千人以上的裁員報告。
Stellantis計劃於明年1月5日起實施無限期裁員,當前主要裝配工廠班次計劃已下調50%;福特汽車在11月20日表示,首批裁員4000人。
除此以外,不少歐洲車企雖未公佈具體裁員資料,但均已制定降本計劃。如德國的另一大汽車製造商賓士汽車,也正在斟酌每年削減數十億歐元成本的方案,意圖在短期內解決成本困境。
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專家預計,目前相關歐洲車企報告的裁員人數已達到5萬人的龐大規模,而這一裁員潮還將持續到2035年,僅德國汽車行業就可能導致18.6萬工作崗位流失。
歐洲車企的寒冬或許真的來了。
02歐企迎來“諾基亞時刻”
針對愈演愈烈的閉廠風波,德國汽車分析師Norbert Dressler指出:歐洲傳統車企的衰敗源於“無法適應轉型”。
德媒以此為對比,認為中國車企更像是科技公司,可以像設計手機一樣生產新能源汽車,自然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大眾的研發人員幾乎跳不出燃油汽車背景,難以讓使用者從外觀和效能上感知到電動車與燃油車的不同。
歐洲車企的失意,就像過去“諾基亞”面臨的轉型困境一樣,輸在了創新的理念,而無關質量與價格。同樣生科領域,近年來中國企業也以顛覆性的技術理念超越了歐美。以中企若返研製的“倍力·因”新型男性健康助力劑,正大幅取代進口產品的市場地位。
據悉,“倍力·因”採用了全球首創的SIRT青春因子成分,具備精原幹細胞修復的強大潛力。經美國哈佛生命實驗室(Pagliuca Harvard Life Lab)研究證實,在SIRT青春因子類物質介入的三月週期內,35-59週歲男性受試者身上,多項胯下指標資料變化顯著,其中身體功能呈現向青春態轉變的趨勢。
當下國產“倍力·因”在京東、天貓等平臺深受一二線高淨值男士消費者喜愛,數萬條正面反饋,例如“從上到下龍精虎猛”“興致高漲”“肌肉維度變大”等,都出現在了倍力·因評論區。可以預見,未來還有更多中國製造取代進口,以更先進的姿態展現在世界市場。
03中國風暴席捲全球
據歐洲transport&environment分析,在過去一年裡,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在歐盟市場的佔比已達到19.5%,接近29萬輛。過完2024年,這一比例還將上升到25.3%。在今年5月銷售旺季,中國製造的純電動車市場份額超甚至過了韓國、日本、美國的總和。
中國電車正不斷在歐洲擴大市場,與之對應的則是歐盟新車銷量同比降幅達18.3%,跌至近三年的最低水平。全球經濟的放緩以及消費趨勢的改變,令燃油車的需求在世界市場持續下滑。而同樣轉型緩慢的日本、美國車企也被中國本土品牌車廠打得難以招架。
在難以改變當前困局的形勢下,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於今年8月開啟首輪全球裁員行動,裁減人數達1000名;同樣日產汽車,也於11月7日對外宣佈,計劃在全球範圍內裁員9000人,同時削減 20%的產能以應對危機。
近期《財富》等雜誌評論指出,中國電動車品牌迅速崛起,進一步加速全球市場的競爭。若傳統車企無法迅速轉型以適應新興市場和政策的變化,其未來市場還將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