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段楠楠
編輯 | 馮羽
美編 | 倩倩
稽核 | 頌文
2025年蛇年春晚,人形機器人再度爆火,一群穿著花坎肩的人形機器人在春晚舞臺上“扭秧歌”,這也讓投資者對於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更加期待。
在此背景下,機器人執行器供應商受到資本追捧,自1月7日以來,股價漲近60%,市值成功突破千億大關。
在股價持續上漲帶動下,三花智控將目光投向港股。1月16日,三花智控公告公司向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謀求A+H同時上市。在人形機器人大火背景下,市值破千億元的三花智控能否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1、連續踩中風口,年利潤近3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三花智控是一家歷史極為悠久的企業,公司最早可追溯至1967年9月成立的“新昌縣西郊人民公社農機修配綜合廠”。
1979年,三花智控實控人張道才加入該農機廠擔任供銷科長,1982年工作能力出色的張道才被任命為副廠長,1984年張道才又順利晉升為廠長。
1984年,在張道才帶領下,在該農機廠基礎上成立了新昌製冷配件廠,成立之初該廠專注家用空調製冷部件的研發與生產。
1987年,三花智控與合作成功研發出二位三通電磁閥,並透過海爾冰箱廠實機測試,成功打破國外壟斷。
得益於二位三通電磁閥成功,三花智控年利潤很快便突破千萬元大關。此後,三花智控又研發出截止閥、電子膨脹閥、排水泵、電磁閥、單向閥等多款空調零部件。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隨著空調在國內普及,三花智控業績迎來騰飛,2004年三花智控已經是一家年營收超3.6億元,年利潤超4000萬元的大中型空調零部件供應商。
在業績持續增長背景下,三花智控將目光投向了資本市場,2005年三花智控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藉助資本的力量,三花智控不斷擴大產能,公司業績也在持續提升。2017年三花智控年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分別為95.81億元、12.36億元。
雖然公司空調業務發展較為順利,但三花智控並未就此滿足,2017年公司又將目光投向了還在萌芽階段的新能源汽車方向。
2017年三花智控收購三花汽零,同時募資了13.22億元。自此,三花智控開始切入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領域。目前,三花智控汽車零部件已經有熱力膨脹閥、電子膨脹閥、電子水泵多款產品。
2020年,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上升,三花智控汽車零部件收入快速上升。2019年,三花智控汽車零部件業務收入僅為16.51億元,2023年公司該業務收入達到99.14億元。
在汽車零部件業務帶動下,三花智控整體業績持續增長。2023年三花智控營業收入及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45.6億元、29.21億元,營收及利潤均較2017年大幅上升。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從三花智控發展歷程來看,其精準地踩對了每一次行業浪潮,在空調及新能源汽車需求大爆發帶動下,三花智控也從當初年營收僅數億元的中小企業成長為年營收超245億元的空調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雙龍頭企業。
2、總裁薪資超400萬元,管理費用增長致扣非淨利潤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直狂奔的三花智控在2024年前三季度卻慢了下來。
資料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三花智控實現營業收入205.63億元,同比增長8.36%、實現扣非後淨利潤22.48億元,同比微增1.14%,第三季度公司扣非後淨利潤為7.21億元,同比下滑4.53%。
公司營收增速下滑,與公司汽車零部件收入增速下滑有很大關係。2024年上半年,三花智控汽車零部件營收增速僅12%左右,與前幾年動輒百分之四五十的增速相比相差甚遠。
三花智控汽車零部件營收下滑主要受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下滑影響。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逐年上升,未來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將進一步下滑,三花智控汽車零部件業務想要再度實現高速增長並不容易。
除行業增速下滑外,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競爭日趨激烈。此前,格力電器以30億元入主製冷元器件企業盾安環境,此舉被外界認為格力電器將透過盾安環境佈局新能源汽車熱管理。
2024年上半年,盾安環境汽車熱管理實現收入2.65億元,同比增長近1倍。雖然營收規模仍較三花智控有很大差距,但在格力電器支援下,盾安環境汽車熱管理業務勢必會對三花智控相關業務造成衝擊。
