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芭蕾舞最初根本沒有女性演員?1892年12月18日: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在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劇院首次公演。
簡單的介紹一些芭蕾舞的歷史。
芭蕾舞本來是在義大利流行的一種輕巧浪漫舞蹈!
說起來,芭蕾舞的起源也不能說是義大利。早在數千年前,古希臘人用於祭祀的舞蹈中,就有濃重的芭蕾舞色彩。
芭蕾一詞,源自於希臘語的“跳躍”,最初芭蕾舞就是需要輕快的連續跳躍。
上面也說了,芭蕾舞大規模流行則是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隨著文藝復興而開始的。
在文藝復興之前,芭蕾舞被認為是一種輕佻、不正經的民間舞蹈,有著明顯的浪漫或者說淫蕩色彩。
教會非常排斥芭蕾舞,不允許在公開場合進行表演,哪怕當時的芭蕾舞演員都是男性。
文藝復興打破了教會的約束,芭蕾舞開始流行。
當時的演員清一色都是男性,女性角色也由男子反串。然而,芭蕾舞的女性角色對於身體的柔韌和修長有著很高的要求,符合這個標準的男人很少。於是,芭蕾舞中逐步出現了女性演員。
芭蕾舞要穿緊身衣,導致人體曲線畢露。
現在有了女性演員參加,即便穿了裙子也擋不住上身曲線,更被教會認為是淫蕩、輕浮的舞蹈。
好在,芭蕾舞也有強力的支持者。
十六世紀,義大利佛羅倫薩赫赫有名的美第奇家族,將家族女孩凱瑟琳嫁給法國國王亨利二世。
尤其,凱瑟琳成為法國皇后。凱瑟琳本人是個相貌平庸,甚至醜陋的女人。
亨利二世為了政治聯姻才娶了凱瑟琳,婚後對她非常嫌棄,兩人幾乎不同房。亨利二世整天和美豔的情婦們鬼混,凱瑟琳則長達10年獨守空房。
亨利二世嫌棄凱瑟琳的醜陋乏味,也沒有惡意虐待她,允許她找事情消遣。
於是,凱瑟琳開始懷念家鄉義大利的音樂和舞蹈,將芭蕾舞引入了法國宮廷。
有趣的是,兩人結婚10年後感情卻變好了,凱瑟琳一口氣為丈夫生了10個孩子,得到了亨利二世的信任。
在亨利二世去世時,他們的兒子尚且年幼,只能由凱瑟琳暫時攝政。
凱瑟琳就一口氣統治了法國長達20多年,掌握了至高無上的權力。由於凱瑟琳極其喜歡芭蕾舞,也導致芭蕾舞在法國上流社會徹底站住了腳。
這個時代的芭蕾舞沒有什麼情節,只是單純的優雅舞蹈動作。
芭蕾舞作為一種儀式性很強的貴族藝術,主要用於接見外國領導人、盛大的慶典、貴族們的高檔宴會等等。
到了十七世紀,酷愛芭蕾舞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徹底制定了現代芭蕾舞的一切規則。
芭蕾舞不再是單純的舞蹈動作,而是加入了動聽的配樂和豐富的故事情節。
由此,芭蕾舞成為一種高雅的綜合性藝術,路易十四功不可沒。
為啥?路易十四年輕時候非常喜歡跳芭蕾舞,也喜歡穿緊身衣和連褲襪。他認為這是一種貴族的藝術,值得在歐洲上流社會推廣:1661年,路易十四創立了皇家舞蹈學院,專責創立芭蕾舞的舞步標準及承認舞蹈教師的資格。1672年,路易十四任命盧利為巴黎歌劇院的總監,並發展出第一支專業芭蕾舞團,即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芭蕾舞在法國的發展令不少芭蕾舞術語以法語為主。在未發明前舞臺之前,早期的芭蕾舞劇均在大型廳室上演,觀眾都坐在三面環繞舞臺的排座上觀賞。
也就是在路易十四時代,芭蕾舞徹底成為一種使用腳尖的舞蹈。
有趣的是,隨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芭蕾舞被認為是王朝貴族文化遭到唾棄。
法國的芭蕾舞開始衰敗,從1830年開始芭蕾舞反而在俄國、義大利、丹麥、英國和美國流行起來。
其中,俄羅斯貴族非常喜歡芭蕾舞。
在路易十四時代,法國是歐洲文化中心。此時的沙俄非常落後,俄國貴族被英法上流社會稱為“土包子”。沙俄貴族以會說法語為榮,瘋狂的學習法國文化,包括法國的歌劇、音樂和芭蕾舞。
