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黃嘉祥
文|記者 黃嘉祥
2025年2月7日,吳清履新證監會主席滿一週年。
一年前的2月7日,時任上海市委副書記吳清進京赴任,接棒成為證監會第十任主席。彼時的A股跌至“冰點”時刻,滬指在2800點左右徘徊,市場信心不足,市場期待新任證監會主席給市場帶來新氣象。
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形勢,證監會會同有關方面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資本市場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紮實推進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一攬子增量政策落地實施,全力推進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穩市場、穩信心、穩預期,資本市場呈現出積極而深刻的變化。
每一任證監會主席都有自己的風格,“嚴監嚴管”是吳清上任之後的一大標籤。這一年來,資本市場掀起了監管風暴,證監會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財務造假、違規減持、操縱市場等一批大要案,對上百家上市公司立案調查;對券商、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開出了多個“頂格”罰單,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
穩住股市,是吳清執掌證監會的一大任務。他上任後,在A股跌至“冰點”時,“該出手就果斷出手”,及時糾正市場失靈,維護資本市場平穩執行。
他認為,“大事兒不過夜,更不能過年,只爭朝夕”。在春節前夕,中央金融辦、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對構建“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作出體系化安排。
2月1日,農曆蛇年正月初四,吳清在《求是》雜誌發表題為《奮力開創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文章稱,2025年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以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為主線,以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為動力,強本強基、嚴監嚴管,持續推動資本市場新“國九條”和“1+N”政策體系落地見效,不斷開創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這一年來,A股市場明顯回暖。2月7日,滬指報收3303.67點,與他上任當天滬指的2829.7點相比,上漲473.97點,漲幅約16.75%。
重塑基礎制度
重塑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和監管底層邏輯,這是吳清履新證監會主席後的一大關鍵詞。
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共9個部分。這是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後,時隔10年國務院再次出臺資本市場指導性檔案,被稱為新“國九條”。
吳清在受訪時曾表示,新“國九條”從投資者保護、上市公司質量、行業機構發展、監管能力和治理體系建設等方面勾畫發展藍圖。這一系列發展目標是系統全面的,也是層層遞進的,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方向不動搖,尊重規律、尊重規則,一步一個腳印抓落實,久久為功,堅定不移把藍圖變成現實。
自新“國九條”以來,資本市場開啟新一輪深化改革,證監會會同有關方面制定修訂若干配套檔案和制度規則,形成“1+N”政策體系,包括嚴把發行上市入口關,退市新規,嚴格規範大股東減持,規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行為,強化程式化交易監管,出臺行政處罰裁量規則,推動併購重組市場發展,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調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費率等。
這些政策中不乏堪稱史上最嚴的新規,以及一些首次出臺的規則。2024年4月12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進一步嚴格強制退市標準,打擊違法“保殼”“炒殼”行為,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加強監管執法工作,更大力度落實投資者賠償救濟。這也被市場稱為“史上最嚴”退市新規。
在市場波動加劇時,量化交易備受爭議。2024年10月8日,證監會實施《證券市場程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這是證監會首次出臺針對程式化交易監管的規則,全方位監管程式化交易,確保其遵循公平原則,不擾亂正常交易秩序。
證監會還首次出臺行政處罰裁量規則。2025年1月17日,證監會正式釋出《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裁量基本規則》,明確行政處罰裁量的基本要求,明確裁量階次和裁量情節,使行政處罰裁量更加精準和透明。
吳清在前述文章中強調,“1+N”政策體系,系統性重塑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和監管底層邏輯。
穩住股市
資本市場在現代金融執行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維護資本市場平穩執行,是吳清上任後的一大任務。
證監會主席一直被認為是坐在“火山口”上,需要經歷市場的洗禮。吳清出任證監會主席之前,A股市場震盪下跌,三大指數大幅調整,滬指一度跌破2700點關口,投資者信心不足。
