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呂行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約為3900字)
【正經社“汽車淘汰賽”觀察之21】
2024年12月,新能源汽車行業有兩家車企備受關注:一家是因“多部門原地解散”而鬧得滿城風雨的極越汽車,另一家則是被稱作“車圈黑馬”的零跑汽車。
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11月,零跑汽車共交付40169輛新車,同比增長117%;1月-11月,交付總量達到25.12萬輛。這意味著,11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萬輛,同時也提前完成年度目標。
零跑汽車的迅猛崛起令市場矚目。事實上,零跑汽車2023年1月的月交付量僅有1139輛,在一眾新勢力中排名墊底。不到兩年時間,其不止完成了銷量的“三級跳”,更進入了造車新勢力的頭部陣營,僅次於理想汽車。
零跑汽車一直被視作新能源車圈中獨特的存在,既沒有網際網路背景車企的使用者優勢,也缺乏傳統車企的製造背景。不過,高速增長背後,其經營隱憂、質量事故與商業模式之爭,同樣備受市場熱議。
1
車圈黑馬:“品價比”戰略支撐高增長
2024北京車展期間,雷軍、李斌、李想、周鴻禕、曾毓群等行業大佬同框對話,吸引了潮水般的參展者圍觀。CEO“親自下場”“夢幻聯動”,車展成為車企爭奪流量的“新戰場”。
與籠罩在明星創始人光環下的小米、蔚來等車企相比,零跑汽車在車展上則顯得低調許多。其董事長朱江明坦承並宣稱,“我沒有那麼大的流量,知名度也不高,所以我還是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技術,努力把技術做好”。
2015年12月的零跑汽車,創始團隊多脫胎於安防科技企業大華股份(002236)。
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由朱江明、傅利泉等共同投資1億元設立。朱江明是大華股份的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常務副總裁;傅利泉則是大華股份創始人、董事長。
朱江明曾坦言,自己轉型新能源行業做汽車,是考慮到“全球安防產業市場規模面臨天花板,但汽車市場規模足夠大”。
依託大華股份,零跑汽車迅速拉開了創業帷幕。
2019年,零跑汽車推出純電動轎跑車型零跑S01,這是其第一個產品。可惜的是,這款車在此後3年間銷量僅有3000輛,銷量頗為慘淡。
打響品牌的是,是2020年5月零跑汽車推出的微型車零跑T03。這款超過400km續航里程、產品售價區間僅為6.58-7.58萬元的產品,上市後很快就賣爆了。
公開資料顯示,零跑汽車此後相繼推出了中型SUV車型C11、中大型轎車C01。從2022年的銷售資料看,T03和C11兩款車成為零跑汽車當年銷量的“頂樑柱”,前者的銷售量佔比超過55%,後者的銷售量佔比接近40%。
之後,隨著車型產品的豐富,零跑汽車C系列產品的佔比逐步提高至70%以上,借力該款產品的亮眼表現,零跑汽車在圈內的影響力越來越響。從官網披露資料看,零跑汽車目前有6款車型上市,包括三個系列,價格定位在12-18萬元區間為主,且以SUV車型居多(附表)。
早在2024年9月,零跑汽車的累計交付超過3.3萬輛,創出歷史新高;2024年前三季度,累計交付超過17萬輛,同比增長接近1倍。彼時,零跑汽車的猛增已在業內引發關注。
粗略來看,零跑汽車的銷量突飛猛進已超越了其他新勢力品牌,與理想汽車頗為接近。如前提及,零跑汽車2023年1月的月交付量僅有千輛,在業內排名靠後,這一兇猛崛起勢頭被稱為“車圈黑馬”並不為過。
以當前增長勢頭推斷,零跑汽車不乏晉級2025上半年銷冠的可能。
正經社分析師認為,零跑汽車能在新能源車圈站穩腳跟,且銷量一騎絕塵,與其差異化策略及產品的“價效比”優勢不無關係。
與當下新能源市場上的多數車型比較,零跑汽車的產品定價較低,旗下的暢銷車型均按負毛利定價。例如,C11、C10、C16、C01四款車型是同級車中最低售價的產品。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低價策略也未明顯拖累產品質量,其能為市場廣泛接受即是例證。
有圈內人士稱,零跑汽車是不折不扣的“價格屠夫”。
朱江明曾宣稱,自己做車的邏輯是“品質向保時捷靠近,但價格趨向於帕薩特”“我們的成本控制,做的不比比亞迪差”。這種“價效比”在零跑汽車官方稱為“品價比”戰略。從某種意義上說,零跑汽車的成功關鍵或可歸因於找準了市場定位,獲得了精準的切入點,這使之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謀得了一席之地。
2
銷量猛增背後:仍未扭虧為盈、質量投訴頻發
論銷量,零跑汽車在當下的車圈堪稱風頭無兩。但如此迅猛增長的銷量,仍然未能助力零跑汽車經營上實現扭虧為盈。
資料顯示(表2),零跑汽車2023年的資產負債率是56.07%,2023年中期則是64.73%。同期,廣汽集團(02238.HK)僅為43.03%、比亞迪股份(01211.HK)則高達77.86%,在港股10家上市車企中排名第七,大致處於中等略低水平。
不過,2021年中期至2023年末,零跑汽車的歸母淨利潤均為負數,同期的銷售淨利率也均為負數,2023年末,銷售毛利率才轉正為0.48%。事實上,零跑汽車2023年全年的銷量達到144155輛,同比增長接近3成,彼時的銷售增長已頗為強勁。在今年強勁的增長勢頭之下,零跑汽車能否實現銷售淨利潤為正,也值得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零跑汽車的全年銷售毛利潤已經轉正。
也就是說,目前,零跑汽車的汽車交付量和營業收入持續刷新歷史,但仍然無法扭虧為盈。這折射出,零跑汽車的的盈利能力很弱,這樁生意並不賺錢。
進一步說,零跑汽車的銷售資料當前已處在歷史最佳狀態,並且在業內堪稱一騎絕塵,如此亮眼的銷售資料之下,倘若仍然未能扭虧為盈的話,正經社分析師則不禁想問,零跑汽車的銷售業績需要達到何種程度,公司經營才可實現淨利潤回正呢?