除汽車零部件收入下滑外,三花智控空調零部件業務面臨相同困境。2024年上半年,三花智控該業務營收增速下滑至7.43%左右,該營收增速是三花智控空調零部件業務增速近幾年以來新低。
在下游需求放緩及市場競爭激烈背景下,此次港股IPO,三花智控仍計劃募資擴產汽車零部件及空調零部件產能。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在建工程餘額仍高達31.83億元。在此基礎上,三花智控仍選擇繼續擴產。
對此,「介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試圖向三花智控瞭解,在下游需求放緩的背景下,公司仍募資建設產能,未來市場能否充分消化擴張的產能?截至發稿,未獲得三花智控回應。
除營收增速下滑外,公司還罕見地出現單季度扣非淨利潤下滑,這在三花智控發展歷史中並不常見。對此,三花智控表示,公司扣非後淨利潤下滑與管理費用上升有很大關係。
2024年前三季度,三花智控管理費用支出多達14.10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10.16億元增長近40%,遠超同期營收增速。
從三花智控歷年披露的財報來看,公司管理費用大部分來源於員工薪酬。公司員工薪酬上升一方面是公司經營規模擴大,導致員工人數的上升;另一方面與公司平均工資上升有很大關係,尤其是公司管理層。
以公司總裁王大勇為例,2023年其工資多達423.7萬元,2021年期工資僅為211萬元,兩年時間王大勇工資漲超1倍,其他高管亦是如此。
(圖 / 公司部分高管薪資明細)
在管理層工資不斷增長的背景下,三花智控管理費用逐年增長,這也是三花智控第三季度扣非後淨利潤下滑的重要原因。
對此,「介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試圖向三花智控瞭解,在以管理層為代表持續漲薪影響下,公司盈利能力已經承壓。未來,公司是否會考慮透過降低管理層薪酬的方式來維持利潤,截至發稿,未獲得三花智控回應。
3、豪賭人形機器人,張氏家族身家超600億元
在公司收入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三花智控又在積極開拓第二增長曲線。為此,三花智控將目光投向人形機器人領域。
2023年報,三花智控提及公司開始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鏈。2024年1月,三花智控公告將投資建設機器人執行器等零部件的生產基地專案,總投資不低於38億。
所謂執行器,主要是在獲得指定訊號後協同機器人各大小關節完成其需要做的動作。
截至目前,人形機器人整機龍頭企業便是特斯拉,其開發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備受市場關注,此前特斯拉CEO馬斯克曾公開表示,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在2026年產量將增加10倍。
三花智控旗下子公司三花汽零是特斯拉汽車供應商,此次特斯拉推出人形機器人Optimus,市場對於三花智控能否切入人形機器人Optimus關注度極高,這也是三花智控股價接連大漲的重要原因。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對此,「介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試圖向三花智控瞭解,作為特斯拉汽車熱管理供應商,在特斯拉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之際,公司相關產品能否進入特斯拉人形機器人供應鏈?截至發稿,未獲得三花智控回應。
此外,據多家研究機構預測,未來幾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出現爆發式增長。在此預期下,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給予了極大關注,三花智控也不例外。自2025年1月7日至今,三花智控股價累計漲近60%,股價也接連創出歷史新高,市值更是突破1300億元。
為了抓住人形機器人發展帶來的機遇,在招股書中,三花智控明確表示,募資用途將部分用於仿生機器人及其相關領域技術研發。
在實控人張道才及其子張亞波和張少波帶領下,三花智控成功開闢出汽車零部件業務,為公司業績騰飛奠定了基礎,此次切入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又讓公司市值成功突破1300億元。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而公司接連轉型成功最大的受益者便是張道才家族,招股書顯示張道才家族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三花智控46.36%股權,若按現有市值計算,張道才家族股權價值超610億元,較2018年增長近6倍。
在人形機器人概念加持下,2025年三花智控在A股迎來完美開局。在股價接連大漲的背景下,三花智控遞表港交所。
在主營業務增速放緩及第三季度扣非淨利潤下滑影響下,三花智控能否憑人形機器人概念股成功在港股以超1300億元市值發行,「介面新聞·創業最前線」將持續保持關注。
*注: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