“市場執行有其自身規律,正常情況下不應干預,但是當市場嚴重脫離基本面,出現非理性劇烈震盪,流動性枯竭、市場恐慌、信心嚴重缺失等極端情形時,該出手就果斷出手,糾正市場失靈,堅決防範發生系統性風險。”吳清說。
2024年以來,證監會加強融券業務監管,嚴禁融券變相T+0;同年7月10日,證監會依法批准中證金融公司暫停轉融券業務的申請,自2024年7月11日起實施。同年10月,證監會首次出臺針對程式化交易監管的規則,規範高頻交易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
為穩住股市,利好政策接踵而至。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釋出會,“一行一局一會”合力推出一攬子政策。
在本輪政策“組合拳”中,證監會配合央行推出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證監會披露資料顯示,目前,互換便利已經開展了兩次操作,金額超過1000億元,3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購、增持再貸款。
2024年9月24日以來,A股迎來一輪上漲行情,A股從2700點關口到站上3200點,只用了5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及滬深300創下2008年以來最大周漲幅。同年10月8日,國慶假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滬指收漲4.59%,創下3489.78點的高點;深證成指收漲9.17%、創業板指收漲達17.25%。
當然,穩住股市,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在經歷井噴式行情之後,A股震盪回撥,今年年初滬指一度失守3200點,市場交易情緒有所回落,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尤為重要。
中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重要的專業投資力量,也是維護市場平穩健康執行的“壓艙石”“穩定器”。1月下旬,六部門聯合印發《實施方案》,對構建“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作出體系化安排,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
吳清表示,《實施方案》明確了穩步提高中長期資金投資A股規模和比例的具體安排。對公募基金,明確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對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這也意味著將每年至少為A股新增幾千億的長期資金。第二批保險資金的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將在2025年上半年落實到位,規模不低於1000億元,後續還將逐步擴大。
這次《實施方案》進一步提出公募基金、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實施三年以上長週期考核,大幅降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當年度經營指標考核權重,細化明確全國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長週期考核安排。
“對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可以說是解決了多年要解決沒解決的問題。”吳清說。
國泰君安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認為,《實施方案》引導商業保險資金作為中長期資金提升入市比例,預計每年將給A股帶來4000億元左右的穩定增量資金。
近期,多家保險機構表示,將充分發揮險資長期投資優勢,綜合運用多種產品工具和投資策略,為穩定資本市場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平安有關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未來,將進一步響應國家號召,發揮大規模長線資金的優勢,靈活運用多種綜合金融工具和投資策略,持續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新型基礎設施及價值型品種等領域投資力度,以實際行動體現“耐心資本”的應有擔當。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團隊預計,《實施方案》落地將進一步提升中長期資金的權益配置能力,加速“長錢長投”生態環境建設,為A股走出長牛慢牛行情奠定製度基礎。
嚴字當頭
從嚴監管,是吳清執掌證監會後的一大標籤。
上任後,吳清明確提出“嚴監嚴管”理念,依法從嚴監管市場,依紀從嚴管理隊伍。
首發企業現場檢查是證券法賦予證監會的一項監管執法手段,是IPO全鏈條監管的重要一環。2024年,證監會對首發上市新申報企業現場檢查、現場督導覆蓋面大幅提高到不低於1/3。
這一年來,證監會推動形成財務造假綜合懲防體系,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財務造假、違規減持、操縱市場等一批大要案,辦理各類案件739件,罰沒款金額超過上一年的兩倍。新《證券法》實施後首批當事人承諾案件落地,金通靈、美尚生態兩案進入特別代表人訴訟程式。
2024年,A股退市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55家上市公司平穩退市,2022年和2023年退市數量分別為46與45家。
打擊資本市場財務造假是證券監管執法一以貫之的重點,證監會在2024年初便明確表態,讓造假者“傾家蕩產、牢底坐穿”。
