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
最早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劉慈欣的偶像,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後來物理學家費米在1950年的一個夏天,跟同事們討論飛碟的話題時,突然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卻深刻的問題:如果宇宙中存在大量外星文明,那麼它們在哪裡?
因為在當時,天文學家們已經知道了銀河系中至少有1000億顆恆星,並且類似地球的行星也不在少數,就算外星文明的存在機率只有0.1%甚至更低,銀河系內也該有幾十萬個外星文明才對,然而我們至今沒有發現任何外星生命的跡象,這就是費米悖論的核心。
它實際上涉及到了兩個相互對立的概念:地球稀有性假說和平庸原理。
地球稀有性假說認為,地球上生命的出現需要一系列極不可能的天文和地質事件的組合,一系列巧合在特定的時間拼湊到一起,才產生了地球和地球上的人類文明,因此宇宙中的智慧文明是非常稀有的,甚至人類文明有可能是目前宇宙中唯一的智慧文明,其他星球上的生命都還在細胞階段。
而平庸原理則認為,地球只是一個典型的岩石行星,位於一個普通的螺旋星系中的普通區域,從銀河系到太陽系再到地球,這種組合在宇宙中一點都不稀有,在可觀測宇宙至少有2萬億個星系以及千萬億倍於這個數字的行星的情況下,宇宙中的外星文明數量可能比地球上的沙子還多。
這兩個理論目前都有人支援
哥倫比亞大學的天體生物學家,凱勒布·沙夫和天文學家約翰·格里賓認為:我們的太陽系並不是一個普通的恆星系,地球也不是普通的行星,這個區域內的眾多特點,比如單一恆星軌道、有序的行星系統、清潔的星際環境、第二代恆星、適當的質量、板塊構造、月球的存在等,都對生命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最關鍵的是,地球上的生命從海洋中誕生是個漫長的過程,從38億年前的海底火山口的單細胞生命,到今天經歷了五次物種大滅絕卻依然繁華的地球生命世界,在整個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上有許多時刻本可以出錯,但卻“奇蹟般”地導致了我們今天所知的生命多樣性,這一切已經不能用簡單的幸運來表示了。
基於以上的種種奇蹟,有的科學家開始認為地球生命的誕生和演化可能是被高階外星文明操控的結果,比如2001太空漫遊裡給予人類祖先智慧的黑色石碑,而如果這一猜想是真的,那麼我們找不到外星文明也就很容易解釋了,那就是它們並不希望被我們找到。
更準確的說
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大量高等智慧文明,而我們卻什麼都沒發現,就說明地球所在的太陽系乃至整個銀河系的相當一部分範圍,都是高階外星文明設定的低技術保護區,或者說星際動物園,就像地球上的我們設立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一樣,也許此刻外星文明正在觀察地球上人類文明的發展,而我們卻什麼都不知道。
總體來看
費米悖論提出了一個關於宇宙生命存在的基本問題,儘管我們還沒有找到外星生命的證據,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不存在,也許高階外星文明下一秒就會突然出現在地球附近,也有可能數千年後它們才會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