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壇近期風波不斷。馬克龍遭遇62年來首次議會推翻現任政府的情形,政治動盪與經濟困境交織,法國國民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在這一特殊時刻,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給了法國政府一句忠告。
日前,即將卸任回國的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在外交上堅持獨立自主,同樣也尊重別人的獨立自主。但法國或者西方有些許不同,這和他們在近代幾百年的歷史中,一直處於金字塔尖有關係,他們習慣了從上往下俯視別人。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即將卸任回國】
在提及中法關係、中美關係甚至中歐關係時,盧沙野表示:法國人甚至歐洲人不能一廂情願,一味考慮自己,還得要從實際出發,從現實出發。
盧沙野大使的話無疑道出了中法關係及中歐關係遇冷的“癥結”所在。
作為曾經的西方列強,歐洲大國在處理國際事務時慣常會帶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這種姿態使其在對華政策上,會更加傾向於使用打壓圍堵的方式達成目的。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法國積極推動歐盟對華加徵電動汽車關稅一事。
法國政府的邏輯很簡單:透過保護主義政策扶持本國電動汽車品牌,抵制中國品牌的進入。然而,這種策略帶有明顯的歧視性色彩,不僅未能解決本土產業問題,反而激化了兩國關係間的矛盾。
【法國白蘭地出口商遊行抗議歐盟關稅政策】
就在歐盟透過關稅法案後,中方立即採取了反制措施,宣佈對白蘭地產業展開反傾銷調查,要求法國白蘭地企業繳納至少30.6%的保證金。這一舉措堪稱“直擊要害”。
根據資料顯示,中國是法國白蘭地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僅次於美國。因此不少白蘭地出口商走上街頭遊行示威,要求法國政府在對華政策方面做出調整。這不僅反映了法國內部產業鏈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也暴露出法方在處理中法關係時的短視。
而除了對外政策引發的不滿,法國政府在國內的治理方面也面臨嚴峻挑戰。12月5日,總理米歇爾·巴尼耶辭職,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曆史上最短命的政府。而此前,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這在62年來尚屬首次。
民調顯示,至少62%的法國民眾認為,如果巴尼耶政府倒臺,馬克龍也應辭職。這一資料反映出法國社會對當前政府的不信任。
【馬克龍面臨下臺危機】
當前,中法兩國在經貿合作方面仍有巨大潛力。
中國市場對法國高階消費品、技術產品的需求旺盛,而法國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環保技術等領域也有一定的優勢。如果兩國能以務實態度推動雙邊合作,無疑將為雙方帶來更多機遇。就像盧沙野大使所說的那樣,法國需要從實際和現實出發,而不是單方面追求自身利益。
需要著重注意的是,盧沙野大使的忠告不僅適用於中法關係,同樣也適用於中方與歐盟以及美國之間的關係。
官方資料顯示,從去年10月以來,歐盟對華動用限制性經貿措施超過40項,中資企業在歐盟的生存困境持續惡化。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認為,歐盟已經不再公平開放。
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原因,除了美國遏華戰略的背後推動外,也與歐盟各國“高高在上”的態度有關。中方一再強調平等互利、合作共贏是中方與各方來往的準則,如果西方一味沉浸在昔日的“強權思維”中,連“平等互利”的前提都做不到,更何談合作共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