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俄:成本太高,量產速度慢
路透社24日報道稱,在宣佈向烏克蘭發射了一枚代號為“榛樹”的新型試驗性中程導彈後,俄總統普京透露,將對這種導彈進行更多測試,包括在“戰鬥條件”下進行測試。但美國專家認為,俄羅斯擁有的這種導彈數量很少,可能難以大規模投入實戰。
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稱,在普京宣佈向烏克蘭發射“榛樹”中程導彈後,五角大樓副新聞秘書薩布麗娜·辛格表示:“可以確認俄羅斯發射了一枚試驗性中程彈道導彈。它是以俄羅斯RS-26‘邊界’洲際導彈發展而來的型號。”烏克蘭空軍21日稱,“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首次遭到洲際彈道導彈襲擊”。美國“動力”網站認為,烏克蘭空軍的說法並非完全錯誤——關於RS-26“邊界”導彈到底算是中程導彈還是洲際導彈,美俄曾長期爭論不休,甚至成為美俄《中導條約》談判破裂的關鍵因素之一。
報道稱,俄羅斯從21世紀初開始同時研製RS-26“邊界”導彈和RS-28“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RS-26先後成功進行了多次試射,其中數次高彈道試射時的飛行距離在2000公里左右,另一次全射程測試曾達到6000公里的距離,俄羅斯因此主張該導彈超過《中導條約》的500-5500公里射程限制,應該算作洲際導彈。但美國認為RS-26的全射程試射時並沒有帶彈頭,實際有效射程在《中導條約》的限制範圍內,應該算是中程導彈。此後美國一直要求俄羅斯“停止發展這種可以覆蓋歐洲全境的新型中程導彈”。2018年俄羅斯停止RS-26導彈的研製,但這可能是俄羅斯無力同時發展兩種新型洲際導彈,因此優先發展更有戰略威懾的“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RS-26導彈則轉入技術儲備。
俄羅斯展示的“亞爾斯”洲際導彈,“榛樹”新型中程導彈與其關係密切。(圖源:美“全球安全”網站)
“動力”網站稱,2019年美俄相繼退出《中導條約》後,RS-26“邊界”導彈的研製可能很快就恢復了。無論該導彈到底應該算是中程導彈還是洲際導彈,它都大量採用了新一代洲際導彈的成熟技術,可能是現役RS-24“亞爾斯”洲際導彈的射程縮短版,採用兩級固體燃料發動機和公路機動發射車,具備極高的反應速度和戰場生存力。西方分析家認為,這次試射的“榛樹”中程彈道導彈其實就是RS-26的衍生型號,配備有高超音速戰鬥部,更難以攔截。俄羅斯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24日接受俄羅斯衛星網採訪時表示,“榛樹”是第二代高超音速中程導彈,“它可以給西歐任何一個目標緻命一擊,如果把它部署在我們國家的東部,那麼可以到達美國西海岸。”
西方分析家稱,普京的電視講話證明該導彈還沒有正式服役和量產,這意味著俄軍暫時還無法將其大批次投入戰場。據介紹,洲際導彈通常配備威力巨大的核戰鬥部,因此在設計上會不惜重金地堆砌先進技術,以增強其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由此帶來的是洲際導彈的生產速度慢、成本極其昂貴。例如美國新一代“哨兵”洲際導彈的單枚成本已經高達1.62億美元。而採用常規戰鬥部的彈道導彈則需要大批次使用,必須具備更快的生產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例如美國“陸軍戰術導彈”(ATACMS)成本不到100萬美元,新一代“精確打擊導彈”為350萬美元;俄軍“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成本也只有數百萬美元。因此由RS-26“邊界”導彈發展而來的“榛樹”中程導彈的生產速度和成本將是它大規模投入實戰的主要障礙。
