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創客公社 王易新
1個人,2萬元,這是顧明華2001年創業時的全部家當,誰也沒想到,這個曾經的“打工仔”,會在23年後,一手打造出一個大型企業集團。
2001年,顧明華成立了蘇州市大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2011年,他又創立了蘇州帝瀚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業務拓展至環保裝備製造領域,並於2015年成功登陸新三板。
去年5月,顧明華的事業版圖再次擴張,南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訊華科技”)在南通市蘇錫通園區正式開業,註冊資本高達1.2億元。這家由蘇州帝瀚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分百控股的新公司,主要從事精密零部件加工和環保裝備製造,年產量可達3.5億件。
顧明華作為三家公司的創始人,出生於1978年,與改革開放同齡,今年46歲,他曾說:“創業之難,大家都一樣。”
一箇中專畢業的打工仔,如何走上了“草根逆襲”之路?
中專畢業打工仔的
“草根逆襲”之路
1997年,中專畢業的顧明華進入當地一家機械加工企業打工做學徒,乾的是五金加工。幹了兩年,企業效益不好,他又到一家外資企業打工。2001年,顧明華帶著打工掙的2萬元走上創業路。
“那時沒有什麼雄心壯志,就是一門心思的想把工作做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顧明華家境貧寒,創業動機就是想多賺點錢,改善家裡的生活。
2萬元,連裝置也買不起,顧明華就只好給人家做設計。賺了點錢後,他才買上裝置做裝配,“開始的時候只是做機械加工企業外圍服務,自己既做經理又做業務員,不分晝夜,只要有活就得幹。”
顧明華就這樣一點一點地積累下公司的原始資金。
隨著客戶增多,企業著急趕工時卻發現裝置缺少配套的零件銷售。此時如果更換裝置,不僅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因為無法按時交貨而造成客戶流失。
面對客戶對配套零件的緊急需求,機械精密加工出身的顧明華利用豐富經驗為客戶定製零件,解決了客戶的燃眉之急。
這次經歷讓顧明華意識到企業轉型的必要性,於是他開始探索集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經營模式,自此,企業輪廓日漸清晰。
老闆連讀8年經濟管理學
企業一路轉型、創新、發展
顧明華在機械製造加工這個沒有捷徑的傳統行業裡一步一個腳印,卻深感自身專業知識和經營經驗的不足,於是中專畢業的他開始了邊創業邊讀書的生活。連續8年,顧明華一路攻讀大專、本科,研究生。
一手抓學習,一手抓創業,顧明華在理論與實踐中不斷來回體會,可謂真正的“學以致用”。他在這個過程中打破自己的思維侷限,極大地開闊了視野。
老闆不停學習成長,他的企業自是一路轉型、創新、發展。企業經過多年發展,成為了擁有數百名員工的大型企業集團。
2008年,國際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影響了絕大部分的傳統機械製造業,面對巨大的行業衝擊,顧明華決定順應趨勢向環保產品轉型。
做好決定後,顧明華就一門心思撲在了轉型升級上。“如何有效利用切割冷卻液,使其不汙染環境的同時變廢為寶?”這是顧明華重點研究的課題。
他多次赴歐洲實地考察,與國外專家積極溝通,同時與國內大專院校合作結合中國國情,共同探討發展大計,就是在為新一輪轉型積蓄後勁,不斷強化專業研發理論基礎,加快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2009年,顧明華提出“產業轉型升級,建立低碳經濟”的理念,併成立自己的研發團隊。透過與瑞士Turbo公司及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大華引進、消化先進技術和理念,進行自主創新,並不斷加強研發。
大華以迴圈利用機械加工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為主線,彌補國內市場中高階環保技術的空缺。
企業的這一轉型,一方面打破了外資對技術的壟斷,另一方面也使外資降低了“三廢”處理裝置在中國的售價,幫助國內企業降低成本。
經過4年的努力。2012年,大華的第一批工業三廢處理迴圈利用裝置投入市場,立刻獲得了認可,銷售量直線上升。
2014年由顧明華主導研發的“切削液智慧化迴圈利用系統”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該技術兩次入選工信部“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2014)(2017)”。
如今,時代背景變換為工業互聯,數字技術迸發出強大活力。大華依舊順勢而為,正思考下一個轉型升級計劃,“如何推動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創新,與我們產業的深度應用結合”?大華“工業網際網路事業部”應運而生。
為什麼是南通?
二十多年時間裡,顧明華從一個打工仔成長為企業家,公司從最初的“小作坊”發展成為以精密製造、環保裝置、網路科技為主線的多元化發展的集團型公司。
去年開業的南通訊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訊華科技”)是一家以精密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型製造企業,主要從事精密零部件加工和環保裝備製造。
公司產品線涵蓋了“海陸空”,包括通訊、電子、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諸多領域。主要客戶為霍尼威爾、安倫通訊、賓士汽車等多家跨國公司。專案可年產汽車類零部件1000萬件,通訊類零部件300萬件,環保裝置100套等。
作為從蘇州成長起來的企業,如今為什麼選擇在南通擴張?
一方面,南通,憑藉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尤其是與上海和蘇南地區的緊密聯絡,正展現出強勁的產業發展勢頭。其中,智慧製造產業尤為引人注目,其發展如火如荼。
位於南通市區東南部的蘇錫通園區,作為南通接軌上海、融入蘇南的核心節點,不僅地理位置優越,更依託中新智慧製造產業園等平臺,積極吸納和培育了一批高科技專案,包括智慧裝備、電子資訊、醫療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此舉推動了園區高階優質資源的快速集聚,為南通地區的產業轉型和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
而蘇錫通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不僅推動了南通智慧製造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為整個南通地區的產業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杆。
另一方面,南通大力推進傳統企業煥新,重視綠色發展。
南通市委書記吳新明強調,要堅定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提升高質量發展成色。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培育,做大做強綠色低碳產業,推動南通製造“含綠量”更高、發展更可持續。
此外,蘇錫通園區的發展規劃也體現了前瞻性和科學性,注重產城融合,強調產業發展與生態宜居的和諧共生,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的發展模式。這種發展理念為南通地區乃至整個智慧製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南通各政府部門的高效服務也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讓企業能夠專注於經營和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南通智慧製造產業的繁榮。
文章素材來源:
蘇州政協:《【委員風采】顧明華:企業做得越大,越要承擔責任與夢想》
中華工商時報:《顧明華:創業的快樂在路上》
南通日報:《蘇錫通園區一智慧製造企業開業》
南通日報:《蘇州大華企業集團董事長顧明華:立足實業 永葆初心》
通商薈:《中專畢業,兩萬元起家,從蘇州到南通,這位70後不簡單》
澎湃新聞:《打造“滬蘇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蘇錫通園區赴滬推介》
歡|迎|聯|系
文稿相關問題反饋,請聯絡: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讀者群,請聯絡:chuangke-jun
文章轉載,請後臺留言或聯絡:chuangke-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