最初,沙俄的芭蕾舞仍然是上流社會的一種消遣。
俄國安娜女皇在冬宮設立帝國芭蕾舞校(瓦加諾娃芭蕾舞學院的前身),演員都是宮廷僕人年幼的子女。他們藉助芭蕾舞來取悅貴族,等到年齡大了不能表演後,就繼續做僕人。
上面也說了,沙俄上流社會非常喜歡歌劇和芭蕾舞。沙俄的芭蕾舞演員地位逐漸提高,慢慢成為一種藝術家。芭蕾舞的著名演員可以獲得很高的收入,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一躍進入中產階級,極少數人還可以進入上流社會。
因此,芭蕾舞又成為沙俄底層老百姓出人頭地的一種職業。一時間,很多窮人家將孩子送到芭蕾舞學校。沙俄的芭蕾舞同軍隊一樣,管理嚴格,處罰嚴厲,要求孩子們的每一個動作精準到位,不然會受到包括打罵在內的各種懲罰。
同時,沙皇和貴族們花費巨資,邀請西歐不少退役的著名芭蕾舞演員擔任老師,還聘請很多藝術家編寫俄羅斯特有的芭蕾舞劇。
因此,俄羅斯芭蕾舞的水準較高,被譽為歐洲頂級芭蕾舞。
到了一戰前夕,沙俄芭蕾舞團的水平,達到甚至超過法國芭蕾舞團的水平。它們在西歐各國的巡演,又帶來了新的芭蕾舞熱潮。
俄羅斯的著名芭蕾舞劇有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柴可夫斯基三部曲:《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
《天鵝湖》誕生於1876年,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
劇情來自於俄羅斯民間傳說:公主奧傑塔在天鵝湖畔,被惡魔變成了白天鵝,只有晚上才能變回人形。王子齊格費裡德遊天鵝湖時,深深愛戀奧傑塔。惡魔則讓他的女兒黑天鵝,偽裝成奧傑塔以欺騙王子。王子差一點受騙,最終及時發現,將惡魔殺死,解除了魔法。白天鵝恢復公主原形,與王子結合,結局美滿。
《天鵝湖》有個很牛逼的地方,就是在第三幕著名的黑天鵝奧吉莉婭獨舞變奏中,黑天鵝要一口氣做32個被稱作“揮鞭轉”的單足立地旋轉。
這對於芭蕾舞演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世界各國芭蕾舞演員,都以完成這個動作作為真正舞者的標誌。
有趣的是,俄國知名的芭蕾舞演員,也熱衷於向觀眾展示32個“揮鞭轉”,這是精湛舞蹈技術的最好表演。
至於《睡美人》是柴可夫斯基作曲的第二部芭蕾舞劇。
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阿芙羅拉公主的命名日儀式上,罪惡的仙女卡拉波斯發出了詛咒,公主會在長大後因被紡綞刺破手指而永遠昏睡。16年後,阿芙羅拉長成一位美麗的少女。在王子來求婚的舞會上,從沒有見過紡綞的公主,好奇地從裝扮成太婆的卡拉包斯手中接過了紡綞刺破了手指。結果咒語實現了,公主連同城堡中的所有人都沉睡過去。在沉睡了100年後,傑齊林王子愛上在密林宮殿中熟睡的阿芙羅拉,用吻解除了魔咒,兩位快樂的年輕人得到了幸福。
相比《天鵝湖》來說,《睡美人》的場面更為輝煌,編排和難度更大,被譽為“古典芭蕾的百科全書”:《睡美人》全劇中難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重量級舞段,是一段時長約10分鐘的柔板,名叫“玫瑰柔板”。柔板是表示音樂行進速度的術語,與快節拍的“快板”相對,柔板音樂速率慢、節奏舒緩,給人以悠長雅緻的感受,在古典芭蕾編舞中一般用以展示女舞者的平衡控制能力以及肢體的柔軟延展性。而“玫瑰柔板”便是芭蕾慢板的巔峰之作,它是女主角奧羅拉公主的獨角戲。在這段舞蹈中,公主要完成兩組長時間靜平衡,要求她腳下保持著立足尖阿拉貝斯的姿態一動不動,伴隨著漫長的音樂與四位前來祝賀的王子進行握手交流,對女舞者的技術水準無疑是巨大考驗。
第三部《胡桃夾子》是由列夫•伊凡諾夫編導,柴可夫斯基作曲的俄羅斯古典芭蕾舞劇。
它的故事很有意思:聖誕節時女孩瑪麗,得到一隻胡桃夾子。夜晚,她夢見這胡桃夾子變成了一位王子,領著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戰。後來又把她帶到果醬山,受到梅糖仙子的歡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樂的故事。
