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是做海鮮餐飲的,年過50,不止生意蒸蒸日上,每天還有吃不完的海鮮,每次同學聚會都會在自己店裡,上滿海鮮佳餚,然而誰也沒想到,這麼一個人竟然會突發腎衰竭離世。
其實早在兩年前,他就查出高的問題,一度還因此住院治療!當時醫生就提醒,平常飲食一定要注意,特別是高嘌呤食物要少吃,但病情穩定了大半年後,以為沒啥事了,又放開了吃,好了傷疤忘了疼。
現實中很多人飲食不注意,加上對尿酸高不以為意,給健康埋下了絕大的隱患。
一、尿酸危機,席捲中國
2021年,一個覆蓋200多萬人的研究報告指出,2001年-2017年,這不到20年時間,我國15歲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癥發病率就從8.5%上升至18.4%,增長速度之快讓人咋舌。
而其中,以兩廣為代表的華南地區,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更是達到25.5%,廣東檢出率更是達到峰值,15歲以上高尿酸血癥發病率達到42.2%,已成為我國僅次於的第二大代謝性疾病。
很多人一說起尿酸高,可能第一想法就是會。其實尿酸高的危害還遠不止於此。
高尿酸往往伴隨血壓、水平升高,所以很多高尿酸血癥患者都伴隨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症,有資料統計,26%痛風患者出現糖尿病風險要遠遠高於正常人。
隨著尿酸升高,尿酸鹽不斷沉積,腎臟無法有效代謝,最終會誘發結石、間質性腎炎和急慢性腎衰竭等症狀,臨床上病程超過10年的痛風患者幾乎都會發展成腎病,甚至尿毒症。
可見高尿酸的危害之大,覆蓋面更是橫跨心腦血管、腎等多個器官,要引起重視。
二、睡前出現4種表現,或提示你尿酸已超標
看完尿酸高的危害,大家不免隱隱後怕,擔心自己中招,那尿酸高有什麼表現?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尿酸問題?其實身體在睡前這4個表現已經給出訊號!
1、夜間關節痛
因為尿酸高會在關節處產生大量尿酸鹽沉積,引發炎症反應,一旦夜間溫度驟降,受涼後的關節血液迴圈變慢,就會導致關節中炎症物質代謝變慢,炎症發作就會引發睡前關節疼痛等表現,因此有這種表現也要注意可能是尿酸問題。
2、身體水腫
因為尿酸高會增加腎臟負擔,一旦腎臟功能受損,患者體內水分無法正常代謝體外,但又因為異常口渴不斷補充水分,最終就會引起 身體水腫表現。
3、頻繁起夜
一般起夜1-2次還算正常,但如果夜裡上廁所的頻率越來越高,而且控制水分攝入的前提下還是頻繁起夜上廁所,就要小心了,可能是尿酸高累積腎臟,為了代謝多餘尿酸,才會不斷排尿。
4、異常口渴
睡前經常感覺口渴,而且怎麼喝水還是覺得口乾,在飲食調節、生活習慣調整後仍無法緩解,就要注意可能是尿酸問題,因為尿酸的代謝主要方式就是排尿,尿酸高也會影響泌尿系統,排的多自然體內的水分也會減少,缺水狀態下就會不斷產生補充水分的衝動。
三、這些蔬菜是“尿酸炸彈”,嘌呤比肉還高!
大家都知道痛風的主要原因就是尿酸高,而引起高尿酸的因素往往與嘌呤攝入過多密切相關,但你知道嗎,除了肉類或者海鮮類的食物,生活中還有很多隱藏高嘌呤食物。
1、紫菜
紫菜的嘌呤量達到415mg/100g,遠超於很多肉類食品,所以日常吃紫菜最好控制好攝入量,避免嘌呤攝入過高。
2、豌豆苗
也就是我們常見的豆芽菜,雖然豆芽營養成分很多,但還是不能忽視其高嘌呤本質,基本每100克的豆芽就含有500毫克的嘌呤。
3、香菇
香菇在日常飲食中也很常見,做法更是多種多樣,但要小心的是其中嘌呤含量不算低,特別是常見的香菇,嘌呤達到214mg/100g,曬乾的香菇嘌呤含量更高,可達到每100克就有405毫克的嘌呤。
4、蘆筍
蘆筍維生素豐富,而且熱量低,是不少減脂菜首選,但要注意的是,蘆筍本身的嘌呤含量並不低,可達到500mg/100g,也是高嘌呤食物之一。
四、在降尿酸這件事上,北方飲食或更有優勢
既然飲食與高尿酸息息相關,那麼怎麼吃才能降尿酸?根據一項發表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的研究指出,北方的飲食模式更有發言權。
研究員透過調查和收集9358名成年居民在連續3天的膳食情況,並按照膳食偏好,將參與者分為4組,其中以小麥、其他穀類、薯類等為主的北方飲食模式,與高尿酸血癥風險呈現負相關。
對此研究員認為可能和北方飲食的這3個特點有關,尿酸高的人可以參考一下:
① 糖異生障礙的降低是高尿酸的重要誘因,透過高碳水攝入可能緩解這一情況;
② 研究證明攝入的膳食纖維越高,高尿酸血癥風險越低,日常可以增加膳食纖維和穀類纖維類高的食物;
③ 北方飲食以穀物較多,其中含有的B1、B6和B12維生素可以透過機體代謝率,從而降低尿酸水平,另外薯類中的鉀元素也是促進尿酸代謝的好幫手,日常可以多吃。
總的來說,飲食習慣對尿酸水平的影響非常重要,日常最好保持多元化飲食,除了增加碳水主食,均衡攝入補充營養也是避免尿酸問題的重要預防手段。
參考資料:
[1]《痛風,正在席捲中國年輕人......》.科普中國.2024-09-27.
[2]《在降尿酸這件事上,「北方飲食」更有優勢》 .生命時報.2024-11-26.
[3]《這樣吃不易引起尿酸升高!有痛風的人一定要看看》.健康時報.2024-12-0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