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講了我們禁止鎵和鍺出口的事情,提到了除軍事考慮之外,也是對最近美國製裁我們的一個反制。
12月2日BIS釋出了公告,將新增140家公司列入他們所謂的“實體清單”,其中136家是我們中國企業。
其實另外4家也是國內企業在海外的關聯公司,所以等於全都是針對我們的。
這也是有史以來,對我們制裁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一次,確實挺狠的。
我看了一下名單,幾乎全都是半導體行業公司,而且主要是裝置和材料企業,很明顯是要卡我們半導體的上游產業。
比如、拓荊科技、中科飛測、華大九天等等,包括他們旗下的子公司,所以數量有那麼多。
像北方華創第一時間就釋出了公告,說本次被列入實體清單,不會對公司業務產生實質性影響。
影響肯定是會有的,很簡單的道理,如果真的沒有任何影響,人家也不會來這麼一出。
影響的地方主要是北方華創“部分”零件或者材料還需要進口,目前並沒有所有裝置都做到100%國產化。
尤其是北方華創如果想發展更高階的半導體裝置,某些關鍵零件必然會被卡住。
所以如果要準確說影響的話,更多的是影響未來,對眼前確實可能影響不大。
美國的目的其實很明確,生產晶片主要的幾個環節,我們的裝置都相對來說比較落後。
就比如北方華創的刻蝕裝置做得還不錯,國內除了他還有中微公司,但是目前的國產化率都不到20%,還有大量的國產替代市場。
包括薄膜沉積裝置,除了北方華創和中微公司,這次上實體清單的拓荊科技也做這個裝置,還有盛美上海和微導奈米等等多家公司。
看起來是不是行業參與者挺多的?但是薄膜沉積裝置的國產化率也才不到30%。
更高階的裝置就不用說了,比如離子注入裝置和塗膠顯影裝置等等,國產化率連5%都不到,幾乎依賴進口。
所以這也是我們半導體企業未來的機會,只需要不斷進步,生產出更好的裝置,就不愁沒有市場。
而裝置和材料是半導體產業鏈最關鍵的一環,把這一環卡住,我們的半導體產業就沒法高階化,高階晶片就只能進口。
這個裡面最大的問題,是任何行業需要科技升級,就都必須投入巨量的資金,最好的情況是行業本身能產生不錯的利潤,然後國家引導,企業努力,慢慢一個一個突破,最後全國產化。
可是每個行業的利潤大頭,往往被高階的那一小部分人拿走了,中低端拿到的利潤其實不多。
比如北方華創作為半導體裝置龍頭企業,利潤空間並不大。
今年三季報毛利率44%,淨利率22%,這還是近幾年大幅度提高的成果,2019年的時候淨利率都不到10%。
如果是實力弱一點的公司,比如拓荊科技,盈利空間就小很多。
上圖是拓荊科技的三季報盈利能力表現,毛利率和北方華創差不多,但是淨利率只有11.4%。
賺的錢如果不夠多的話,就撐不起鉅額的研發投入。
可是如果不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就發展不了高階裝置,靠借錢的話,負擔又太重。
所以美國的目的就是要限制國內半導體裝置企業的業績,儘可能拖延他們的研發進度。
不過好在我們對此早有心理準備,這幾年已經儘可能在佈局,主要是三個方式。
第一個當然是儘可能採用國產零件,第二個是對必須進口的關鍵零部件進行足量儲備,第三個是“繞道”採購。
其實從進步速度上來看,我們的眾多企業進步已經很快了,非常多的零件已經國產化了,但是畢竟時間還太短,某些高難度的關鍵零部件,確實還未攻克。
然後各企業在自身資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般都會儲備較多的零件,所以短期內肯定是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影響的。
至於繞道的話,這個很難,也是絕密,因為美國並不傻,全球生產某型別裝置的企業就那些,越高階的產品參與者越少,所以調查並不難。
不過漏洞也是有的,當然這始終不是重點,只是權宜之計。
說到底,還是我們自己實力不夠,別人欺負我們,再多的怨言都沒用,只能自己咬著牙慢慢熬,慢慢突破。
其實最大的影響還並不是脫了那些巨頭的後退,是對整個行業會形成一定程度的打擊。
像北方華創這樣的巨頭肯定能熬過去去,無非是代價高一點,時間長一點,最後一定會逐點突破。
但是對於規模小一點的企業來說,很可能面臨出局的問題,因為他們的競爭力本來就有限,如果長時間沒法生產高階裝置,所有人都在低端市場裡卷,這不是健康的。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國內電子企業都儘可能採購國內的晶片,那麼對於整個半導體行業是有利的。
晶圓廠業務多了,能帶動裝置廠中低端產品的銷量,也算是靠內需來緩解這個問題。
所以12月3日,我們的網際網路協會、半導體協會、汽車工業協會等多個行業的協會發布宣告:
美國晶片產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中國相關行業將不得不謹慎採購買過晶片。
我們都知道行業協會是沒有權利的,但是人家是有背景的,可以等同於是一個半官方機構,這麼多協會同時發出這樣的號召,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上面指示的。
所以第一步就是透過這些非官方的渠道,呼籲國內企業審慎買美國的晶片,尋求擴大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晶片企業的合作,並積極使用國產晶片。
審慎是什麼意思?自己心裡去衡量,要不要積極採購國產晶片,也自己去考慮,反正這個也不能強制要求。
但是明裡暗裡的意思都傳遞到了,你聽,還是不聽?
聽了,我國半導體出口規模已經破萬億,大家一起分食,不聽,未來還想不想被扶持一把?
總的來說,我們科技升級的步伐是肯定不會停的,就像很多人說的,被逼一逼,速度可能還更快一些。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