BBC認為,俄羅斯這次用“榛樹”中程彈道導彈打擊烏克蘭的目的並不僅限於是對烏克蘭此前使用美製ATACMS和英法“風暴陰影”巡航導彈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的回應,同時也是對歐洲國家的警告。挪威奧斯陸大學武器專家法比安·萊內·霍夫曼稱,俄方發出的訊號是:“看,今晚的打擊我們沒使用核彈頭,但你要知道,你要再接著搞下去,下次沒準就上核彈頭了。”
美製“薩德”反導系統。(圖源:美“全球安全”網站)
烏:“薩德”和“愛國者”都難應對
當地時間24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安全域性和內務部向新聞機構展示了襲擊烏克蘭南部城市第聶伯羅的俄軍“榛樹”導彈殘骸。目前烏方正與合作伙伴一起對該導彈殘骸進行詳細檢查,以確定導彈的所有細節和特徵,並共同尋找應對俄羅斯這種新武器的辦法。
路透社稱,烏克蘭政府邀請少數媒體檢視俄軍發射的新型導彈殘骸,但出於安全考慮,未公開具體位置。這些燒燬破碎的導彈部件目前存放在一家武器研究機構內,烏克蘭專家正透過研究殘骸,以探明俄羅斯的軍事供應鏈、生產模式,並評估制定反制措施的可能性。烏克蘭當局透露,這款高超音速中程導彈在飛向第聶伯羅的過程中,最高速度達到每小時1.3萬公里。這與俄羅斯聲稱的“榛樹”導彈飛行速度達10馬赫基本吻合。報道提到,兩名烏克蘭專家對導彈殘骸進行了初步評估,確認這是一枚沿彈道軌跡飛行的彈道導彈,“並造成了平民損失”,但他們拒絕回答更多問題。“目前仍有許多事情尚不清楚,包括導彈造成的破壞程度。烏克蘭很少披露對軍事目標的損害,擔心這些資訊會對莫斯科有所幫助”。
烏克蘭展示的“榛樹”導彈殘骸
英國廣播公司稱,俄軍聲稱這種新型高超音速中程導彈比傳統導彈速度更快、更先進,烏克蘭乃至西方的防空系統無法進行攔截。英國《每日郵報》稱,俄羅斯這款新型導彈可以攜帶多枚核彈頭,若發起打擊,“倫敦將在20分鐘內化為灰燼,而柏林將在不到15分鐘內被擊中”。
烏克蘭國際文傳電訊社透露,基輔為此正在尋求獲得美國“薩德”反導系統,或升級其美製“愛國者-3”反導系統。但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專家表示,從技術指標上看,目前這兩種美製反導系統都無法應對“榛樹”導彈。“愛國者”系列反導系統中的最新型號是“愛國者”PAC-3 MSE,它採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更好的感測器,具備更大的攔截範圍和更精準的直接撞擊殺傷能力,但總體上仍屬於末段攔截系統,僅具備攔截中近程彈道導彈的能力,無力應對“榛樹”這類新型中遠端彈道導彈。而“薩德”反導系統號稱是唯一可以在大氣層內和大氣層外同時實施攔截的反導系統,最大攔截高度達150公里,可以與“愛國者”系列反導系統組成高低多層攔截網。但“薩德”反導系統也只能對付射程3500公里左右的傳統中程彈道導彈,尚無力攔截具備機動變軌能力的新一代中程彈道導彈。更重要的是,目前美軍總共只有7套“薩德”反導系統,在全球部署中早已處於“不夠用”的狀態。
不久前,五角大樓決定向以色列增派一套“薩德”系統,就引起多名美軍高階將領的擔憂,認為美軍全球戰略對於反導系統的需求猛增,這種抽調會影響美軍在其他地區,尤其是太平洋方向的導彈防禦能力。因此美軍很難再從其他地方抽調“薩德”系統增援烏克蘭。此外,與面積有限的以色列不同,烏克蘭地域遼闊,一兩套“薩德”系統能保護的範圍非常有限,俄軍“榛樹”導彈憑藉射程優勢,可選擇其他缺乏防護的目標。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現場影片顯示,“榛樹”導彈攜帶的多枚分彈頭分別擊中目標,外界猜測它可能配備了洲際導彈使用的“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烏克蘭缺乏中段攔截能力,現有的反導系統僅能執行末段攔截,難以同時應對多個分彈頭的襲擊,從而極大降低了攔截成功率。再加上“榛樹”導彈配備有高超音速戰鬥部,目前烏克蘭乃至美國武器庫中都沒有能力合適的反導系統能夠應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武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