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四屆中國航展上,中國空軍向全球公開展示了最新型隱身戰鬥機殲-35A,這款雙發隱身戰鬥機憑藉優美乾淨的外形和驚鴻一現的神秘感吸引了廣泛關注,迅速成為了近期討論度最高的新型裝備。
▲珠海航展上驚鴻一現的殲-35A戰鬥機
與此同時,我們的鄰居印度也是不甘寂寞,在殲-35A精彩亮相珠海航展之際,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DRDO)高調宣稱印度已經成功試射國產遠端高超音速導彈,印度也得以躋身成員屈指可數的“高超音速俱樂部”。
▲印度高超音速導彈試射畫面,注意導彈錐體頂端的蓋子
有意思的是,從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DRDO)公佈的試射影片來看,印度這次高超音速導彈試射鬧出了國際笑話。
不知是出於何種原因,此次印度國產高超音速導彈發射出筒時,發射筒口蓋未能按照正常程式拋離,而是被彈射出筒的導彈前椎體刺穿並頂著升空,從遠處看不由於讓人聯想到著名的“印度飛餅”。
這段發射影片流傳之後,不少網友將其戲稱為“印度導彈飛餅”,場面頗為喜感。
▲印度最近試射的遠端對地巡航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印度國產高超音速導彈這次“飛餅”事件不僅看起來很搞笑,實際上也暴露出了印度高超音速導彈的真實技術水平。
目前高超音速導彈主要有兩種技術路線。一種是氣動派路線,也就是目前最為主流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路線,這種技術路線是透過彈體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來實現高超音速飛行,現役代表型號有東風-17和俄羅斯的“先鋒”。
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路線技術難度相對較低,其戰鬥部通常採用雙錐體或更先進的乘波體造型,進而實現高超音速飛行,飛行速度通常可以達到數十馬赫(“先鋒”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7馬赫)。
▲波音X-51“乘波者”高超音速飛行器
第二種是動力派路線,也就是利用自身動力系統來達到高超音速飛行的技術路線。這種技術路線透過技術難度較大的吸氣式高超音速超燃衝壓發動機來實現高超音速飛行,目前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都在進行相關技術試驗,但還沒有成熟的型號投入現役當中。
從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DRDO)公佈的影片和照片來看,印度此次試射的國產高超音速導彈似乎既不屬於氣動派路線,也不屬於動力派路線。
印度此次試射的所謂高超音速導彈彈體,氣動外形屬於非常常規的大尺寸邊條翼+尾翼佈局彈體,和普通的防空/反艦導彈造型別無二致,與其他國家主流的高超音速導彈造型都不相同,甚至不如伊朗和朝鮮的高超音速導彈,彈頭能刺穿發射筒口蓋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雙錐體和乘波體造型的高超音速導彈都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換句話說,印度此次試射的這款所謂“高超音速導彈”,實際上可能就是一款剛剛摸到高超音速門檻的加強型常規導彈。眾所周知,飛行速度達到5馬赫以上的都算高超音速,但是5馬赫和25馬赫那可完全不是一回事兒,5馬赫1.6公里/秒,25馬赫8公里/秒,突防成功率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至於印度宣稱的末段機動,可以說是意義不大。末段機動看的不僅是機動性,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速度,正如前面所說的,5馬赫的末段機動和25馬赫的末段機動技術難度有著天壤之別,對應的突防成功率也是完全不同的。
▲紅旗-19:徹夜難眠?不存在的
不過從印度媒體歡天喜地的報道來看,印度國內對於此次高超音速導彈成功試射的反應是非常振奮的,有印度媒體稱這款高超音速導彈將令中國和巴基斯坦“徹夜難眠”,《印度斯坦時報》的特約專家更是撰文稱“中方需要20-30年才能趕上印度的高超音速導彈技術”,咱們也不知道印度的這股子自信的底氣從何而來,興許內部用進口的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試驗攔截一下也不至於激動成這樣兒。
至於中國“徹夜難眠”這種提法,更是無從談起,中國不僅有S-400防空導彈,還有更加先進的紅旗-19防空導彈,後者具備攔截高超音速目標的能力。印度這款射程1500公里的高超音速導彈,或許當務之急是先解決“飛餅”問題,保不準哪次試射拋蓋/穿蓋失敗導彈悶發射筒裡炸了可就不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