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蕭 達 青 木 ●王 逸
中國股市6日和7日連續兩天大幅上漲恢復了股民的一些信心,也引發緊盯中國股市的外國媒體高度關注。新加坡《聯合早報》稱,中國證監會4日以來多次發聲,支援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打擊利用融券交易實施不當套利、從嚴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操縱市場惡意做空等行為,並回應股票質押、融資擔保等問題。該報認為,中國政府的“救市”範圍明顯擴大,對打擊操縱市場的行為也不再停留於喊口號,明顯緩解了市場恐慌。《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人士的話稱,中國政府將重心轉向維護市場穩定,這會為中國股市的悲觀情緒“鬆綁”提供催化劑;一連串的干預行動表明,中國股市的嚴重低迷表現可能已接近政府的容忍限度。7日,中國證監會迎來主要領導調整,金融系統資深人士吳清成為新任證監會主席。美國彭博社就此評論稱,吳清的任命是“出人意料的舉動”,“可能預示著中國高層將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來結束股市的下跌”。
時隔兩個月,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萬億元
三大股指是各界觀察中國股市的主要風向標。繼前一天的大幅上漲後,三大股指7日再次集體收漲,滬指報收2829.7點,漲幅1.44%,成交額4959億元;深成指報收8708.24點,漲幅2.93%,成交額5260億元;創業板指報收1707.02點,漲幅2.37%。自2023年11月21日以來,7日滬深兩市成交額重回萬億規模。
7日,中國證監會主要領導調整的訊息引發關注。中共中央決定,任命吳清同志為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免去易會滿同志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職務。國務院決定,任命吳清同志為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免去易會滿同志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職務。英國《金融時報》稱,近幾個月來,監管機構面臨著恢復對中國股市信心的壓力。彭博社稱,吳清是中國金融業資深人士,曾因在2000年代中期嚴厲打擊交易員的違法行為贏得讚譽,他的任命“可能預示著中國高層將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來結束股市的下跌”。
“中國政府出手救市,股市創多年來最佳單日表現。”《華爾街日報》稱,中國股市6日創下多年來最佳單日表現。中國政府暗示有意支撐股市,規模達1.24萬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旗下子公司中央匯金釋出公告,將持續加大增持ETF規模和力度。證監會稱,將繼續協調引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險機構、年金基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更大力度入市。在一份“答記者問”中,證監會還建議中國上市公司充分運用好現有“工具箱”來提振投資者信心,維護市場穩定,包括股份回購、大股東增持和常態化分紅等市場工具。分析人士表示,綜合來看,這一系列訊息表明,中國政府對中國股市現狀有了新的緊迫感。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7日報道稱,資產管理平臺Clocktower集團合夥人兼首席策略師馬爾科·帕皮克表示,過去12個月他一直看空中國股市,上週還告訴投資者“不要抄底”。但他現在認為,“我們可能已經看到投資者情緒觸底”,隨著當局發出協調一致的支援努力,未來幾個交易日,中國股市可能上漲。他認為,中國政府的關注點不僅僅是穩定股市,而是宏觀經濟的基本面。
彭博社7日關注到,中國企業正加大股票回購力度。報道稱,上個月,中國內地和香港上市公司分別花140億元人民幣和210億港元回購股份,兩者都創下自2021年彭博社開始編制資料以來的最高紀錄。瑞士投資管理公司GAM的基金經理科特西說,公司回購和國家隊買進是積極的訊號。企業比外部投資者更瞭解自己的業務,他們創紀錄地回購股份表明,企業認為自己的業務在股市上被低估了。相關資料顯示,近日滬深兩市已有幾百家公司釋出了回購股份相關公告。
“交易活動已飆升至五個月以來的高位”
“中國一些最大上市公司的交易活動已飆升至5個月以來的高位。”英國《金融時報》7日稱,據該報對中國資料提供商Wind資料的分析統計,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指數(這些指數包括了中國股市交易活動的大部分)所含股票的日成交額7日升至6990億元人民幣,為2023年8月28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德國《世界金融市場》7日問道:中國股市大幅上漲,這是一個轉折點的開始嗎?人們對各方進一步共同努力提振股市的希望越來越大。中國監管機構更加積極主動的立場讓人想起2015年,當時中國監管機構嚴厲打擊市場投機交易,並指示一些投資者避免出售股票。報道認為,這預示著北京這次將面臨一場艱苦的戰鬥。“從長遠來看,改革和政策措施對支撐市場最為重要。總而言之,這關係到宏觀經濟的復甦和穩定。”
專注於市場研究的美國MarketPlace網站稱,上週滬指和深指觸及5年來新低,“就像在美國一樣,在中國,股市不是經濟”。文章稱,“儘管中國股市陷入困境,但重要的是不要誇大其情況”。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表示,中國股市的困境“不是美國在2008年(經濟危機)甚至新冠疫情期間”那種情況。報道稱,對於那些想在選舉年幸災樂禍的美國政客,普拉薩德提出了警告。“最終,中國發生的事情可能會對美國產生反彈效應,因為美國不是全球經濟中的孤島”,他說,許多中國大公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也可能在美國公民的401(k)中(指退休金賬戶)。
關鍵是信心
《聯合早報》7日發表評論文章認為,中國股市陷入今天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信心問題。英國《每日星報》稱,經濟增長的復甦不是自動的,中國必須應對一些挑戰。在短期內,恢復信心可能比擴大信貸更重要。
《經濟學人》6日稱,中國經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增長來源:提高14億多人口的消費。中國官員曾在多個場合強調提振消費的重要性。2月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釋出了一份關於中國經濟前景的新報告,其中61次提到“消費”,這是有道理的。
上述報道稱,中國的消費者往往更喜歡儲蓄,而不是消費。在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百分比這一指標上,中國在全球排名靠後。由此,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存在巨大的不平衡。經濟學家邁克爾·佩蒂斯稱,中國佔全球投資的32%,經濟總量的18%,但僅佔消費的13%。即使在新興經濟體中,中國也很突出,與其他國家形成鮮明對比。好訊息是,隨著新冠疫情的限制結束,人們可以重返餐館、商店和旅行,2023年已經出現了一些復甦。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2.5%,這是199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矛盾的資訊”,北美貨運市場資訊網站FreightWaves稱,這些天來自中國的宏觀經濟和貿易資料似乎存在矛盾:儘管一些資料不佳,但中國向美國發送的海運集裝箱貨運量達到自2022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部分是因為中國農曆新年臨近,工廠在工人放假前將大量貨物運往港口。但今年的峰值遠高於2023年的農曆新年,且全年貨運量一直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