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材料是指用於建築物和其他建築結構的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根據用途和特性,可以分為結構材料(混凝土、鋼材、木材等)、圍護材料(玻璃、外牆塗料、防水材料等)、裝飾材料(瓷磚、桌布、油漆、石材等)、保溫隔熱材料(岩棉、泡沫EPS、聚氨酯泡沫等)、防水材料(瀝青、防水卷材、防水塗料等)、防火材料(防火塗料、防火板等)、地面材料(地板、地磚、地毯等)、屋面材料(瓦片、金屬板、瀝青卷材等)、電氣材料(電纜、開關、插座等)、給排水材料(管道、閥門、衛生潔具等)等類別。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2024年全球建築材料上市公司綜合實力排行榜”。該榜單經營能力、效益能力、成長能力三個方面對企業進行評價,共有28個國家和地區的建築材料上市公司入圍。營業收入合計6871.1億美元,資產總額合計11173.4億美元,同比分別減少8.3%和2.4%;營業利潤合計768.2億美元,同比增長4.4%。
中國(包括港澳臺)有33家企業上榜,與去年持平。但整體經營業績表現不佳,合計營業收入1579.8億美元,合計營業利潤113.5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7.1%和17.6%。
歐洲地區25家(法國4家,愛爾蘭、瑞士各3家,奧地利、比利時、丹麥、土耳其、義大利各2家,德國、芬蘭、荷蘭、瑞典、英國各1家),營業收入2500.7億美元。
美國16家,日本9家,營業收入分別為1461.1億美元、595.1億美元。其他地區17家(印度5家,墨西哥3家,泰國2家,巴基斯坦、巴西、哥蘭比亞、秘魯、奈及利亞、紐西蘭、印尼各1家),合計營業收入734.4億美元。
從行業分佈來看,水泥類公司(包括水泥、混凝土和水泥製品製造)近乎佔據半壁江山,共有49家入圍,前十名佔據8席。玻璃類14家、塗料類8家、陶瓷類6家、其它類23家。
榜單前十名依次是聖戈班(法國)、豪瑞(瑞士)、中國建材集團(中國)、老城堡(愛爾蘭)、海德堡(德國)、海螺水泥(中國)、宣偉公司(美國)、金隅集團(中國)、天山股份(中國)、西麥斯(墨西哥)。
合計營業收入2613.0億美元,合計營業利潤281.7億美元,合計資產總額4431.8億美元,與2023年榜單相比,同比分別增長-2.2%、2.0%、3.7%,在百強公司總額中的佔比分別為38.1%、36.7%、39.7%,同比分別增加2.4個、-0.8個、2.3個百分點。
中國建材集團位居第三,營業收入298.6億美元,營業利潤19.4億美元,同比分別減少12.9%和17.8%。旗下擁有13家上市公司,其中境外上市公司2家,水泥、商混、石膏板、水泥玻璃工程技術服務等7項業務規模位居世界第一。高階玻璃工程全球市場佔有率穩居65%以上,徹底改寫全球玻璃市場格局。
聖戈班(Saint-Gobain)蟬聯榜首,營業收入為520.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74.4億元),同比減少4.5%;營業利潤為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3億元),同比增長0.4%,雙雙位居第一。
公開資料顯示:聖戈班集團前身是成立於1665年的皇家玻璃加工坊,距今已有350多年曆史,旗下擁有平板玻璃、玻璃包裝、建築產品、建材分銷和高功能材料等五大業務,遍及全球75個國家和地區,員工超過14萬名。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聖戈班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經過30餘年發展,設立了13個業務部門、超過50家生產基地、員工5676人,在上海設有亞太區總部和亞太區研發中心,產品被應用到北京國家大劇院、鳥巢、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南京奧體中心等知名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