這一年來,針對財務造假的政策“組合拳”力度不斷加大,多部門聯手發文出臺相關新規,堅持監管“長牙帶刺”,進一步壓實發行人第一責任和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持續提高違法成本,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體追責體系,“財產罰”與“資格罰”日趨常態化,提升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逐步構建財務造假綜合懲防新格局。
“註冊制下的證券監管執法是一個有機整體,以資訊披露為核心的投資者保護制度邏輯是一以貫之的,中後端的持續監管和有效問責,民事賠償與行政處罰、刑事追究共同構成立體化的懲戒約束體系,對前端的註冊發行實踐形成正向激勵。”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郭靂此前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這一年來,證券行業的嚴監管態勢持續,券商罰單數量創新高,打擊力度更大,“三中一華”在內的多家頭部券商均無例外被罰;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也遭處罰,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超百家上市公司被監管立案或處罰。
今年1月,《國務院關於規範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的規定》出臺,進一步加強對中介機構收費等相關行為的監管,防止中介機構與發行人不當利益捆綁,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吳清也清楚要把握好監管與活力的關係。他在前述文章中稱,規範有序的市場生態是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保障,從嚴打擊財務造假、操縱市場等惡性違法行為是最佳化市場生態的必然要求。嚴監嚴管的目的是強本強基。在嚴監嚴管中體現監管溫度和投資者保護的實效,努力做到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效。
開創新局面
資本市場改革仍在路上。步入2025年,我國資本市場面臨的形勢仍然複雜多變,外部輸入性風險加大與內部風險因素交織疊加,這對監管也提出更高要求。
“要全面理性客觀辯證看待市場形勢,既正視風險挑戰,更要堅定信心。”吳清在前述文中表示,不斷開創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吳清在文中也明確了下一階段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六大重點任務。他表示,要堅持穩字當頭,全力形成並鞏固市場回穩向好勢頭。加強對資金流向、投資者行為的監測分析,增強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有效性。豐富穩市政策工具,做好增量政策儲備;整治非法薦股等亂象,堅決打擊誤導投資者、侵害投資者財產安全的違規行為。
加快改革開放,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也將是吳清接下來推動的重點任務。
在投資端,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全面建立長週期考核機制,提高投資A股規模和比例,加快構建支援“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深化公募基金改革,推動建立與投資者利益繫結的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支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
在融資端,研究制定更好支援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專門政策安排,深化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改革,增強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同時,最佳化境外上市備案制度,穩步拓展資本市場跨境互聯互通,最佳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啟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意義非凡,是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大局的重要一環。無論是投融資的量的總體平衡、還是質的持續提升,同時還包括權責的有效制衡,都是需要關注的方面,改革需要多方面、多維度來發力,從而將推動資本市場實現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
聚焦主責主業,著力提升監管執法效能和投資者保護水平,是證監會下一階段的另一重點任務。
吳清表示,堅持懲、防、治並舉,進一步完善監管執法體制機制,快、準、狠打擊違法違規,集中力量查辦財務造假、“掏空”上市公司、嚴重操縱市場等惡性違法行為,“追首惡”“懲幫兇”,加大對涉案責任人的追責力度。
吳清還表示,強化功能發揮,有力支援經濟回升向好。注重固本強基,培育更多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突出刀刃向內,縱深推進證監會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打造監管鐵軍。
潘向東對時代週報記者稱,從資本市場六大重點任務來看,多角度並清晰地詮釋了監管對於資本市場和A股的發展及監管思路,延續了新“國九條”以來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的基調,可以看出,資本市場方面的政策利好有望不斷釋放和延續,相關改革措施也將持續推進。
“因此,2025年資本市場有望更加平穩、健康執行,過去存在的一些市場亂象也將進一步得到治理,從而進一步保護好投資者權益;在支援科技創新方面,資本市場的角色和作用有望持續體現。這些舉措都將為2025年A股的穩健走勢保駕護航。”潘向東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