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侯佳欣 趙萌萌)“年貨到啦!”1月28日,寒風呼嘯,幾輛紅色的物資運輸車緩緩開進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曲洛鄉仁果村。村裡的志願者和村民迅速跑到村口,幫忙搬運物資,這批年貨包括電器、食品等災後生活必需品。
海拔4000米以上的仁果村,是定日6.8級地震受災最為嚴重的村落之一。這裡過的藏曆新年,今年恰好與農曆的春節相差一天。隨著節日的到來,安置點內的氛圍也愈發溫馨。如今,受災村民已從帳篷搬進乾淨溫暖的活動板房,板房內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瞧!這是電飯煲、電熱水壺、牛奶,還有火雞面。現在吃住一點也不發愁了!”村民扎西(化名)說,地震發生後,家裡的住房成了危房,感覺天都塌了,多虧了黨和政府,才讓大家有地方住,有衣服穿,今年要和爺爺奶奶在板房裡過藏曆新年。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曲洛鄉仁果村,受災民眾在安置板房內。受訪者供圖
中午時分,在臨時安置點,紅十字服務隊協助受災家庭領取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提供的“博愛雲備災博愛賑濟券”並兌換挑選所需年貨。記者獲悉,普通家庭一戶發放1000元賑濟券,有困難情況的家庭1500元,可兌換食品、衣服、小家電等各種生活物資。
受災民眾兌換到各種年貨。受訪者供圖
紅十字服務隊領隊杜玉科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藏區村落都離得很遠,從仁果村到縣城大概有六七十公里,於是他們就以這種方式為受災村民供應物資,幾乎每天都到不同的村子,會一直持續到三四月份。
村民陸續兌換到了自己心儀的物資,有地抱著電飯鍋、有地拎著燒水壺,孩子們手上則更多的是各種糖果和零食。臨近中午,不少村民也在板房內準備起了午飯,板房屋頂上飄出裊裊炊煙。
杜玉科跟隨一位藏族小朋友走進了他們臨時的家,板房內有千兆的無線網路,在茶几上擺放了水果、小零食還有羊肉,爐子旁邊則是熱氣騰騰的酥油茶。儘管語言交流並不順暢,但看著小朋友端來的酥油茶和剛剛兌換的珍貴糖果,他感到很是動容。
仁果村的生產生活已經基本恢復正常。結合專家評估,在徵求村民意見之後,他們的新家也將重建。杜玉科告訴記者,接下來,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還將在恢復重建階段為曲洛鄉受災群眾提供“博愛雲備災博愛賑濟券”,以更精準地滿足群眾災後不同階段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