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十一即將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不少朋友也打算趁此機會,購買SSD升級自己的機器。不過如果簡單的“買就完事”,那可能結局是“丸辣”!
以為M.2尺寸通用,“丸辣”!
由於PCIe的NVMe標準SSD成為現在的主流,其M.2介面標準也就成為目前佔統治地位的固態硬碟介面標準。所以很多使用者往往覺得“買個M.2介面產品就行”。但實際上,M.2介面規範的SSD,也是有很多種的。
M.2介面的完整命名規範,應該是M.2 2XXX-XX-X-X。前兩位數字指定寬度、第二個(或第三個)數字指定長度、最後一位字母用於指定鍵、介面和匯流排
採用"2xxx"格式,這一命名方式源於與業界企業共同制定的規範。其中,數字"2"代表標準寬度22毫米,這個寬度的設計考慮了PCB佈線密度、訊號完整性和散熱需求等多個工程因素。後面的三位數字則表示硬碟的實際長度,不同長度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和效能需求。
在2230規格(下圖)中,由於長度僅有30毫米,設計師必須採用更高密度的PCB佈線方案和更先進的快閃記憶體封裝技術。這種緊湊的設計雖然犧牲了一定的容量潛力,但在遊戲掌機等對體積要求極為苛刻的場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值得注意的是,2230規格的散熱壓力相對較大,這要求主機板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散熱路徑的最佳化,或者使用者自己購買散熱貼片。
2242規格(下圖)在超輕薄本市場佔有重要地位。相比2230,增加的12毫米長度為快閃記憶體顆粒和主控晶片的佈局提供了更多選擇,能夠在保持相對緊湊尺寸的同時提供更好的效能表現。這種規格通常能夠支援到2TB容量,足以滿足大多數輕薄本使用者的儲存需求。
2260規格(下圖)在市場上相對罕見,它更多地出現在一些特殊的工控裝置中。這種長度在空間利用和散熱表現之間取得了良好的平衡,但由於產品線較少,使用者的選擇範圍比較有限。
2280規格(下圖)目前是市場的主流標準。80毫米的長度為工程師提供了充足的設計空間,可以實現更復雜的電路佈局和更優秀的散熱方案。這種規格既能滿足高效能PCIe 4.0/5.0介面的佈線要求,又能為大容量快閃記憶體顆粒預留足夠空間。在散熱設計上,2280規格通常可以配備更大面積的散熱片,有利於維持持續的高效能輸出。
22110規格(下圖)主要面向企業級儲存市場。110毫米的長度使其能夠容納更多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同時為高效能主控晶片提供充足的散熱空間。這種規格的SSD通常採用更高規格的電源設計和更復雜的散熱方案,能夠支援8TB甚至更大的儲存容量。
因此,在購買SSD升級的時候,除了需要搞清楚你需要SATA介面還是M.2介面的SSD之外,還要看清楚你的主機板/筆記本M.2插槽支援什麼尺寸的SSD!
最後,還有一種25XXX的規格,有些旗艦主機板才支援。一般使用者基本不會接觸到這樣的產品,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以為M.2介面插座都一樣?“丸辣”!
M.2介面的KEY設計是一項精妙的工程方案,透過在PCB上預留不同位置的缺口來實現物理層面的介面區分。目前M.2介面實際上有四種“金手指”的KEY設計!購買時需要看清楚產品標註是什麼KEY標準,你主機板插槽是什麼KEY標準即可。
KEY-B介面在物理設計上採用右側缺口方案,缺口位置位於第2針到第5針之間。這種設計支援SATA訊號和PCIe x2訊號,最大理論頻寬可達10Gbps。對於B-KEY介面主機板,購買PCIe3.0的SSD即可。
KEY-M介面則採用左側缺口設計,缺口位置在第59針到第66針之間。這種設計專門針對PCIe x4訊號最佳化,可以提供最高64Gbps的理論頻寬(在PCIe 5.0規範下)。
KEY-B+M設計是一種通用解決方案,在PCB上同時預留了兩個缺口。這種設計雖然增加了一定的製造成本,但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相容性。
如果你的主機板是近兩年生產的主機板/筆記本主機板,那麼應該符合市場主流,即大部分M.2 2280尺寸的SSD,都是KEY-M為主了。部分高階主機板則是B+M。但如果你的主機板上超過5年的產品,那麼務必確認你的M.2插槽的金手指KEY型別!
不關心厚度?雙面盤放不進,“丸辣”!
SSD的顆粒型別分為單面顆粒和雙面顆粒。單面顆粒的SSD散熱效能更好,雙面顆粒的SSD則提供更大的儲存容量。
在選擇時,應根據自己的主機板和筆記本的散熱條件以及空間限制來決定。尤其是筆記本,基本上大部分都無法放入雙面顆粒盤。
不注意散熱配置?“丸辣”!
即使是桌上型電腦主機板,高階品牌有自帶大型金屬散熱裝甲的產品,雙面盤也是不太好使的。如果需要安裝一些巨型雙塔風冷散熱器,且你的雙面盤還加了金屬散熱裝甲,那麼雙面盤偶爾也會成為犧牲品。都是需要注意的。
另外,一些自帶散熱片或者散熱裝甲的SSD,即使是單面,也無法和帶有金屬散熱裝甲M.2插槽的散熱馬甲相容。需要自己二選一,是用主機板散熱裝甲還是SSD散熱裝甲?
在選購層面,自帶金屬散熱裝甲的產品往往比不帶的產品貴至少100元甚至更多。所以弄清楚主機板的散熱配置,可能可以為你節約上百元!
自組移動固態?不注意空間、散熱,“丸辣”!
最後說說在DIYer中比較火的用M.2硬碟盒自組移動固態硬碟的問題。這裡先不細說什麼USB 3.2 Gen2頻寬利用率>90%、訊號完整性餘量>10%、供電紋波<50mV、EMI遮蔽效果好等電磁訊號層面對硬碟盒的要求,對穩定性和速度至關重要,只說說散熱規格和尺寸相容性。
從目前主流的USB3.2 Gen2行動硬碟盒來說,由於USB速度問題,所以速度超過5000MB/s的PCIe4.0 Gen4的產品實際上意義不大,不如選擇速度稍微低一些但發熱量更低的產品。而硬碟盒本身,則需要殼體導熱係數高、內部氣流組織合理,如果有風冷散熱,那就更好。
如果一定要使用高速PCIe4.0 盤體,不妨考慮奧睿科風冷大師一類支援USB4和主動風冷散熱的硬碟盒
從散熱和攜帶可靠性角度,推薦使用金屬殼體的產品。
另外,很多行動硬碟盒,尤其小尺寸的,並不能放下2280標準的SSD,而需要2230或者2242標準的SSD,且一般只能支援不帶散熱貼片/裝甲的單面盤,這些都是需要大家組盤的時候注意的。
在這個雙十一,避坑這些升級問題,才能不至於在拿到SSD的時候,大喊一聲“丸辣”!
來源:鈦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