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對而言,是“逆襲”的一年。
在淨利潤連續兩年虧損之後,奧賽康在2024年前三季度強勢扭虧為盈,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3.64%及168.79%。伴隨著基本面改善,資本開始悄悄佈局,現身於眾多基金的重倉股名單之中,市值也逐漸修復,重回百億市值醫藥股行列。
從消化藥“一哥”,到陷入“困境”,再成功擺脫陰霾,重回增長軌道,在困境中實現華麗轉身。
圖片來源:攝圖網
陰霾散盡
1992年,從醫院辭職的陳慶財博士創立了江蘇省首家民營新藥研發機構——南京海光應用化學研究所。憑藉深厚的專業積累與不懈的科研攻關,1997年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支國產注射劑並實現上市,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
六年後的2003年,脫胎於南京海光應用化學研究所的奧賽康藥業成立。此後二十餘載,奧賽康憑藉其強大的研發能力以及精準的市場策略,迅速崛起為國內消化領域的領軍企業。並於2019年透過借殼上市的方式成功登陸A股資本市場。
2019年上市之際,奧賽康的質子泵抑制劑(PPI)產品線已涵蓋國內已經上市的六個PPI中的五個,分別是注射用鈉、注射用蘭索拉唑、注射用泮托拉唑鈉、注射用雷貝拉唑鈉、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均為國產首家或首批上市。
其中,作為首個國產質子泵抑制劑,奧賽康的奧美拉唑長期佔據市場主導地位,2017、2018和2019年奧美拉唑在樣本醫院的總銷售額分別為13.02億元、12.05億元、12.90億元,2019年市佔率高達49.95%,力壓第二名原研藥企阿斯利康的不到15%。
然而,自2019年起,受集採、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奧賽康的消化類產品收入大幅下降。從2019年的峰值33.7億元,降至2023年的3億元。在第四批到第七批國採中,奧賽康共13款產品參與集採,其重點產品奧西康(注射用奧美拉唑鈉)未中選,其餘12款產品價格平均降幅超過90%。
奧賽康清楚地認識到,中國藥企依靠仿製藥獲取高額利潤的時代已經結束,必須積極主動適應集採政策。截至2024年9月,奧賽康已有32個產品透過一致性評價,13個產品中標國採,其中沙格列汀片和注射用地西他濱在院內市場的佔有率位居首位。在第十批國採中,奧賽康兩款產品泊沙康唑注射液、哌柏西利膠囊成功中選,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提供增量。
經過多輪、多省份的藥品集中採購後,奧賽康在消化領域的仿製藥收入逐步趨於穩定,新品種開始為公司帶來收入增長,營收結構也在不斷最佳化。至此,奧賽康已經擺脫最艱難的發展階段。
扭虧為盈
2024年前三季度,奧賽康營收13.84億元,同比增長23.64%;淨利潤1.27億元,同比增長168.79%。這一扭虧為盈的關鍵因素在於其抗腫瘤、抗感染、慢病領域產品收入的迅速增長,使得公司營收結構發生了積極轉變,不再主要依賴消化類產品。
在抗腫瘤產品方面,2024年上半年,該類產品銷售收入3.34億元,同比增長7.54%,佔總營收的36.23%,取代消化類產品,成為奧賽康營收佔比最高的類別。
2021年-2024年上半年,奧賽康共有13款抗腫瘤仿製藥獲批上市,其中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幹混懸劑、甲磺酸侖伐替尼膠囊、注射用替莫唑胺以及哌柏西利膠囊成功中選集採。除此以外,還有3款抗腫瘤仿製藥已處於上市申請階段。
抗感染產品方面,2024年上半年,其銷售收入2.59億元,同比增長132.31%,佔總營收的28.08%,成為奧賽康增速最快的板塊。
針對耐藥細菌、真菌感染,奧賽康佈局了特色抗耐藥菌感染產品群,包括已經上市的廣譜抗耐藥菌藥物注射用替加環素、抗G+耐藥菌藥物注射用達託黴素、廣譜抗真菌藥物泊沙康唑注射液/腸溶片、針對多重耐藥G-菌的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鈉等。其中替加環素、艾沙康唑、泊沙康唑、多黏菌素E甲磺酸鈉均為首家上市或首批上市。
此外,奧賽康還於2024年2月完成了新一代廣譜氟喹諾酮抗菌素——注射用德拉沙星的臨床III期研究,其上市申請已獲受理,該產品目前尚無進口或國內產品上市。
抗感染產品組群
圖片來源:奧賽康半年報
