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PC,是電腦形態中的比較“個性”的存在。它沒有傳統桌上型電腦的壯碩體格,可以只是隨身碟大小,隨身攜帶;也可以隱藏在顯示器背面,讓桌面更整齊。看似是一個可以綜合全能的產品,但為什麼卻一直不溫不火呢?
迷你PC簡史回顧
已經很難找到迷你PC問世的時間了,它的出現要比我的入行時間還要早,網路上能夠查到相對可靠的產品,就是2005年釋出的第一代Mac mini,它甚至還有一個吸入式的CD/DVD光碟機。
迷你PC是一個高度整合的裝置,它只保留必備的一些介面與功能,儘可能的將機身尺寸做的越小越好,這樣也就對主機板設計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所以初期迷你PC產品大多都是由主機板廠商推出的,畢竟它們在這個領域更有優勢。
之後,在2015年釋出了當時世界最小Windows電腦Compute Stick,可以直譯為“電腦棒”,外觀尺寸只有隨身碟大小,並且造型也與隨身碟很像,只是它的介面從USB插頭變為了HDMI插頭,可以直接連線顯示器、電視、投影機使用。
由於CPU、GPU在高負載執行時會散發大量熱量,所以迷你PC在設計上大致分為了兩類:一種是為了保持一定的散熱能力,機身尺寸大約會設計為一本漢語詞典大小;另一種就是可以做到隨身碟大小,但由於沒有風扇無法散熱,所以CPU只能選擇效能較低的型號。雖然可以滿足日常使用需求,但在一個極度追求高效能與價效比的時代,確實很難讓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隨著CPU效能的綜合提升,不僅具備很強的處理能力,即便整合的GPU也能實現較高的圖形處理能力,在去年和今年CES上,也是有多款遊戲掌機問世,效能已不再是限制迷你PC發展的門檻了。
迷你PC有什麼優勢
1)價格便宜
相對於大部分PC產品,迷你PC售價要便宜很多,入門產品售價只有1000元上下,2000-3000元價位就可以買到綜合性能不錯的產品,當然也有效能更強的產品可以選擇,售價方面也能達到萬元。
2)體積小巧,節省空間
迷你PC的優勢就是小巧,無論擺放在任何地方都不會佔用太多的空間,搭配無線鍵鼠,真的可以做到隨意擺放了。
像隨身碟大小的迷你PC,則可以直接插在顯示器、投影機、電視上,能夠通電自動開機,可以完全做到隱身。
無論哪種產品,都可以讓桌面更整齊,對於一些辦公空間緊湊的公司,顯然迷你PC較為適合。
3)便於攜帶
便於攜帶是迷你PC廠商們宣傳的一個場景:可以將其隨身攜帶,未完成的工作任務也可以在下一個場景繼續完成,另外也是有助於資料的安全保護。
這確實是一個可以實現的場景,但我個人並不認為這會是剛需,只能算作可以實現的一種方式,畢竟如果有很強的便攜需求,買臺膝上型電腦不是更適合嗎。
4)低碳環保
無論是家用場景,還是商用場景,並非每位使用者對PC效能要求都很高,一些普通文職人員在工作中可能只會使用Office三件套與溝通會議等軟體,對PC效能要求都比較低,所以選擇更節能的迷你PC可能更為適合。
現在一些功耗僅15w的處理器,其實已經可以滿足日常辦公需求了,不僅可以節省支出,還能減少電力浪費,對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都更友好。
哪些人適合迷你PC?
雖然上面說了很多迷你PC的優勢,但顯然,它並不適合所有人。
1)家中老人:
有些老年人會有使用電腦的需求,可以用來瀏覽資訊、看看影片等。膝上型電腦雖然比較適合,但膝上型電腦螢幕對老年人並不友好,尤其是有老花眼的老年人。迷你PC不僅在效能上可以滿足老年人使用需求,而且在價格上也很划算,用它連線顯示器或者電視,都是非常適合的。
2)學生:
這裡主要指初、高中生,迷你PC效能不強,無法執行大型遊戲,可以滿足基礎學習和娛樂需求,搭配低藍光顯示器,更有助於學生視力的健康。
3)對效能要求不高的辦公需求
在上面也提到過了,很多工作對於PC效能要求並不強,迷你PC很適合。
4)高整齊度/桌搭
迷你PC也是有高效能版本,也可以配備獨立顯示卡,加之小巧的特點,也適合對PC尺寸有高要求的消費者,尤其非常適合桌搭場景,可以隱藏在顯示器背面,搭配藍芽鍵鼠,完全沒有佈線的煩擾。
小結:
這是一篇沒有產品推薦的推薦文章,寫這篇文章是希望大家能夠更為正視迷你PC產品。在若干年前,它羸弱的效能或許給人留下了壞印象,但當下很多產品效能都是能夠滿足日常使用的,是可以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