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新能源汽車頻頻降價搶市,一度讓外資車慌亂,但是隨著某車企銷量造假的訊息越傳越烈,外資車企開始看清他們的真相,加緊降價衝擊市場,進一步施壓,促使這些企業暴雷,可能會成為最終的贏家。
這兩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非常迅猛,新能源汽車佔國內新車市場的比例在2023年突破三成,2024年突破五成,甚至月銷量方面佔比接近六成,顯示出新能源汽車的勢頭極為兇猛。
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不斷提升了國產車企在國內汽車市場的佔比,畢竟熱銷新能源汽車企業中大多數都是國產車企,前十名中僅有一家是外資車企,國產車企在新車市場的佔比已近七成,看起來一切形勢大好。
不過2024年以來,新造車連連暴雷,卻凸顯出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之下隱藏的隱患,那就是這些新造車缺乏自我造血能力,據悉截至2024年諸多新造車中僅有兩三家取得盈利,其他企業大多處於虧損當中。
2024年多家新造車暴雷,無疑進一步揭開了新造車的窘境,說明這些企業發展近10年時間,已到了崩潰的邊緣,這些汽車企業之前宣稱的形勢良好,顯然脫離現實,這讓汽車行業看到了危機。
2024年底至今,一家車企的銷量造假訊息頻傳,進一步讓汽車行業看到他們的虛假,這樣的訊息讓外資企業看到了希望,形勢可能正開始向他們有利的方向發展,此時外資汽車企業開始不斷加碼,降價成為他們給這些企業施壓的最有效手段。
近兩年外資車企在價格方面確實也是下了決心,價格降價的力度前所未有,以熱銷的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為例,他們此前的售價長期在20萬以上,這兩年不斷降價,價格已低至12萬左右,幾乎是腰斬價。
外資車降價已取得成效,長期熱銷的外資燃油車保住了他們的市場地位,大眾朗逸、日產軒逸月銷量保持在3萬輛以上,寶馬、賓士在豪華車市場穩住了陣腳,2024年寶馬繼續稱霸國內豪華車市場第一名。
傳統的國產汽車企業也在加碼,不過國產車企相比起外資汽車企業來說,除了大力將燃油車降價之外,還大力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以做得最成功的吉利為例,2024年吉利的新能源汽車月銷量已突破10萬輛,僅次於新能源汽車一哥比亞迪。
此時新造車暴雷,對傳統汽車企業無疑是巨大的利好,這將讓消費者在選購汽車的時候將更深入考慮汽車的長期使用問題,畢竟汽車與消費電子產品很不一樣,汽車的使用壽命長達10年以上,只有規模更大的汽車企業才能確保長期提供售後服務。
這一切的綜合因素影響在2024年最後兩個月已對市場產生反響,導致新能源汽車在新車市場的佔比不斷下滑,從接近六成的比例不斷下降到2024年底的42%,2025年頭兩個月更進一步跌穿四成至39%。
市場的變化讓外資車企大喜過望,2025年開年外資車進一步跟進了價格戰,寶馬新推出的寶馬530Li等車型就降價12萬左右,豐田也在加大降價力度,力圖透過價格戰進一步壓制新造車,搶回市場。
外資車企有如此底氣,在於中國以外的市場為他們提供了豐厚的利潤,其中豐田在歐洲和美國市場的汽車價格都在悄悄提升,對比之下,國產車企一部分在猛烈的價格戰下已不得不將成本壓力轉移給產業鏈,要求產業鏈企業降價,這無疑更讓外資車企明白這些汽車企業的價格戰已到極限,繼續耗下去就將是他們成為最後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