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最讓人納悶的就是為什麼說起來全是利好,
但市場還暴跌了呢,下面我就給大家理一下這個問題!
另外,本篇文章共分為三個部分,其中最後一部分【重要提示】這一節非常關鍵,
本篇的精華都在其中,大家可千萬不要忘記。
一,重磅訊號有偏差
很多人都在說昨天的會議,但還有一個重要訊號需要注意!
昨天,五部門釋出《關於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
個人養老金制度將於12月15日全面實施,並將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目錄。
對於這個訊息,很多大V都把它解讀成個人養老金的首次入市。
其實,養老金和股市,早在22年就開始實施了。
只不過當時只能投FOF,FOF再去投包括指數基金在內的各類基金。
FOF本質上還是主動基金,過去三年主動基金的表現大家有目共睹,
所以這批入選基金的業績也差強人意,很多基金過去兩年都大幅跑輸大盤。
有人說這次個人養老金擴容,不僅為A股帶來了增量資金,
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個人養老金的吸引力,有利於全面推廣個人養老金制度。
如果個人養老金制度能順利推廣開來,對A股市場而言,
長期來看可能會成為一個重要的長線增量資金池。
但話雖是這麼說,甚至連每年增量資金具體金額都給出來了,
大家忽略了一個問題,雖說現在國債收益率在跌,銀行存款也不行了,
表面看養老金正策價效比高,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2023年中國養老金規模13.6萬億元,僅是我們GDP的11%。
大家知道 養老金和股市,老美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但2023年老美養老金規模約41萬億美元,是老美GDP的1.5倍;
所以,長遠來看,我們的養老制度建設還任重道遠,
增量資金進場也都是假想出來的!
二,一切都在假象!
其實,牛市中的漲跌也都很正常, 而且往往牛市當中還有暴跌,
因為有些大資金和散戶一樣,沒有能夠提前預估到行情,於是不惜「砸盤搶籌」,
但總要找個理由,於是乎,就炮製如「利好出盡是利空」這樣的噱頭,
但本質上就是機構搶籌的行為,所以關鍵要看清楚真實的交易行為,就不會感到恐慌了。
所以大家要洞悉股價漲跌背後真正發生的事,就像下面這兩隻股票:
單從走勢上來看,兩隻股票都在下跌調整階段,
如果是你,你覺得哪一個還有機會呢?
其實很難判斷,因為你不知道資金到底在做什麼,
其實,資金的行為是可以透過大資料來觀察的,
簡單說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為」資料先儲存下來,經過長期的積累後,再透過大資料模型計算,
我們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為」特徵了,大家看下面這張圖:
回頭看走勢都知道資金選擇了左邊這隻,
但當時大多數人是看不到這種情況的,所以很容易就會判斷錯誤,
如果用大資料看的話,就簡單了,
圖中的橙色柱體是「機構庫存」資料,它反映了機構資金交易的意願;
左側股票在下跌時,明顯機構資金一直在積極參與交易,所以一根大陽線輕鬆解決問題,
但右側股票在下跌時,「機構庫存」資料已經消失,這時候就需要注意了!
所以,其實股價的漲跌並不可怕,怕的是你判斷不出來這種是真跌還是假跌!
PS:關於「機構庫存」資料的原理,更詳細的解釋在文末給大家講解。
三,重要提示
很明顯,伴隨著降息週期的展開,市場風格必然會有一次大的改變,
但是具體如何改,關鍵還是看機構大資金的選擇,但是市面上很少有對機構資金進行全域性性觀察的,
你知道到底哪些股票裡面有機構資金參與,同時還是很積極地嗎?看下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機構庫存」資料的增加在越過10天這道分水嶺之後出現了回落,
換言之,目前2周左右的時間是多數大資金考量的一個重要節點,
一方面越過這個節點,後續的表現會特別令人憧憬,
但另一方面,多數個股跨過這道坎有難度,機構大資金如此行為,顯然是遇到了某種阻力,這是大家需要重點關注的變化。
PS:
「機構庫存」資料,反映了機構資金交易的意願,
如果「機構庫存」資料越活躍,那就意味著參與交易的機構資金越多,機構資金參與的時間也越長。
如果機構資金長時間參與一隻股票,那麼它的態度其實很明確。
如果不看好的話,會持續參與一隻股票的交易嗎?顯然是不會的!
要把握好參與的節奏,不要機構跑了,自己放哨!
本篇就聊到這裡,關注小雅,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宣告
以上內容來自網路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絡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