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他表示與美國一直有資訊交流
據參考訊息網報道,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10日表示,伊朗和美國在以色列對哈馬斯長達4個月的戰爭期間一直有資訊交流,包括黎巴嫩真主黨的資訊。
在結束訪問黎巴嫩的新聞釋出會上,阿卜杜拉希揚表示,“在這場(巴以)衝突期間以及最近幾周,伊朗和美國之間交換了資訊。”阿卜杜拉希揚說,美國已要求德黑蘭與真主黨溝通,要求對方“不要全面捲入這場針對以色列的戰爭”。同時,阿卜杜拉希揚也警告稱,以色列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對黎巴嫩發動更廣泛的戰爭,否則那將是以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最後一天”。
報道稱,真主黨幾乎每天都在黎以邊界與以色列軍隊交火,支援其盟友哈馬斯。真主黨還發誓,如果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全面戰爭,它將“戰鬥到底”。
至於巴以局勢的走向,阿卜杜拉希揚表示,伊朗和黎巴嫩都認為,“戰爭不是解決方案,我們絕對從未尋求擴大戰爭。”他表示,政治解決方案是結束加沙衝突的唯一途徑。目前,伊朗正與沙特就巴以衝突的政治解決方案進行談判。
此前報道
圖為拜登資料圖,美軍在2日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民兵組織採取軍事行動報復
直新聞:3名駐約旦美軍士兵遇襲身亡一週後,拜登政府在2日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民兵組織採取軍事行動報復。對此您有何分析?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記得《孫子兵法》中說過,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而且用兵貴在神速,講究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然而,拜登政府的這次軍事行動,卻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
首先,拜登在採取軍事行動之前,已經反覆“昭告天下”,尤其是告訴了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民兵組織“我要對你們動手了”,並且給了長達一週的時間讓他們去“準備捱打”。做完了這些措施之後,拜登“終於”選擇在了本週末動手了,這顯然是為了避免嚇到全球尤其是美國的金融市場。
其次,在打擊的物件方面,拜登政府並沒有將矛頭對準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地方武裝的軍事人員,而是對準了包括指揮和控制中心、情報中心、火箭和導彈以及無人機倉庫在內的相關設施。而且我相信,這些地方武裝組織並不傻,不僅早就撤離了軍事人員,甚至連重要的軍事設施也都搬走了。這也就意味著,美軍其實是熱熱鬧鬧地“打了個寂寞”。
因此,我認為,拜登政府的這一軍事行動,更像是在演一場“報復大戲”給世人看,尤其是給美國選民看。因為只要有美國大兵在海外出現了傷亡,美軍就必然會採取軍事報復行動,這已經成為了美方的紅線與規定性動作,在這種情況下,假如拜登政府仍然選擇當“縮頭烏龜”,那在今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中,拜登基本上就可以洗洗睡了。
圖為伊朗國旗資料圖,拜登政府並不想激怒伊朗
直新聞:您認為,拜登政府的軍事報復行動,對伊朗能產生多大程度的震懾效果?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由於美方已經將伊朗認定為包括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塞武裝、巴勒斯坦哈馬斯以及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部分地方武裝的幕後支持者,再加上在上週末發生三名美軍士兵遇襲身亡事件之後,美國國內瀰漫著一股強烈的對伊朗開戰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政府不對伊朗“有所表示”,不僅難以向國內選民交代,更應付不了以特朗普為首的共和黨人排山倒海般的政治聲討。但是,拜登政府又不想激怒伊朗,尤其是不想挑起一場新的中東大戰。
所以我認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政府為了小心翼翼地拿捏好其中的平衡,就選擇了一種“打擦邊球”的方式,也就是將打擊的物件與範圍僅僅限定為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基地,並沒有擴大到伊朗境內。拜登政府認為,這樣做,既可以回應國內有關“教訓伊朗”的呼聲,同時又能避免伊朗暴跳如雷。
或許是因為覺得這些措施還是不太保險,為了以防萬一,在軍事打擊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基地之後,拜登政府還對伊朗採取了一軟一硬兩手策略。硬的一手是,明確警告伊朗,美軍的軍事行動不會是一次性的,接下來還會有後續行動。同時,雖然美軍這次沒有打擊伊朗境內的軍事目標,但後續不能排除。軟的一手是,由拜登本人親自發表宣告說,美國在中東或世界任何地方並不尋求衝突,我們只是針對襲擊美軍的行為採取報復行動。
我本人甚至不排除一種可能,在美軍採取這次軍事報復行動之前,拜登政府已經跟伊朗進行過私下的溝通。而從伊朗一開始就否認策劃與支援了上週針對美軍的襲擊,以及伊朗支援的一個主要民兵組織真主黨旅日前發表了暫停襲擊美軍的宣告來看,伊朗顯然也是想息事寧人的。
圖為美軍戰機資料圖,據悉美軍此次的軍事行動由多架美國飛機實施,其中包括從美國派遣的多架B-1轟炸機
直新聞:您認為拜登政府在這次軍事報復行動中顯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原因是什麼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與之前特朗普執政時期對外界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對敘利亞政府軍發動空襲,又甚至是特朗普當年突然下令殺死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相比,拜登的這次軍事報復行動,尤其顯得縮手縮腳、前怕狼後怕虎。
實際上,相位元朗普,拜登要顯得更加老謀深算,更加註重所謂的“下大棋”與“謀大篇”“布大局”。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處理上週末三名美軍士兵遭無人機襲擊身亡事件中,拜登顯然是做了“既要”“又要”兩個方面考慮的。也就是,既要採取軍事報復行動以安撫國內的人心尤其是避免影響自己的民意支援率,又要避免讓事態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為跟軍事報復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民兵組織相比,拜登心目中顯然有幾個更加重要的大局。這幾個大局就是,第一,不能破壞當前以色列與哈馬斯正在進行的和平談判;第二,不能影響到正處於膠著狀態的俄烏戰事;第三,不能讓美國早已實施多年的“印太戰略”重新走回頭路,也就是重新將戰略重心倒回到中東。而一旦美軍採取的軍事報復措施操作不當,尤其是激怒了伊朗,引發了新一輪的中東大戰,那巴以衝突就會無從結束,俄烏戰事就會朝著有利於俄羅斯的方向發展,同時“印太”局勢也將出現美國不願意見到的結果。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知道,跟特朗普相比,拜登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為了心目中的所謂“大戰略”。他特別能忍,心中始終裝有“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意識。這也正是拜登的難纏之處。
作者丨劉和平,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