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戰爭的繼續進行,雙方所面臨的人力與物資需求也在愈發地增長。這段時間,俄烏兩國的外援,都不約而同地曝出了值得關注的“大”新聞,本期推送,我們就來看看,近期俄烏兩國的外援動向,以及其援助方們,都打算從俄烏身上拿回什麼經驗包。
前臺軍特戰,被火炮轟斃
據國內媒體報道,臺灣相關部門在11月初正式對外確認了一則訊息:11月1日,一名加入烏克蘭僱傭軍,在俄烏前線作戰的臺籍志願兵、前臺灣特戰部隊退伍兵吳忠達,被俄軍炮擊陣亡。這是自兩年前25歲的臺灣退伍兵曾聖光之後,第二位在俄烏戰場上陣亡的臺灣人。
▲國內有很多媒體報道
▲吳忠達在烏軍中服役的舊照,胸口上還帶著“臺偽旗”與烏克蘭國旗合體的魔術貼。
巧合的是,兩年前曾聖光的陣亡日期也是11月1日。現年44歲的吳忠達,曾在臺灣陸軍特戰部隊服義務役,本身對軍事很感興趣,於去年加入烏克蘭國際軍團服役,在烏克蘭作戰半年之後,經驗增長的他轉入了烏克蘭的特戰部隊繼續執行任務。
▲吳忠達(左),潘文揚(右)
11月1日在和同伴執行一次潛入任務時,吳忠達所部和俄軍遭遇,雙方在森林之中爆發了非常激烈的交火,據一起執行任務後生還的另一名臺籍志願兵潘文揚敘述。雙方交戰之後,俄軍向後方呼叫了火力支援,臺方誌願兵所在的小隊被“120重炮”襲擊(推測是俄軍的120mm重迫擊炮)。
▲俄軍的120mm迫擊炮,這一級別的迫擊炮屬於步兵團級別的支援火力,技術水平並不高,但是量大管飽,很多軍隊都有裝備
數十發炮彈先後在小隊周圍爆炸,其中一發在吳忠達身旁炸響,將吳忠達的腰部炸開了一個大洞,躺在地上疼的大喊“我無法動了”。但當時俄軍還在持續向他們射擊,他們無法對吳忠達進行任何急救,只能扔下吳忠達撤離,目前吳忠達的屍體依然遺留在前線沒有找回。與他同隊的共有22人死亡。
潘文揚本人也在炮擊當中短暫耳鳴,險些和吳忠達一樣被炸死當場,潘文揚哽咽回憶說:“我們就只能看著阿達倒在那個地方...”
而據另一名香港籍烏軍士兵“肥達”透露,由於“俄軍現在會把受到關注的烏軍士兵的屍體拖回去,進行宣傳”,所以他懇請“臺方媒體不要過度追查吳忠達陣亡的地點和經歷。”
▲由於雙方的火力密度很大,俄烏很多士兵遺體都很難被回收,逐漸化為了爛泥。
將臺灣地區志願兵近期的戰場回憶和俄軍一側一些大陸志願兵的回憶相對照,就不難發現,雙方都對俄烏戰場的炮火密度印象十分深刻,他們所身處的步兵部隊,一旦被對方的炮火盯上,那很快就會遭遇嚴重傷亡,毫無反抗能力,除了“跑”和“躲”以外,基本上什麼也幹不了……很多時候兩條腿血肉之軀的步兵就是純戰場一次性消耗品,瞬間就沒了。
▲別說步兵了,就是鋼鐵戰車,這種在其他熱點地區的寶貴裝備,在俄烏大區也一樣是批次戰損的命運
儘管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但是在這裡我還是要再重複一遍曾寫了無數遍的勸告:“這不是我們的戰爭!俄烏戰場就是一個工業化屠戮人命的修羅場,無論你心中想的是什麼,都別去!”