《胡桃夾子》不同於上面兩個傳統芭蕾舞,有很多新的嘗試,包括音樂和舞蹈方面:《西班牙舞曲‘巧克力’》《阿拉伯舞曲‘咖啡’》《中國舞曲‘茶’》《特列帕克舞曲》(俄羅斯)相繼出現在糖果仙國的盛大宴會中。一段段風格迥異、特點鮮明的民族舞,共同呈現一場熱鬧紛呈的童話盛宴。第二幕雙人舞的《糖果仙子舞曲》是柴可夫斯基音樂創作之路上的一次大膽嘗試,在當時,他將鋼片琴第一次使用到交響音樂的演奏中,並將之作為《糖果仙子舞曲》的主奏樂器。
中國沒有芭蕾舞的傳統,也沒有自己的芭蕾舞團。
只是上海、天津這些租界,經常會有歐洲芭蕾舞團的表演。只有屈指可數的中國人學習過芭蕾舞,大多是有著留洋經歷的女性。
1949年以後,新中國開始全面學習老大哥蘇聯。1954年蘇聯派出了飲譽全世界的蘇聯國家大劇院芭蕾舞團,首先踏進北京當時新建的天橋劇場,演出了芭蕾舞劇《天鵝湖》、《寶石花》和《雷電的道路》,還帶來了古典舞劇《吉賽爾》和根據肖邦音樂編創的《仙女們》。
與此同時,中國派遣了大批留學生在蘇聯學習藝術,回國以後開始推廣包括芭蕾舞在內的各種歌舞劇。
同時,蘇聯也派出很多芭蕾舞專家到中國指導。
我們看看這段介紹:1954年2月,第一位蘇聯專家奧·阿·伊蓮娜應邀來京,為我們開辦了第一期教師訓練班,這是我們引進芭蕾藝術戰略思考的第一步。當年參加訓練班的學員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他們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奇蹟般的完成了蘇聯舞蹈學校1—6年級的教學大綱,透過嚴格考試,全部及格。後來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成為同年建立的北京舞蹈學校和芭蕾專科的教學骨幹力量,既是伊蓮娜的好學生,又在結業後當了伊蓮娜的好助手。1957年,在蘇聯專家查普林的指導下,舞校排練演出了多貝瓦爾的舞劇《無益的謹慎》。1958年在蘇聯專家古謝夫指導下,舞校集中全力,成功演出了《天鵝湖》,白淑湘成為我國的第一位白天鵝。在這基礎上,1959年底北京舞蹈學校建立了實驗芭蕾舞劇團,這是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專業芭蕾舞劇團,是中央芭蕾舞劇團的前身。繼《天鵝湖》之後,1959、1960年,在古謝夫的指導下,又陸續比較從容地上演了《海俠》和《吉賽爾》。
這一時期,在蘇聯莫斯科國立戲劇學院舞劇編導系進修的蔣祖慧、王錫賢先後以優異成績歸國。1961年蔣祖慧在天津歌舞劇院上演了《西班牙女兒》;王錫賢在北京舞校實驗芭蕾舞劇團上演了他的畢業作《淚泉》。1963年,中央歌劇舞劇院成立,北京舞蹈學校附屬的實驗芭蕾舞劇團完成了它的實驗階段,併入了中央歌劇舞劇院,成為國家劇院。蔣祖慧在歌劇舞劇院執導了著名的芭蕾舞劇《巴黎聖母院》。整整十年的磨練,中國芭蕾在俄羅斯芭蕾舞學派的培育下,走完了它的第一個歷史程序。這是一個艱難的歷程,也是一個光輝的值得驕傲的歷程,中國老一代芭蕾舞藝術家的貢獻,功不可沒。這又都是在文化部的戰略思考下有步驟有層次地進行的。
至此,中國芭蕾舞出現了。
進入六十年代中蘇決裂,蘇聯芭蕾舞被認為是西方墮落文化。
無奈之下,中央芭蕾舞團轉而搞紅色的芭蕾舞,如《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沂蒙頌》《草原兩姐妹》等等,改革開放以後又有《梁祝》、《大紅燈籠高高掛》等劇目。
目前,中國有21所學校有芭蕾舞專業,包括中專、本科、碩士等。
薩沙在俄羅斯的時候看了不少場芭蕾舞,在國內也經常看中國芭蕾舞。
客觀說一句,中國芭蕾舞的水平,同俄羅斯相差還是很大的。
而且中國人不太接受芭蕾舞,它在中國不流行。
宣告: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