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先,並不保證一定成功!
文 | 華商韜略 邢文臣
2019年1月23日,聯合創始人林斌在網路上發出小米摺疊屏工程機的影片,稱這是全球第一臺雙摺疊手機。
這一下惹惱了柔宇科技的高管們。柔宇副總裁樊俊超隔空炮轟小米,在朋友圈發了近千字長文,稱小米“攻克了柔性摺疊屏技術”是公然造假。
CEO劉自鴻則是在朋友圈寫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雖遠必誅!”
當時柔宇科技估值50億美元,在他眼裡,小米“你也配姓趙”?
當時他有多傲慢,現如今就有多悽慘。
【明星隕落】
11月18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釋出公告,正式裁定柔宇科技及其關聯公司破產。
此前,公司部分高管和前員工、現員工400餘人,曾聯名申請,希望法院能將柔宇的破產清算程式轉為破產重整程式。
現在塵埃落定,這點希望也破滅了。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種種風光彷彿還在昨天。
2017年,湖南衛視推出熱播節目《我是未來》,邀請了眾多頂級科學家和產業嘉賓,向觀眾展現前沿科技,探討人類美好的未來。
劉自鴻是節目第4期受邀的科技大咖,他年輕瀟灑,眼神中充滿堅定的自信,渾身散發科技氣息。
節目給出的VCR更是堆滿了科幻感:
劉自鴻走進電梯,聽到手機鈴聲響起,低頭看了一眼左臂,把一款繞在手腕上的捲曲螢幕拿起,繃直,放到耳邊;會議室的玻璃門,只觸摸了一下就被開啟……影片的最後,他拿起一個曲面透明的行動電話,說道:“你好,我是未來,我馬上就來!”
臺下節目嘉賓直呼:他像拍電影,科幻大片!
那一年,他當選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佈的“全球35位35歲以下創新青年榜”成員之一。
2014年8月,柔宇科技首發了業界最薄、厚度僅0.01mm的柔性顯示屏和柔性感測器,捲曲半徑只有1毫米,引發全世界的轟動——這太超前了。
在斯坦福大學讀博時的夢想,此刻成真了。
當時,全球領先的液晶顯示大廠,韓國LG才剛剛展示過捲曲半徑3釐米的18寸柔性屏,前一年京東方推出的柔性屏捲曲半徑也接近2釐米,柔宇可謂是真正的遙遙領先。
2018年10月,柔宇成為業界第一個推出柔性屏摺疊手機的公司,釋出“FlexPai柔派”並(對外宣稱)實現量產。在釋出會上,劉自鴻喊出一個響亮的口號:摺疊下一個十年。
他時常暢想一個柔性的未來宇宙(“柔宇”由此得名):摺疊手機越來越多,衣服、包包、車窗、海報,哪怕在一塊粗糙的岩石上都可以顯示動態畫面。互動感知將變得無處不在,觸手可及。
2019年毫無疑問是柔宇科技的高光時刻,春晚深圳分會場、國慶70週年文藝晚會、深圳寶安機場航站樓甚至瀘州老窖的酒瓶上,都出現了它的身影。
這就難怪年初劉自鴻在網路上和小米動怒,英雄少年、光環傍身、精英履歷,彼時的他正在群峰之巔,風光無兩。
可這樣遙遙領先的柔宇,怎麼就一步步走向衰落,直到絕境了呢?
【傲慢與貪婪】
劉自鴻曾放出豪言:我和我團隊的夢想,就是把世界掰彎!
但在一些老員工眼裡,正是劉自鴻的傲慢與貪婪讓公司無視行業規律,對自身實力、行業週期和市場需求一次次錯判,把公司拖進了深淵。
“我們用不到100億,做了三星京東方几百億才做成的事情。未來我們才是領軍者,京東方、華星光電這些公司都會是一地雞毛。”現在回過頭再聽劉自鴻這段話,實在有種不知天高地厚的諷刺感。
柔宇科技從2012年5月創立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間,共進行8輪融資,獲得股權投資約61.97億元,債權融資約36.53億元,高峰時估值達60億美元(超過500億人民幣)。
融來的錢,幾乎全部投入到自主建設的5.5代(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產線。
2018年6月工廠在深圳點亮投產時,柔宇宣稱一、二期產量總目標將達到880萬片/年,但不包括剛性面板。
這個目標有多荒唐?
