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G-7火箭筒已經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最危險的反坦克武器之一,現在對其作戰效能最有發言權的就是以色列軍隊。
蘇軍士兵使用繳獲的納粹德國“鐵拳”反坦克火箭筒。
RPG-7反坦克火箭筒的操作非常簡單,就算是文盲也能在快速培訓之後,準確擊中坦克。現在,RPG-7配備各種用途的彈藥,可以用來打擊戰場上遇到的各種目標。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納粹德軍和美軍已經大批次裝備反坦克火箭筒時,蘇聯卻沒有研製和裝備類似的武器。
本文為俄羅斯博主“瓦爾技術員”撰寫的介紹文章,本人翻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
亞歷山大·扎西亞德科發明的多管火箭炮。
關於無後坐力武器系統的研究始於19世紀,當時提出了各種型別的新型武器。沙俄炮兵軍官、武器設計師亞歷山大·扎西亞德科就發明了多管火箭炮的原型,以及三種彈藥。1828~1829年進行了實彈測試,並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戰爭中得到成功應用。
庫爾切夫斯基和他設計的“噴氣炮”。
多管火箭炮與無後坐力炮有著間接關係。在蘇聯,列昂尼德·庫爾切夫斯基被稱為“無後坐力炮”之父。然而,他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他提出研製無後坐力炮的計劃,並在1923年製造了一門原型炮。他抄襲了同事里亞布申斯基的設計,為自己設計的無後坐力炮安裝了尾噴管。需要說明的是,當時這種武器系統並不叫“無後坐力炮”,而是被稱為“噴氣炮(DRP)”。“噴氣炮”一詞後來又有火箭炮的引申含義。
APK-37反坦克無後坐力炮。
庫爾切夫斯基認為,“噴氣炮”應當取代從陸軍到海軍、空軍等各軍種的所有傳統火炮。他研製了各種型號的原型炮,並將所有原型炮都提交給蘇聯軍方,他出色的發明推動了無後坐力炮在蘇聯的發展。
在一次現場演示中,列昂尼德·庫爾切夫斯基在一門“噴氣炮”的炮身上放了一杯水,然後發射了一枚炮彈。玻璃杯裡的水甚至沒有產生水波。但是,蘇聯軍方的評審委員會提醒領導層注意炮身後方噴出的長長火焰,並表示這樣的火焰無法消除。
安裝到挎鬥摩托上的“噴氣炮”。
庫爾切夫斯基領導的團隊為蘇聯陸軍、空軍和海軍研製了十多種“噴氣炮”,用於取代現役的常規設計火炮。這些無後坐力炮甚至被安裝到挎鬥摩托和卡車上,而這些火炮的口徑從37mm到驚人的305mm。他們甚至計劃在坦克上安裝無後坐力炮,庫爾切夫斯基還設計了自動裝填系統。
三軸卡車搭載的中口徑“噴氣炮”。
儘管有許多優點,但庫爾切夫斯基設計的“噴氣炮”仍然存在巨大的問題……設計團隊經常對生產圖紙進行調整,火炮的製造質量極低。操作這種“噴氣炮”射擊時,對於炮手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並且在演習中出現了炮管破裂、炮手傷亡的情況。生產出的5000多門“噴氣炮”中只有2000門被蘇聯軍方接收,其中只有一半最終裝備部隊。從上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庫爾切夫斯基設計的“噴氣炮”開始被蘇軍放棄。1937年,列昂尼德·庫爾切夫斯基被判處死刑。
蘇聯軍艦上配備的305mm“噴氣炮”。
因為庫爾切夫斯基的關係,蘇聯軍方為無後坐力炮和榴彈發射器的研製和發展設定了限制。1943年,蘇軍在戰場上繳獲了許多“鐵拳”反坦克火箭筒之後,發現這種納粹德國研製的新型武器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效能。隨著蘇聯軍方對“鐵拳”研究的深入,其研究成果也回答了這個重要問題——為什麼蘇聯軍方放棄了庫爾切夫斯基設計的“噴氣炮”。
安裝APK-4無後坐力炮的T-26輕型坦克。
在眾多的“噴氣炮”中,有不少反坦克炮,這種新型火炮確實比傳統設計更輕,但穿甲威力卻要差很多。例如,APK-37型37mm反坦克炮只能擊穿50米距離上的25~28mm厚的裝甲。與之相比,PTRD-41反坦克步槍卻可以在相同距離上擊穿40mm厚的裝甲。需要說明的是,蘇聯的“噴氣炮”發射的是動能穿甲彈,但納粹德國卻沒有使用這種彈藥。
RPG-2反坦克火箭筒。
當時,納粹德國製造的所有反坦克火箭筒彈藥都採用空心裝藥破甲戰鬥部,而蘇聯的“噴氣炮”卻沒有使用這種彈藥。破甲彈主要透過爆炸產生的金屬射流擊穿裝甲,與彈丸擊中目標的速度無關。為了彌補相關武器落後於納粹德國的情況,蘇聯於1944年開始研製RPG-1反坦克火箭筒,但並沒有裝備蘇軍。二戰後,在納粹德國的技術檔案基礎上,蘇聯研製了RPG-2型40mm反坦克火箭筒,並於1949年裝備蘇軍。
SPG-82反坦克火箭筒。
如果我們討論蘇聯“噴氣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些發展,確實出現了少量型號,但都重複了RPG-1的命運。第一款步兵使用的無後坐力炮出現於1950年,型號為SPG-82,但大多數人稱其為反坦克火箭筒。而包括RPG-1在內的大部分所謂反坦克火箭筒,其實都是輕型無後坐力炮。
SPG-9無後坐力炮。
同時,在蘇聯,無後坐力炮與車載武器系統之間的界限已經消失。最終,蘇聯無後坐力炮被車載反坦克榴彈發射器所取代。其步兵使用的SPG-9無後坐力炮至今仍是許多軍隊的現役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