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110多家研究團隊累計獲批80多克月壤。
文 | 沈 林
2020年的嫦娥五號任務,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取樣回來的國家。
今年6月25日,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帶回了1935.3克樣品,則是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帶回土壤樣品。
圖為嫦娥六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儀式現場
要知道,此前人類的探月活動基本上都集中在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無人觸及。因此此次獲得的月背土壤樣品極為稀缺,且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這也就不難解釋不久前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第75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獲取的全球唯一月背土壤樣品獲得了極高的參展待遇。大會組織方義大利航空航天協會的工作人員清晨就去米蘭機場為首次赴海外參展的嫦娥六號採集的月壤樣品“接機”,月壤樣品的展臺安保也極為嚴格。
嫦娥六號月壤樣品亮相第75屆國際宇航大會
當時,眾多國家航天機構和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與會代表參觀了月球樣品,並且表達了想要獲取月背土壤樣品的意願。
其中也包括美國。
不久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公開表示,NASA官員一直在與中方討論關於出借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協議條款。他認為,中國將同意提供樣品。他表示目前大約有四所美國大學已提出申請。
其實去年美國方面就產生了這種意願,2023年底的一封內部電子郵件稱,此次申請研究是“有必要的”,不僅是因為中國的月壤樣本具有“獨特價值”,也因為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已面向國際開放申請。
不過,“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美方的申請“並沒有獲得批准”。
倒不是我們小氣,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卞志剛此前曾公開表示,在同美方開展航天領域合作交流上,中國一直持開放態度。他提到,中美航天合作的障礙,根源在於美國“沃爾夫條款”這樣的國內法,阻礙了中美航天合作。畢竟目前,已有110多家研究團隊累計獲批80多克月壤。
自2011年美國《沃爾夫修正案》以來,美國航天局一直被禁止與中國同行合作。就連路透社也指出,正是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炮製出的所謂“沃爾夫條款”,構成了對中美航天合作的一大阻礙。
NASA一直沒有放棄努力,NASA方面表示向中國申請月壤屬於“例外情況”,其“已向國會證明了意圖”。此外,據路透社報道,過去一年,美國多個政府部門官員已開始“採取微妙的措施”與中國接觸,在太空領域建立協調和溝通渠道。
那麼,作為第一個把人類送上月球的國家,美國為什麼不自己上去取土壤樣本呢?
美國當然希望複製當年的壯舉,然而,儘管登月計劃早早就被提上日程,但從實際執行情況來看,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具體執行,都是漏洞百出。
事實上,今年9月,我國宣佈天問三號火星取樣返回任務的實施時間,將由2030年前後提前至2028年前後。此訊息一經公佈,立即在美國引發熱議。因為這比NASA計劃中的2040年領先足足12年。
祝融號火星車拍攝的“著巡合影”圖 新華社發
出借月壤不是一件隨便的事。參與發現月壤可以制水的中國科研人員、來自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的王軍強研究員在一場科普活動上表示,月壤異常珍貴,對其申請研究需要經過一系列嚴格的審批流程。
“不要覺得申請到月壤,月壤就歸自己了,研究結束要還回去的。”王軍強說,一旦對月壤造成意外損害,研究人員和團隊就可能被拉入“黑名單”,“將來再也研究不了了”。
圖為月球樣品研究成果
他還提到了自己單位申請月壤的經歷。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獲批1克月壤後,團隊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比如使用高標準實驗室、安裝指紋鎖、購買專用手套箱、安裝24h360°全方位監控記錄裝置等。可以說是非常謹慎了。
據瞭解,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第二批國際申請即將開始。而嫦娥六號月球樣品的國際申請則要過一段時間,讓本國科學家多研究一段時間,這也是慣例。
中國對於月球的探索也遠未止步。
按計劃,中國將在2026年發射嫦娥七號,2028年前後發射嫦娥八號。其中,嫦娥七號要對月球南極環境和資源進行探測。嫦娥八號將開展月球資源就位利用的技術驗證,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會構成正在論證的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30年前,中國人將實現首次登陸月球。
月球是人類深空探測的起點。這個10月,我國還宣佈將開展地外生命探尋,“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是這一使命的承擔者,我們的目光,已朝向更廣闊的太陽系空間。
版權說明
新民週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週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