慢病產品同樣表現出色,2024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1.55億元,同比增長60.23%,佔總營收的16.84%。主要產品涵蓋沙格列汀片、恩格列淨片、地拉羅司分散片、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其中,沙格列汀片在第五批國採中中標,為該板塊貢獻了主要收入。
隨著高毛利的抗腫瘤類產品和抗感染類產品在總營收中的佔比逐步提高,奧賽康的整體毛利率也實現了小幅提升,達到81.83%。
除產品銷售收入增長外,奧賽康透過強化成本管理,最佳化各項費用支出,有力推動了公司業績的快速扭虧為盈。在研發費用方面,部分新藥已完成研發投入較大的關鍵臨床研發階段,無需再進行大規模資金投入,研發費用同比減少60.06%。銷售費用率從2023年的58.21%降至55.83%,管理費用率也由2023年的9.22%下降至6.71%。
透過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有力舉措,奧賽康不僅成功重回增長軌道,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展現出更為強勁的競爭力與廣闊的發展潛力。
轉型創新
在積極最佳化產品結構的程序中,奧賽康全力加速創新藥佈局。透過自主研發與引進合作雙向發力,重點聚焦小分子靶向創新藥和腫瘤免疫生物創新藥的研發。2021年-2024年上半年,奧賽康研發投入分別為4.14億元、7.23億元、5.94億元、1.82億元,這一投入規模在A股醫藥股中屬於第一梯隊。
經過多年在創新領域的持續投入與積累,奧賽康創新藥開始步入收穫期,截至2024年6月,主要在研專案共計48項,包括已公開的11項重點在研化學、生物創新藥,另有多款創新藥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
奧賽康重點在研管線
圖片來源:奧賽康官網
其中,ASK120067片(利厄替尼)是一款第三代EGFR-TKI,用於(NSCLC)的治療,已於今年1月16日獲批上市。雖然國內已有六款第三代EGFR-TKI獲批上市,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但國內第三代EGFR-TKI市場規模仍在增長,奧賽康與信達生物在2024年9月達成協議,由信達生物負責銷售推廣。憑藉信達生物在肺癌領域強大的推廣銷售能力,利厄替尼有望在市場中佔據一定份額。
ASKB589是一款高親和力的靶向CLDN18.2的單克隆抗體,擬開發適應症為胃及胃食管結合部腺癌、胰腺癌等,正在開展針對胃癌一線治療的臨床III期研究。同靶點目前全球僅有安斯泰來的佐妥昔單抗獲批上市,國內除了奧賽康外還有明濟生物的FG-M108、創勝集團的Osemitamab處在III期臨床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奧賽康子公司AskGene自主開發的具有全球智慧財產權的細胞因子前藥技術平臺SmartKine,透過技術手段解決了細胞因子類藥物成藥性不佳的問題,能夠實現免疫系統的選擇性啟用,進而精準殺滅腫瘤細胞。基於該平臺孵化的研發管線中,細胞因子前藥ASKG315(IL-15-Fc融合蛋白)、ASKG915(PD-1/IL-15抗體融合蛋白)已進入臨床階段,另有多個分子處於早期開發及篩選階段。
其中IL-15作為腫瘤治療的潛在靶點,一直備受關注,然而此前由於成藥性方面的難題,導致其研發程序緩慢。奧賽康的SmartKine平臺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後續該平臺相關產品在臨床試驗中所產生的資料值得密切關注,有望為腫瘤治療帶來新的突破和進展。
結語
“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奧賽康憑藉強大的韌性與前瞻性,積極拓展新業務,主動擁抱集採政策,實現了營收結構最佳化,成功扭虧為盈。未來隨著創新藥管線逐步兌現價值,奧賽康不僅有望重回行業巔峰,更有潛力突破過往。
參考資料
1.奧賽康年報、季報;
2.《奧賽康:高階首仿+創新藥陌上花開,國產PPI龍頭眾星閃耀》,天風醫藥,2020年05月10日;
3.《奧賽康:集採出清,輕裝上陣,創新轉型成果已現》,華福醫藥,2024年11月17日
宣告:本內容僅用作醫藥行業資訊傳播,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藥智網立場。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