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已成為裝備多型高超音速導彈的唯一大國,東風-17、東風-27、東風-100等型號令人讚歎,這不但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還讓另一個亞洲大國印度感到不小的“焦慮”。
眾所周知,印度一向喜歡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而不斷進行各種“對標”行為,幾乎已達到只要中國有什麼印度也要有什麼的狀態。
正因如此,印度也開始積極開展高超音速導彈的技術研發,終於在11月16日宣佈實現了夢想。
據報道,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成功進行了遠端高超音速導彈的飛行測試,導彈飛行了1500公里,“實現了成功的末段機動與高度精準的命中”。
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在社交媒體上稱讚這次試驗是印度罕見的“歷史性成就”。
一般認為,高超音速武器具備極強的突防能力,被認為是未來導彈的發展方向之一。
就具體效能而言,高超音速導彈不但要求飛行速度達到音速的5倍以上,同時具備極高的機動效能,使其與遵循既定軌跡的彈道導彈區別開來。
從各國的發展路徑來看,現役高超音速武器主要包括兩條技術路徑——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GV)和高超音速巡航導彈(HCM)。
在這些方面,目前俄羅斯和中國在發展高超音速導彈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俄羅斯已裝備“匕首”,中國已裝備東風-17,美國也正在加速追趕中國的腳步。
作為主動把中國視作“競爭對手”的印度,早已按捺不住了——凡是中國有的印度也必須有,高超音速導彈也不例外。
但是從DRDO公佈的發射現場畫面來看,印度這次試射的“高超音速導彈”,其實成功與否必須打個問號。
首先,這枚印度“高超音速導彈”幾乎是一枚導彈助推器頂著一枚空空導彈的組合,後者採用了大尺寸的邊條翼,尾部還有舵翼,應該是兩者透過接力勉強超過了5馬赫的速度。
其次,在這枚“高超音速導彈”的發射過程中,頂部始終有一個“蓋子”,可能是導彈發射筒的封口,但既沒在發射
前被高壓氣體衝破,也沒有在起飛過程中被拋掉,所以發射最終是否成功很難說。
最後,這枚印度“高超音速導彈”既沒有采用這類導彈傳統的乘波體與雙錐體設計,也沒有掌握應用超燃衝壓發動機或亞燃衝壓發動機技術,
因此很難實現大範圍橫向機動與縱向機動,與中俄為代表的高超音速導彈相去甚遠。
分析認為,很大可能單純是為了緊緊追趕中國,印度在自身缺乏10馬赫高速風洞、相關導彈設計技術以及衝壓發動機等情況下,
只得因陋就簡搞了這麼一個“獨門絕技”的所謂“高超音速導彈”。
因此有關專家斷言,印度的所謂“高超音速導彈”根本不能劃入中俄此類導彈的範疇,距離東風-17技術差距太大。
要是印度的導彈算是高超音速導彈的話,那麼這個門檻也太低了,美軍也就用不著歷經多次失敗至今還沒搞定。
實際來看,印度這次試射的應該是反艦彈道導彈,末端速度超過了5馬赫,但絕不是什麼印度“高超音速導彈”。
在中國航母有望於2025年挺進印度洋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的背景下,印度學習中國發展反艦彈道導彈,應該是其主要戰略考慮。
但如非要向什麼“高超音速導彈”上套,印度的思維只能是“自我感覺良好”。
(軍評陳光文於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