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運營商從上到下都很重視經營業績,因為是上市公司嘛,要給股東們有所交代,每年內部都有嚴格的KPI業績考核,完不成的話領導幹部和員工都要遭罪,其實這也不是運營商的特例,各行各業都差不多。
運營商這幾年可以說是招聘市場上的香餑餑,從過去985/211的無人問津到現在的蜂擁而入,運營商的吸引力的確越來越大了,一方面就業壓力大是個原因,更重要的是運營商數字化轉型取得了成功,創造了更多需要技術人才和高素質人才的崗位,所以對理工科畢業生需求很大,理工科畢業生也從招聘的崗位裡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雙方一拍即合。
試想一下,如果不搞科技創新業務,不搞、大資料、大安全等自主研發的應用,還是賣卡賣寬頻的話,根本就不需要這麼多大學生,大專就夠了,這些名校的畢業生如果來了運營商乾的還是傳統的那營銷工作,估計沒幾年就會流失一大半,關鍵時候對人家也是一種浪費,畢竟學了那麼多年的專業知識,無用武之地。
現在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運營商裡的高素質年輕人喜歡呆在後臺,不願意去幹營銷?如何讓他們主動走下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記得二十多年前我在運營商裡工作的時候,公司非常鼓勵年輕人去基層,我當時在某地市市場部幹主管,那時候市場部、運維部這些部門都叫“機關單位”,是很爽的地方,有權而且壓力也小,但我主動報名了區縣公司的大客戶經理崗位,為何?因為去幹大客戶經理可以崗位提升一級,還每月500-800元的崗位補貼,除了我,還有很多年輕主管業紛紛報名下基層(如果以後不幹這些大客戶經理崗位了,補貼也會取消)。
而且這樣的政策不是一時的,是長期的,只要下面有崗位空出來,後臺的人員就可以參與競聘,而且被爭搶,如此一來,人員就流動起來了,從上往下補充人力,上面空出來了,下面的有願意去後臺的也可以報名競聘上去,每一個崗位都是大家自願選擇的,所以幹勁都很足,這就是公司的制度帶來的活力。
所以,公司想讓更多年輕人從事一線營銷工作,得給予這些崗位足夠有吸引力的待遇政策,比如上面說的崗位提升和崗位補貼就很不錯,還有可以考慮給予更明確的有吸引力的基層職業發展規劃,讓人看到在下面幹五年和在後臺幹五年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總之,如果年輕人動不起來,不是他們的問題,管理者不應該去埋怨他們偷懶或者“來整頓職場”,而是應該從制度上進行最佳化,好的制度讓差生變好,差的制度讓好人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