三星在2016年進入OLED屏生產線的投資週期,2016-2017兩年投資在OLED的金額高達87.6億和89.4億美元,大幅超過前幾年35億-45億美元/年的水平,可即使這樣,迄今三星麾下柔性屏所有代際總產能也不到800萬片/年。
更讓業界瞠目結舌的,劉自鴻手裡就那麼點錢,他不但要做屏,還要做終端產品。
2015年9月趁著VR熱,柔宇釋出了全球首款可摺疊式超高畫質頭戴耳機——“智慧移動影院Royole-X”。
2017年12月,柔宇又釋出了智慧手寫本“柔記RoWrite”,主打“筆記革命”。
2018年10月可摺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柔派”釋出時,柔宇的聲望達到頂峰,但業內人士並不看好,質疑他是“過早把一款不成熟的概念產品拿出來銷售,這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
讓人詫異的點在於,它掏空口袋自建的顯示面板工廠不是剛點亮嗎?怎麼還不到半年,就出整機了?
除了手握上千億美元流動資產的三星帝國,沒有廠商會這麼幹。
至於柔宇這款手機售價8999元起,但在官網上一直處於預約狀態,系統提示“發貨時間可能需要等待60-90天”。
終端產品不論是手機還是電腦,都已經進入了高度集中化的行業局面,門檻與難度不亞於做顯示面板。
2018年,小米剛從業績滑鐵盧中爬出來,代價是前兩年累計高達90億的研發經費。雷軍靠小米8系列才保住了市場地位,對了,它用的是三星AMOLED螢幕。
所以除了幾篇新聞稿,柔宇的這幾款非主流終端,沒有激起任何浪花,很快被人所遺忘了。
其實2012年之後國內的創業環境漸漸成熟起來,幾乎每個創業者都深諳“精益創業”之法和“單點突破”之術,專注、小步、試錯、迭代——所有成長的企業都是這麼做的。
可惜,劉自鴻好像不太明白,況且還在這樣一個競爭殘酷的產業裡一意孤行。
【殘酷的法則】
顯示面板行業,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山高水險。
行業慣例是,產線點亮後5年內達到滿產滿銷,再透過規模優勢降低成本。
因為這個行業的投資規模普遍在數十億到百億美元,要用10-15年時間做會計折舊,逐步做出利潤。
所有成功的顯示面板廠商都是這麼做的,重研發、重資產、長週期一直是這個行業的底色。
看著柔宇的新產線,有業內人士早就給出了定論,“如果一條產線只做摺疊,沒有其他產品出貨佔滿產能,將導致摺疊類的產品出貨承受數以億計的研發及折舊費用——沒有產能利用率,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所以,這個行業裡首發技術雖然也重要,但相比之下經營性現金流和入行時機更重要。
1968年,作為開創液晶顯示先驅的美國RCA公司,就是因為害怕投入太大而半途而廢,技術在美國並沒有轉化成產業。
反而是日本公司帶著龐大的銀團,抓住機會,以巨大投資,率先實現了LCD(液晶顯示)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但隨後的近30年裡,液晶面板產業至少經歷了4次大的週期性衰退,產能趁機從日本轉移到了韓國,又從韓國到了中國臺灣,根據顯示市場研究機構DSCC資料,2020年中國大陸的LCD全球產能佔比達到了52%。
而這背後,是巨大的投資,漫長的投資回報。
在國內開創局面的,是京東方的“老廠長”。
2003年,王東昇傳奇般地以3.8億美元併購韓國現代顯示(HYDIS)的TFT-LCD業務入行,此後便一路開掛,瘋狂擴產,不斷穿越行業週期,緊追先進世代線。
為了滿足資金需求,早在2010年以前京東方就爭取到來自銀團貸款、北京市、成都市、合肥市等地方政府的借款和定向增發融資超過200億元。
向地方政府定向增發股票,以此獲取建設專案的資本金,從而使專案建設擺脫對銀行貸款的依賴,逐漸變成王東昇的方法論,成為京東方在二級市場之外,最關鍵的融資渠道。
走到今天,京東方手裡握著17條專業面板生產線(一條在建),其中高世代線8條,包括8.x代線6條,10.5代線2條;第六代柔性OLED生產線3條,擁有行業領先的柔性製造能力。
粗略估計,京東方在2013-2022年之間,累計投入在產線上的資金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超200億美元),未來三年它還將OLED面板的產能再提高50%以上,其中就包括在成都總投資630億元的國內首條第8.6代AMOLED生產線(柔性+剛性)。
而在南中國,同樣在顯示面板產業風生水起的TCL華星,在總共9條面板生產線和5座模組生產基地上,投資金額超過2600億元。
王東昇曾提出一條“王氏定律”,被看作顯示產業的“摩爾定律”:每36個月,標準顯示產品價格下降約50%;如果價格不變,產品效能和有效技術保有量必須提升一倍以上。
換言之,這個行業還需要快速的迭代與升級,把投資回報年限控制在平均5年以內,否則就無法生存。
到2023年時,三星仍為全球領導供應商,份額達到全球45%,LGD、京東方、維信諾、深天馬緊隨其後,份額在9%-12%,整體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
至於劉自鴻不捨不棄的柔性屏手機產品,更是魔幻的存在,銷量資料始終雲裡霧裡,市場評價拉胯,做工粗糙,故障率高,還成功把手機巨頭變成了自己的競爭對手,自己甩手丟掉了合作談判的可能。
三星在2024 Q3憑藉Galaxy Z Fold6/Flip6系列,重奪全球51.2%的摺疊屏手機份額;華為Mate XT非凡大師釋出後,“聖旨三摺疊”的長尾熱度到現在都一直不減。
在供應鏈和零售終端反覆橫跳的劉自鴻,論錢只有不到100億人民幣,論技術又不具備行業唯一性,2019年螢幕良率只有36%,直到破產也只錄得17億多的營收,在巨頭雲集的戰場上拿什麼拼?