除了有退役士兵陣亡在烏克蘭以外,臺灣省在武器援烏方面,也終於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一批去年從臺灣軍隊當中退役、被美國方面出資“回購”的“霍克”防空導彈系統,已經悄然運抵烏克蘭,開始加入戰備防空了,儘管這批導彈早已老舊,但是至少比沒有強,也能擔負一些攔截俄軍所發射的伊朗自殺式無人機和巡航導彈的任務。
▲在臺灣服役時的霍克導彈
在將老式導彈送出之後,臺灣方面新購入的首批11套海瑪斯多管火箭炮系統也陸續到貨了,它們將優先被部署在臺灣西部,並在北、中、南及澎湖作戰區分別新成立一個“多管火箭飛彈連”來進行運營。
▲抵達臺灣的海瑪斯火箭炮
實際上已經接收到臺灣方面援助的烏軍,想必也不會吝惜向臺方交流並傳授一些海瑪斯火箭炮的使用經驗,畢竟現在的烏軍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支拿海瑪斯對抗五常國家陸軍的軍隊,儘管現在的海瑪斯早已不是金剛不壞之身,但是它們仍然是烏軍遠端精打俄軍的重要武器,仍然在不斷地讓俄軍產生“非常肉疼”的損失。
▲俄軍被烏軍摧毀的BM30龍捲風遠端火箭炮,烏軍很可能是拿海瑪斯取得的這一戰果,這也意味著,烏軍也是世界上少數有“遠火對狙”經驗的軍隊
烏軍在不斷地損失與嘗試當中,也積攢下了一些躲避俄軍“無人機+戰術導彈”追殺的經驗,這些經驗也大機率會在之後雙方的交流當中,透過各種方式,被傳授給臺灣軍隊的火箭炮操作員們。
▲在美國接受培訓的臺方操作人員,首批30名操作手已經從美國畢業返臺
顯然,對岸的軍事力量,也在不斷地從俄烏戰爭當中汲取有益經驗,這是我們不得不關注的動態。
這段時間,已經傳了許久的俄方“朝鮮援軍”,終於密集地流出了多段不同角度的戰地影片,而且這些影片的可信度,也在飛速上升當中。
不斷的視覺證據顯示,許多來自東方不懂俄語的黃種人士兵,正在努力地學習俄軍武器裝備的操作規範,以及不斷地練習最重要的戰場基礎技能——“俄語”。
▲來自東亞的小個子士兵在努力學習俄語
這些來自東亞計程車兵顯然會成為接下來俄軍作戰的重要倚仗。畢竟,在俄烏戰爭這個正規軍對沖的“大絞肉機”裡,俄軍硬啃烏軍陣地的代價雖然有所下降,但是依然非常地慘痛,截止到今年9月,被媒體公開收集到的,陣亡在烏克蘭戰場的有名有姓的俄軍訃告數量,便已經突破了7萬份(實際數字顯然比這個要高不少,即使保守估計,也邁過了“十萬“大關)。
▲火力優勢再大,也很難肅清已經被炸出經驗的烏軍小組,而一旦進攻開始,就難免出現較大的損失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蘇聯的最後一場戰爭、打了差不多快十年的侵阿戰爭,蘇軍死亡也不過1.5萬人左右。
當然,如果以世界大戰,民族存亡的標準來看,現在的傷亡自然是俄羅斯仍然可以承受的,因為這整場戰爭裡俄軍的傷亡零零總總加在一塊,還不到昔日蘇德戰場上一次中等會戰的損失數。
但如果拿“世界大戰”的”“序曲”標準來看,那這個傷亡就非常地肉疼了,因為現在的俄羅斯,起碼就現行體制而言,無論是在工業上還是在人員組織度上,都早已失去了往日蘇聯的頂級動員能力。在眾多西方國家的主力軍仍然完整的情況下,自己的常備軍損失得越多,應對未來戰爭的籌碼就越少……
▲俄羅斯境內因偷襲被炸平的彈藥庫之一,蘇聯再強大,儲備也不是無限的,總有“見底”的那一天
如果說,以前這種對“新大戰”的擔憂還是杞人憂天的話,那麼在世界已經連續經歷了多起“黑天鵝”事件,尤其是某些重要國家政壇愈發“抽象”的今天,只怕是任哪個國家的領導層,都不敢篤定未來沒有新賽季大戰的可能。
在“序曲戰爭”中損失的優質武裝力量越多,那在正賽當中的籌碼自然就越少,已經在殘酷的政治鬥爭當中沉浮了許多年的普京總統,肯定是非常知曉其中的利害關係的,也因此拉朝鮮盟軍來助拳這種以往天方夜譚的行為,現在看來,就越發合理了。
除了朝鮮炮彈、朝鮮士兵以外,近期一些朝鮮製造的“73式機槍”甚至也被社交媒體曝光了出來,據稱這些機槍是運來裝備庫爾斯克地區的俄方部隊的(雖然按理說,俄軍不會要這些他國製作的異型輕武器,但是,在如今這個離譜新聞幾乎成為常態的年代裡,這種設定沒準就真的出現了)。
▲據稱是庫爾斯克地區俄軍收到的新軍援
出炮、出人又出槍的朝鮮,自然不會在這筆交易當中“白乾”,除了可以從俄羅斯獲取大量急需的糧食、石油等大宗商品回報以外,俄軍在現代戰爭中的資訊化升級經驗,自然也是朝軍所急需的。
▲俄軍的無人機水平雖然不算高,但是經過大量運用,俄軍一樣用它們打出了現代化戰爭
此時的朝軍就和剛剛開戰時的俄軍一樣,都是機械化尚可,資訊化不足,而且都搞不起全面升級,只能在關鍵子系統上搞優先換代,在這方面,俄國人的經驗顯然是極其適合朝鮮的。
尤其是俄軍廉價無人機、尋飛彈和炮兵、短程彈道導彈相配合的實戰經驗,只要拿過來,就能讓朝軍的炮兵和短程火箭部隊的戰鬥力飛上一個新的臺階。一旦朝鮮的龐大炮兵擁有了可靠的,數量足夠的,能飛入韓國腹地的“千里眼”,那“將軍”再進行談判威懾時的底氣,無疑會更加地充足……
雖然這場戰爭接下來的走向,誰都不好預測,但總歸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場戰爭愈發的像二戰前爆發的“西班牙內戰”了,一些人在流血,而另一些人則在圍觀中學習“如何少流血”?在這一過程當中,我們無疑要爭取做學得最好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