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雲潭,編輯:小市妹
12月12日,美妝頭部公司丸美股份釋出公告,正式更名為丸美生物,標誌著丸美進入生物時代。
當下的化妝品行業悲喜並不相通。一方面,超6萬家化妝品公司(天眼查資料,搜尋範圍:企業名稱、企業簡介、品牌/產品中包含化妝品)角逐廝殺,但今年前10月就有3398家“死亡”(登出/吊銷),傳統日化企業頹勢盡顯,行業寒風蕭瑟;另一方面,還有一批企業逆勢增長,甚至進化為生物科技公司。
要知道上市企業更名必須要經過工商部門、交易所、股東大會的嚴格審批,當一家上市公司完成更名,標誌著此前的戰略轉型已經進入豐收階段,真正實現“硬核迭代”。
褪去丸美股份的外衣,丸美生物正式在資本市場亮相。
【丸美“何以”生物?】
硬科技領域,有華為37年對準通訊領域這個“城牆口”衝鋒;美妝行業,亦有丸美22年對準“抗衰”這一個城牆口猛攻。
從丸美股份到丸美生物,就是這種長期主義的“種因得果”,是其深耕重組膠原蛋白技術從量變到質變的根本性拐點。
更名證實的是其長期積累的“科技”底色。
2020年起,化妝品行業競爭趨近白熱化,但無論是以電商為根基的“淘系品牌”、線上零售服務模式,亦或者靠猛砸資訊流、投放KOL迅速走紅的新晉品牌,都難以逃脫速生速死的命運。
歸根結底,靠代工、流量和過度營銷只能是空中樓閣,本質其實是消費企業,這種商業模式缺乏長期發展的基座,導致業績股價波動劇烈。
只有靠硬核的產品和技術,才能經受住時間的洗禮淬鍊,國內外長盛不衰的品牌無一例外。
這其中,丸美以科技為驅動力,加上合理高效的營銷打法,短暫休整後,成功穿越週期,並實現了逆勢增長。
在人均“成分黨”的時代,也只有將原創攥在手裡,才能突出重圍。
A醇、胜肽、玻色因、重組膠原蛋白被稱為“抗老四大成分”,而重組膠原蛋白是真正的“中國成分”,無論技術研發還是商業落地,中國企業在這個細分賽道都遙遙領先,誕生了一批行業翹楚。
對比來看,丸美是首個實現全種膠原、全類蛋白、全自研自產自迭代的膠原大廠,手握6項“首個”研發紀錄——
中國首個重組膠原蛋白護膚品行業標準的主編者;
全球首個透過自研迭代畢赤酵母發酵系統表達高活性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的美妝品牌;
全球首個使用翻譯暫停技術進行高活性重組膠原蛋白生產的美妝品牌;
全球首個透過Alphafold驗證重組膠原蛋白的三股螺旋結構的美妝品牌;
中國首個全國重組功能蛋白技術研究中心依託單位;
中國首個實現膠原自研發、膠原自迭代、膠原自量產、膠原自配方的美妝品牌。
任何一項單拎出來,都足夠讓外界刮目。這些“硬核原創”見證了丸美重組膠原從研究到應用的全方位突破,助力其成為重組膠原蛋白的先鋒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是業內極少數掌控從基礎研究到原料、生產、檢測、功效評測等全鏈路為一體的生物科技企業,這一點尤為關鍵,全產業鏈全環節的把控能幫助企業應對突發風險,在週期中穩度鯨波。
要知道,當前“跨界”重組膠原蛋白領域的企業數量眾多,但多為收購或跨界合作,比如貝泰妮最大的供應商是創健醫療,鴻星爾克聯手聚源生物,華熙生物收購益而康生物等等,這種模式導致原料受制於人,且面臨併購重組等風險。
扛起重組膠原蛋白的旗幟,丸美無愧國貨優等生。公司主導制訂了《重組可溶性膠原》國家美妝行業標準,重要程度高達2“★”,意味著其技術水平得到了國家級別的認可;
丸美還成立了首個全國重組功能蛋白技術研究中心,意味著其將以行業領導者的身份助力國家重組功能蛋白技術的迭代升級。
深耕重組膠原蛋白領域,丸美生物申請專利超過98項,已獲得授權專利超30項,並以技術為底蘊,自建重組膠原蛋白細胞工廠,採用嵌合型重組雙膠原技術與畢赤酵母表達專利,年發酵100噸級量產能力。
以技術為根,丸美生物真正實現了對核心成分的自主可控。先後推出“I型+III型三螺旋重組膠原蛋白”、“裂褶多糖”、“超分子木棉花”等獨家核心成分,構建起跨化學、生物、食品、醫學、藥學、材料等多領域的研發體系。
財力雄厚、供應鏈完備、研發體系助力,生物技術賦能加持,丸美生物正助推“中國成分”崛起。
此次更名,得到監管部門的批准,就是一次檢測和證實。
【科技底色,驅動長期增長】