【死不認輸】
今年5月30日,許久沒有發聲的劉自鴻在個人微博轉發了一條公開信,標題是《關於柔宇歷史若干不實言論的澄清》,對當時的社會議論、質疑都做了回應,大意是:
柔宇技術原創,依然先進;已經合作數百家行業客戶,市場仍在培育中;公司仍在積極經營。
回應沒有打消任何質疑,因為5月15日深圳市中院就受理了柔宇職工債權人對柔宇三家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並在6月6日指定了律師事務所。
這條微博也是劉自鴻最後一條動態,真的是嘴硬。
更讓人唏噓的是,無數次可以自救的機會,都被劉自鴻給放棄了。
其實柔宇很早就與華為、小米、OPPO、vivo、中興等頭部手機廠商進行接觸。有離職員工稱,某手機品牌曾希望以150美金一片的價格購買柔宇的摺疊螢幕,但劉自鴻堅持500美金一片,最終價格沒談攏,結果可想而知。
劉自鴻還曾多次在公司內外闡述,柔宇是和特斯拉一樣的創新公司,必須只做摺疊屏,不涉及直板螢幕市場。
既不肯做直板螢幕,也不接受市場給出的合作價格,他放棄了所有利用產能的機會。
眼看著產能嚴重浪費,又拿不出合格的產品回血,藏不住的虧損與負債,柔宇從2020年開始傳出資金鍊斷裂的訊息,有人甚至說它是“騙子公司”。
毫不意外地,整個一級資本市場都對它敬而遠之。
2019年柔宇又試圖衝擊納斯達克,劉自鴻不認可券商給出的30億美元的估值(低於E+輪估值50億美元),甚至沒有經過股東會或董事會的表決,自行否決了低估值發行的方案。
再後來,深圳市政府出於挽救產業的目的,曾組織專業機構對柔宇的產線進行考核評估,討論柔宇的出路。當時有投資方丟擲橄欖枝,最終也被劉自鴻拒絕,他認為這是趁火打劫,不是雪中送炭,“柔宇後期最有可能拿錢的一次機會”也破滅了。
華為在2020年釋出了Mate Xs,改進了摺疊機制,提升了耐用性,在2021年釋出的Mate X2引入內折設計。三星以每年一款型號的速度,不斷推進著Galaxy Z Fold機型。
2023年全球摺疊屏手機出貨量為1860萬部,其中國內出貨量680萬部,整個行業千帆競渡,百舸爭流。
除了債權人和討說法的員工,沒人再關心柔宇科技的出路。
回過頭看,柔宇的死充滿了戲劇性,可笑也可悲。
一位天才式的人物創業,從技術出發,最終死於對技術的固執,全然不顧他身處的行業是怎樣一幅景象,在風雲變幻的行業週期裡,他也沒抓住適合他的機會。
《天龍八部》裡,慕容復善用斗轉星移大法,又精通百家武學,卻被一個虛無縹緲的復國目標所困,在武林中屢屢挫敗,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最終心智失常。
潮電智庫董事長孫燕飈就曾評價稱:“劉自鴻是一個有夢想的科學家,但是他不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參考資料】
[1]《電子元件行業“屏地風雷”系列深度報告之十五:柔性OLED拐點已至》長江證券
[2]《LCD面板行業深度報告:週期性弱化,LCD龍頭邁入收穫期》華泰證券
[3]《劉自鴻,屏幕後的理想主義》每日人物
[4]《柔宇敗局:百人聯名,終難自救》南都週刊
[5]《商業頭條 No.23|柔宇之死》介面新聞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