眾所周知,大華股份是影片安防企業。前文提到,零跑汽車在新能源車企獨樹一幟,技術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大華股份的積累,其在核心技術領域堅持“全域自研”,或是其區別於同行之處。
零跑汽車“全域自研”的策略,使之在控制成本上具有明顯優勢,可最大程度讓利於消費者,但從公開資料來看,這對其提升產品質量似乎未有明顯加持。經營壓力之外,零跑汽車的產品質量問題同樣引發關注。
在汽車質量投訴平臺顯示,零跑汽車旗下多款車型頻遭投訴,而投訴主要集中在車身附件及電器、發動機、電池、制動系統等方面。類似異響、動力缺失等車輛本身問題,以及降價、拒絕退還定金、維修時間長等售後問題也持續困擾著零跑汽車的使用者們。車質網報告顯示,零跑汽車主力車型C11收到的“投訴銷量比”最大。
2024年1月,網上一則有關零跑C11發生自燃的影片廣為流傳,影片中車輛底部噴出明火,整個車尾都被大火包圍。
4月,廣東肇慶一輛零跑C11在靜止狀態下突然起火,車輛底盤噴射出熊熊火焰,將整車吞沒。
7月16日,廣州市海珠區南洲北路一輛零跑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突發故障,隨後燃起熊熊大火。車主告訴媒體,車輛行駛過程中前蓋突然發出炸響,隨後車身冒出濃煙。
11月5日,網傳一輛懸掛河南洛陽牌照的零跑C11起火,車輛當時正在充電站內充電。
還有不少車主反映零跑品牌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突然失速,讓人膽戰心驚。
這些安全事故讓購車消費者對零跑汽車的安全性產生了嚴重質疑,對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心產生了極大衝擊。
同時,零跑汽車有關車型的續航里程不準同樣困擾著消費者,有的車輛實際續航與宣傳相差甚遠,如零跑C11車主反饋在不同車速下續航里程都遠低於官方宣傳值。
此外,其售後服務也一度引發眾多車主的不滿,不少車主遭遇退車被拒的情況。
在銷量大幅上漲的同時,零跑汽車產品質量問題頻現,令其高“價效比”背後隱憂或日趨凸顯。
3
淘汰賽階段:繼續躍升還是拐點跌落?
早在2023年,特斯拉降價導致國內車市整體迎來了降價潮,這進一步加劇了車企間的價格競爭。與此同時,零跑汽車的產品定價體系也承受巨大壓力。
2024年11月下旬,比亞迪要求供應商所供貨產品“從2025年1月1日起降價10%”,此舉在車圈引發軒然大波。
這或預示著,比亞迪整個供應鏈的持續降本,勢必將波及同行其他車企。2025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內卷加劇,行業或進入“大決戰”“淘汰賽”。
據零跑汽車方面曾稱,“零跑以成本定價,公司透過規模擴大、自建產業鏈,以及技術創新等手段來降低成本”。
倘若新能源汽車行業陷入持續的價格戰和內卷化,零跑汽車的商業模式或表現出其脆弱的一面。
行業龍頭的持續施壓,零跑汽車的“品價比”策略能否在市場競爭中持續見效,值得討論。
“現階段年銷量50萬的車企能夠活下來,100萬輛生命力相對強一些,但真正要活到最後,要300萬輛以上”,朱江明這樣判斷行業發展趨勢。
言下之意,零跑汽車後續的銷量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
2023年10月,全球第七大車企集團Stellantis宣佈以15億歐元資金投資零跑汽車(約合115億元),收購其約20%的股份。
截至目前,Stellantis N.V. 持有零跑汽車已發行股本約21.26%,為後者第一大股東。同時,Stellantis在零跑汽車董事會擁有2個席位。這意味著,零跑汽車開啟了“輕資產”的出海模式,其產品將向更多全球消費者銷售。
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2023年全年,零跑汽車研發費用高達19.2億元,約為當年營業收入規模167.47億元的11.46%。2024年中報,零跑汽車的研發投入規模達12.21億元,其最近一個年度的研發費用同比前一年度進一步增加。
正經社分析師基於公開資料統計發現,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零跑汽車完成了5輪融資,已獲得投資者111.665億元的資金。2022年9月29日,零跑汽車在港股IPO,融資渠道進一步打通。
在“全棧自研”的模式之下,零跑汽車後期勢必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不過,倘若無法儘快形成內在造血機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投資者們是否願意為其品牌故事買單呢?
尤其車圈步入“淘汰賽”階段,零跑汽車是繼續躍升晉級行業龍頭,還是拐點跌落成為下一個極越?正經社將會持續關注。【《正經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員|曹甲清·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
宣告: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將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須獲得授權並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資訊,否則視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