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第15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金灣機場開幕。作為兩年一屆的大型航空裝備和兵器裝備展示平臺,本屆航展展示了多款此前未公開展示的國產新一代航空裝備,諸如殲-15T、殲-15D、殲-35A、“翼龍”-X等機型都引發了參觀者的矚目。
而在眾多明星機型當中,中航工業展出的“九天”大型無人機顯得尤其特別,這種無人機不僅具備強大的武器掛載能力、有望成為替代現役攻擊機的理想機型,而且能根據不同任務需求掛載多種不同型別的模組化任務艙,在掛載小型無人機莢艙時更可以化身“飛行航母”。這種無人機的出現,有望讓未來戰場格局產生革命性的變化。
說起大型無人機投放小型無人機,喜歡玩飛行射擊遊戲的朋友想必會想起《皇牌空戰》中的“軍械鳥”。遊戲中這種外形酷似XB-35轟炸機的巨型飛翼式無人機可以攜帶最多80架無人戰鬥機,玩家在攻擊“軍械鳥”之前要應對來自這些滿屏亂飛的無人機從各個方向的攻擊並將其擊落,著實讓很多苦手手忙腳亂。
現實中的無人機當然還沒有進化到這個技術水平,不過遊戲中的這種設想已經生動地展示了未來無人機使用方面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使用空中平臺投放大量無人機進行“蜂群”化作戰。機身上的七個字:異構蜂巢任務艙,決定了這架飛機可以攜帶不同型號的無人機同時執行不同的任務,總結一下就是不好惹, 甚至惹不起!
而如果要實現使用空中平臺投放大量無人機進行“蜂群”化作戰這一任務目的,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很多,其中首先首要需要實現的是無人機的空中投放。
這一方面的歷史其實非常悠久,早在二戰期間德國空軍就曾廣泛使用“槲寄生”組合執行攻擊任務,這種組合由有人駕駛的戰鬥機與戰鬥機、轟炸機改裝的無人機連線組成,由戰鬥機飛行員將組合體駕駛到預定空域後解除與無人機的連線、並遙控其飛向目標進行自殺式攻擊。當然,這種組合體以現在的視角來看過於原始,其無人機從使用邏輯上也更類似巡航導彈,而與當前的無人機大相徑庭。
戰後,空中投射無人機的技術在冷戰期間得到發展。我國第一種無人偵察機無偵-5在使用上即為空中投放,該機在使用時由運-8運輸機掛載升空、到預定空域後投放並飛往偵察區域上空。美國、蘇聯等國也有類似的無人機使用方式。
此類空投無人機相比於“槲寄生”最顯著的進步在於其無人機在發射後可以回收,因此重複使用價值高,但仍然需要人工遙控、乃至由地面平臺操作控制,事實上載機平臺僅作為無人機的搭載工具。同時,這一時期無人機尚未實現小型化,大部分型號的體積相當於一枚未摺疊機翼的遠端巡航導彈,在飛行平臺上能夠掛載的數量非常有限,顯然與“蜂群”化這一目標相去甚遠。
不過,大型飛機掛載無人機雖然在使用方式上與當前的無人機使用概念差異極大,但驗證了空中平臺掛載可複用無人機的可能,這為大型無人機掛載和投射小型無人機鋪平了道路。2023年,國產“雙尾蠍”A型無人機展示掛載能力時,展示了翼下掛載兩架小型無人機的能力,這證明大型無人機掛載小型無人機在技術上已經完全可行。“九天”相比於“雙尾蠍”A的技術飛躍在於透過採用可更換的莢艙實現了不同型別無人機的搭載能力,該機既可以搭載小型自殺式無人機執行多目標攻擊任務,也可以搭載小型無人偵察機執行戰場情報蒐集任務,無論能執行的任務強度還是使用靈活性都更上一個臺階。
從概念上來說,以無人機作為平臺投放小型無人機,與在地面平臺發射無人機差異不大,後者已經有類似“哈比”或“見證者”-136等可以在單個地面平臺攜帶多架無人機、使用時一次性發射或分批次發射的型別。所不同的是,使用無人機投放小型無人機時,對自動化和智慧化的要求程度更高。無人機本身就是依賴遙控的載具平臺,若地面操作人員在將無人機上搭載的小型無人機投放之後仍然需要對小型無人機直接進行控制,那麼毫無疑問既難以對數量眾多的小型無人機實現精確操控,又會對搭載平臺本身的控制造成干擾。
因此,“九天”投放小型無人機、乃至實現“蜂群”化作戰,對於“九天”本身平臺的智慧化也有一定要求,這依賴於較高水平的人工智慧控制技術。中國在人工智慧技術領域位居世界頂尖水平,已經展示過多種使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輔助控制的無人機,因此實現由“九天”自身的機載計算機作為控制系統自動化操作小型無人機並非特別困難。同時,得益於戰場資訊網路和資料鏈技術的進步,“九天”也或許能夠將小型無人機的控制權限交由與其建立戰場通訊的其他平臺,從而實現分佈化控制,進一步拓展其在小型無人機搭載和使用方面的潛能。
毫無疑問,“九天”的小型無人機搭載能力將使其具備比地面發射的小型無人機更靈活的作戰能力。由於“九天”本身就是具備多種感測器、並可以接收其他平臺資訊的空中作戰平臺,該機的操控員可以在獲取戰場情報後決定使用小型無人機同時攻擊多個目標、或集中攻擊單個點目標,這種“蜂群”化的運用能在確保“九天”以及其他作戰平臺安全性的同時顯著提升攻擊效率。
不過,“蜂群”化無人機的好處不止於此。小型無人機因靈活性和隱蔽性很適合作為偵察或監視平臺,若“九天”投放多個小型無人機後將部署到多個不同方向、不同區域進行偵察監視,則將形成一張以“九天”為中心的情報監視體系。若小型無人機的偵察監視裝置效能充裕,完全可以實現類似戰場監視飛機的任務。
從這個角度來說,“九天”或許是第一種滿足類似美軍“分散式空中預警”任務能力的無人機,這一點對未來的戰場格局意義重大——無人機在分散式作戰體系中成為關鍵性平臺節點,不僅能將多用途戰鬥機等更為重要的節點從低強度、低價值任務中解放出來,使其能執行更為重要的作戰任務,而且透過大量多批次無人機的運用,能極大程度地拓展戰場的範圍和深度,並在爭奪制資訊權方面起到難以替代的作用。“九天”或類似概念無人機平臺若被我軍裝備使用,將令積極實現資訊化、一體化作戰的我軍各軍兵種之間獲得一種相當高效的戰術打擊和資訊交換平臺,成為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新“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