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節假期後的第1天,沒有任何緩衝,從領導幹部到基層公務員,廣東全省上下全身心投入到一場重磅大會中。
2月5日,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州召開,這是廣東連續第3年在春節後首個工作日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
而比起往年,這次大會釋放出了特殊的訊號。
1、新春第一會,產業扮主角
“新春第一會”為何如此急迫?這背後有兩大原因。
春節之前,廣東已經憑藉成為中國第1個14萬億GDP大省登上了熱搜。
14萬億,意味著2024年全國GDP 134.91萬億,廣東一省佔了1/10以上。
14萬億,意味著廣東一省的GDP超過了西北五省和東北三省的總和。
14萬億,意味著廣東GDP超過澳大利亞、韓國、西班牙等發達國家。
過去的幾十年,廣東憑藉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創新驅動和開放型經濟,成功鞏固了其作為中國經濟發動機的地位。無論是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是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話語權,廣東都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但與此同時,享受14萬億的讚譽,就要揹負起14萬億的責任。衝在最前面,也就把探路排雷的責任背在了肩上。
回顧2024年,世界經濟的復甦步伐遠低於預期,加上全球供應鏈的斷裂與重構,全球貿易增長乏力,國際需求疲軟。
與此同時,國內又處於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視窗期,傳統的低附加值、低成本的生產模式逐漸暴露出資源瓶頸和環境壓力,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大會上表示,廣東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肩負著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更要在推進產業體系現代化上先行先試、作出示範、勇挑大樑,以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托起一個具有雄厚實力、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無窮魅力的新廣東。
在積極展望的同時,另一大原因是困難和挑戰。
根據剛剛披露的2024年廣東經濟資料,2024年,廣東GDP為14.16萬億元,經濟增速為3.5%,而年初預期的目標是5%,差距較大。
光榮責任和艱鉅挑戰並行,這是廣東全省上下卯足幹勁,在開年首個工作日就召開全面動員的原因。
這場大會的核心話題就是2個字——“產業”。
2023年的首屆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最為外界熟知的是“再造一個新廣東”的號召。2024年,“創新”成了會議上最頻繁出現的字眼。而到本次會議上,全場聚焦的議題變成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大會重點展現了廣東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成果,同時圍繞“傳統產業”“未來產業”“百千萬工程”“金融與現代服務業”“五外聯動”等主題展開分組討論。
黃坤明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的產業版圖,能否建成具有21世紀時代特徵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決定了能否在未來發展和激烈的國際競爭當中贏得戰略主動。
廣東要主動作為、前瞻佈局,全面最佳化升級產業體系,衝出中低端、搶佔制高點、致勝新賽道,以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托起一個勇立時代潮頭、不斷向新向上的新廣東。
同一時間,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釋出《廣東省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報告(2023—2024)》,向外界公佈廣東產業“家底”,也是歷年首次,足見這次會議對產業主題的重視。
這場高規格的新春大會,無疑給了我們一個鮮明的訊號——產業,已經成為未來廣東發展的主角。
那麼,具體來看,哪些產業會成為最大風口?
2、兩大產業,集中發力
在全球經濟低迷、產業結構急劇調整的大背景下,廣東的產業轉型與升級顯得尤為迫切。大會明確定調,在這場變革中,和人工智慧(AI)將肩負起引領廣東未來產業發展的重任。
黃坤明表示,人工智慧正在掀起產業變革,機器人時代逐步照進現實。廣東兼具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要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構築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
希望廣大有遠見、有抱負的投資者、創業者積極參與進來,共同奔赴破土而出的產業盛宴,共同迎接人機共生的智慧世界。
站在產業觀察的角度,這兩大產業無疑都是絕佳選擇。
過去幾年,全球AI市場以每年接近20%的增速狂飆猛漲,是全球疲軟的經濟環境下為數不多的朝陽行業之一。
展望未來,這一趨勢還將持續很長時間。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9年,全球AI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0億美元,2024-2029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8.9%。
而在這個蓬勃發展的產業中,中國是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或者說,中美是這個領域唯二有能力深度參與的玩家。
廣東則是國內AI產業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規模接近1800億元,佔全國(6000億)近3成,深圳、廣州是國內11個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之二。
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產業發展報告2024》,在4311家人工智慧骨幹企業的省份分佈中,佔比最高的是北京,為29.04%,廣東僅次於北京,佔比為21.90%。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突破與市場需求的不斷釋放,廣東有望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形成完整的AI產業鏈,併成為全球AI技術應用的領先者。
機器人產業的情況和AI相似。《2024年世界機器人報告》顯示,近幾年我國機器人密度快速增加,4年間從2019年的第10升至第3,去年每萬名員工配有470臺機器人,超過了德國、日本、美國。
報告提到,中國不僅在推動國內安裝更多機器人,還在增加機器人製造商的份額。2023年中國國內製造商市場份額在2023年達到47%。相比之下,過去10年,這一比例一直在28%左右波動。