相比茅臺、美的等傳統大白馬,晶片、生物、AI等科技公司更具業績爆發性,成長性更強,從丸美的表現來看,既契合生物公司的科技屬性,也符合生物科技公司的成長底色。
自戰略轉型以來,業績持續向好,近5年轉型走上正軌,連續3年眼部護理產品銷售第一。
2024Q3繼續高增長態勢,綜合毛利率提升與效率最佳化持續“雙向演繹”,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9.52億元,同比增長27.07%,歸母淨利潤2.39億元,同比增長37.38%,營收為歷史同期最好,不難預計,今年其營收將繼續創歷史新高。
在重組功能蛋白技術的賦能下,丸美生物技術成果轉化的源泉不斷噴湧。丸美膠原小金針次拋精華自2021年上市,就保持了每年100%的增速,2023年單品銷售破2億,丸美小金針面霜9月上市即拿下天貓面霜新品國貨榜TOP1,打響了丸美在抗老面霜賽道的第一槍。
縱觀A股、美股兩大資本市場,不乏更名的案例。小康股份華麗蛻變為賽力斯,成為新能源智慧汽車標杆;光伏一哥隆基股份變更為隆基綠能,引領全球光伏產業變革;青島海爾“變身”海爾智家,加速智慧家電生態品牌落地;TCL集團升級為TCL科技,聚焦面板業務。美股市場有Facebook更名為Meta,更貼合其元宇宙戰略……
自更名後,海爾智家股價上漲120%,利潤翻倍;賽力斯從虧損到前三季度大賺40.38億。當然,這是從歷史後視鏡來看,而丸美在更名之前已經顯露強勁的成長動能,更名後,其生物科技公司的定位更加清晰,長期增長確定性更強。
目前,丸美生物Ⅱ類醫療器械新品銷售工作正在推動,未來5年裡預計拿到3~5張Ⅲ類醫療器械證,這些都將增厚公司業績。
目前,丸美營收已經突破2019年的高峰,隨著盈利改善,相信不用多久,其利潤規模也將超越2019年的紀錄,達到新高度。
【生物基因,稀缺標的】
“生物技術將取代資訊科技引領新科技革命,生物經濟決定國家命運。”科學技術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原主任王宏廣早在2000年就喊出這樣的論斷。
有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生物技術市場價值12243.1億美元,預計2032年將接近4萬億美金,年複合增長率12.5%。
美妝行業是生物技術落地的關鍵陣地,而膠原蛋白的生產技術已經經歷了“動物提取”、“基因工程技術”兩輪重要迭代,當下已經進入“合成生物技術”時代。
合成生物正是生物技術賽道的絕對“制高點”。
相比傳統化妝品,生物技術賽道的天花板顯然更高,技術含金量更足,從美妝市場切入生物技術領域,丸美邁向高緯競爭賽道。對比資本市場相關公司,生物公司的估值也更高,因為更稀缺。
在中國目前存續的6萬多(天眼查資料)家化妝品公司中,真正具備自有供應鏈的只有5000家,刨除白牌、代工企業,能夠上市的更是鳳毛麟角。
如今,丸美生物利潤、市值超過“日化第一股”上海家化,充分體現出新興科技公司對傳統化妝品企業的顛覆。
時下,傳統日化公司頹勢盡顯,上海家化、拉芳家化、水羊股份利潤縮水嚴重,而科技型企業展現蓬勃生機,分化十分明顯。
在最火爆的重組膠原蛋白市場,誕生了H股的鉅子生物、北交所的錦波生物、新三板的創爾生物和創健醫療、創業板的敷爾佳等,但能在主機板上市且擁有全鏈路、自研自足的應該說只有丸美生物一家。
而且A股稽核標準更高,特別是主機板和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相比,上市稽核對營收規模、盈利等都有更嚴苛的要求,而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乃至H股都允許未盈利的公司上市。
生物公司需要強大的技術研發做後盾,離不開持續的研發投入,只有形成“投入-研發-產品-再投入”的正迴圈,商業飛輪才能良性運轉。目前,丸美在手現金為近年來新高,研發投入領先國內多家美妝上市公司,並已搭建起超百人的研發團隊,1年研發81個專利,累計獲得專利412項,專利數量屬於國內美妝公司的天花板。
▲丸美生物總現金情況,來源:同花順(總現金=在手現金+受限資金+存款+短期投資)
與5年前相比,丸美已經徹底更換成長底座。表面看是一次更名,實質是重“芯”出發,向著百年科技美妝品牌進發。
免責宣告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