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瓶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品,它們通常被用來作為飲用水、飲料、食用油等液體的容器。由於塑膠瓶化學性質較為穩定,而且可以製成各種形狀,成本較低,所以被廣泛使用。
當我們在享受塑膠瓶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可能也在大量攝入奈米塑膠顆粒。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刊載的一項新研究[1],每1升瓶裝水中至少含有11萬塊可檢測到的奈米塑膠顆粒。
此前已經有研究表明,瓶裝水中含有塑膠微粒,每1升水平均含有300塊。當時,科學家研究的是塑膠微粒,其直徑不超過5毫米。受限於當時的研究技術,更小的塑膠微粒無法檢測出來。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哥倫比亞大學和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專門研究了直徑小於1微米的奈米塑膠微粒,它們是肉眼不可見的。相比之下,人類頭髮絲的直徑大約是70微米,所以奈米塑膠微粒要小很多。
研究人員利用雙鐳射顯微鏡技術來檢測瓶裝水中的塑膠顆粒,結果發現了大量的奈米塑膠微粒,每1升瓶裝水中包含11萬到37萬塊,平均值為每升24萬塊,這遠遠多於先前的研究結果。
除了瓶裝水,另一研究團隊還分析了食物中的塑膠微粒。此前,科學家已經發現海鮮被微塑膠汙染。
目前,全球每年產生約3.5億噸塑膠垃圾,其中8200萬噸未被填埋,也不被回收或焚燒,有600萬噸流入河流或海岸線。據估計,目前海洋中有7500萬噸至2億噸塑膠垃圾,每天大約有800萬塊塑膠進入海洋。
由於海洋中塑膠含量高得驚人,由此也產生了難以計數的塑膠微粒,它們會汙染海洋生物,並且隨著食物鏈不斷傳遞和富集。研究顯示,經常食用魚類和貝類的人每年可能攝入多達1.1萬塊塑膠微粒。
在一項新研究中[2],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對16種蛋白質進行了取樣,包括高度加工的蛋白質產品和最低限度加工的“新鮮”產品,如鱈魚片、蝦、雞胸肉、豬裡脊排、牛排、雞塊、和豆腐塊。
結果發現,在所有16種被測試的蛋白質型別中都發現了塑膠微粒,在88%的單個樣本中都發現了塑膠微粒。研究人員還發現,塑膠微粒汙染在陸源蛋白質和海洋蛋白質中同樣普遍,加工產品和新鮮產品之間的塑膠微粒濃度沒有統計學差異。
食物中的塑膠有六種不同的形式,包括纖維、纖維束、碎片、橡膠、泡沫和薄膜。在發現的微塑膠中,44%是纖維,30%是塑膠碎片。這與先前其他研究結果相符,衣服和其他紡織產品中的塑膠纖維是環境中最普遍的微塑膠形式。
目前,科學家還不清楚塑膠微粒是否會對人體帶來重大風險。但已有研究表明,這些塑膠微粒很容易進入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的組織,包括血液、心臟、大腦、胎盤。
雖然塑膠微粒對人體的危害不明,但塑膠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到諸如二噁英、雙酚類等化學物質,這些都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有可能誘發DNA損傷、癌症,而它們可能會隨著塑膠微粒進入人體。
人們普遍對塑膠微粒的危害感到不安,但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還需更進一步的研究。研究人員對那些感到擔憂的人提出了一個建議:多使用可重複使用的瓶子,而不是一次性塑膠。
參考文獻
[1] Naixin Qian, Xin Gao, Xiaoqi Lang, et al. Rapid single-particle chemical imaging of nanoplastics by SRS microscop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DOI: 10.1073/pnas.2300582121.
[2] Exposure of U.S. adults to microplastics from commonly-consumed proteins, Madeleine H. Milne, Hannah De Frond, Chelsea M. Rochman, et 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4, DOI: 10.1016/j.envpol.2023.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