此外,最新資料顯示,去年上半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品牌的市場份額首次突破50%大關,達到50.1%,超越外資品牌,成為市場主導力量。
廣東是機器人產業的佼佼者,2020年便謀篇佈局,繪製了智慧機器人產業叢集的發展“路線圖”,過去1年工業機器人產量超24萬臺(套)、增長31.2%,佔全國的44%,連續5年穩居全國第1。
目前廣東在機器人設計、研發、系統整合、推廣應用等全產業鏈均部署有相關科研機構,機器人整體研發創新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最近人形機器人作為一個熱點細分產品頻頻登上熱搜,廣東就是重要推動力之一。目前全球人形機器人約38%的供應鏈企業在中國,而中國約57%的供應鏈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
這兩大產業本身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具備龐大的市場潛力和增長空間,還能透過廣泛的應用賦能製造業、醫療、金融、教育、服務業等多個行業,助力大批前沿快速發展。
機器人與AI二者結合,有著天然的協同放大效應。機器人能夠透過AI的計算與決策,實現智慧化操作;而AI則依靠機器人獲取更加真實、精準的資料,透過學習與最佳化不斷提升自身的演算法和應用場景,二者結合能夠形成1+1>2的效果。
最關鍵的是,廣東有著龐大的傳統產業基礎,在廣東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叢集中,有六個屬傳統產業範疇;在產量居全國第1的約160種工業產品中,大多數也來自於傳統產業。透過大規模引入機器人與AI,廣東能夠逐步實現傳統產業“智慧化、綠色化、數字化”的升級,推動全省產業向高階化、數字化方向邁進。
廣東選擇機器人與AI作為未來重點發展方向,不僅因為這兩大產業本身巨大的增長潛力,更因為它們能夠有效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並形成互為促進的協同效應,可以說是充滿智慧的選擇。
3、怎麼做?
在《廣東省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報告(2023—2024)》中,為廣東未來產業發展提出了總體方案,在“七大領域”實施“七大工程”。
針對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產業,廣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副廳長吳紅介紹,接下來,廣東將加快推動具身智慧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具體而言,包括加快具身智慧機器人創新平臺建設,強化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推動人工智慧與具身智慧機器人產業深度融合,強化人工智慧大模型在具身智慧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提高具身智慧機器人的人機互動、判斷決策等智慧化水平;支援龍頭企業在工業製造、醫療、養老等領域打造典型應用場景,加速具身智慧機器人商業化落地。
不僅是廣東,作為有效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和主要陣地,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AI和機器人未來將成為推動所有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引擎,各地方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為此,前瞻產業研究院成立了人工智慧產業規劃所,幫助地方政府既科學、又前瞻、更落地規劃和培育AI和具身智慧等產業。
作為更懂中國產業的科技型決策智庫,前瞻已深耕產業研究26年,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研究團隊,由國際院士專家領銜,組建“3+2”知識結構複合型團隊,利用6大自研大資料平臺,構建“產業研究+大資料+技術洞察”的全球化優勢,持續研究監測超6600+細分產業,洞察市場趨勢、行業熱點和技術發展方向,為產業投資提供資料支援和決策依據。
前瞻人工智慧產業規劃所構建的高質量發展作戰體系,包含全國/區域人工智慧產業大屏、專案分佈地圖、產業叢集產業鏈圖譜結合的態勢感知機制,圍繞編制人工智慧產業規劃、三年行動計劃、研判十五五規劃要點進行的判斷決策機制,以及從明確區域產業發展趨勢到促進區域協同和跨界合作的產業價值艙三大部分,致力於為地方政府提供資料化、精準化、科學化的產業規劃成果。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揮“產業大資料+產業研究+產業諮詢”特色優勢,助力地方政府構建“區域產業情報中心”,以“一屏兩案四清單”的模式呈現規劃結果,直觀展示、科學落實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除此之外,針對地方政府精細化需求,前瞻人工智慧產業研究所還提供個性化服務,可定製針對指導產業發展、最佳化資源配置、促進政策制定、吸引投資和企業、推動商圈創新、保障可持續發展等各項需求的服務。26年來,前瞻已經幫助300+城市完成並落地2000+規劃專案,深入瞭解區域產業發展現狀和難點癥結,制定精準區域產業發展規劃,推動區域經濟提質增效。
展望未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必將是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也是各地政府競相爭搶的重要資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作也將持續為地方政府及企業提供精準、前瞻、高效的決策支援與服務。
透過深入挖掘大資料背後的價值,結合前沿技術洞察能力,前瞻產業研究院將精準把握產業發展趨勢,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產業最佳化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生成式人工智慧(生成式AI)行業發展前景展望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2】《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人形機器人量產及商業化關鍵挑戰》,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資料、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註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資料、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價效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參考資料:
【1】高質量發展大會背後,經濟大省磅礴底氣何在?| 羊城派
【2】破浪者如何再立潮頭?看廣東“新春第一會”的深意與新意 | 央視新聞
【3】連續5年穩居全國第一 粵籍機器人為何能一路“狂飆”? | 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