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合成糧食,大家聽到這個詞,是不是都會想到“科技與狠活”?
不過狠活倒是沒有,科技倒是頂呱呱的。
因為這是中國人又創造的一個世界奇蹟,未來或許不需要種地,就能輕鬆實現糧食自由了。
那麼這究竟是啥意思?不種地,哪來的糧食呢?
接下來的內容,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1. 化學合成糧食來了
雖然現在咱們國家的農業,早已經是現代化了,但是在自然界中,其實人類還是很渺小的,一場天災下來,就有可能導致辛苦種植的莊稼,到頭來都是顆粒無收。
簡單來說,就是雖然人類農業技術不斷發展,但實際上還是要靠老天爺賞飯吃。
遇到惡劣天氣,尤其是持續的洪澇、乾旱,都有可能會影響到糧食生產、糧食安全。
再從全球角度來說,現如今地球環境不斷惡化,全球解餓人口又越來越多,本身也讓糧食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以後糧食安全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
所以將“吃飽飯”刻在骨子裡的中國人,便開始研究起了破局之道。
而所謂的破局之道,就是咱們今天要說的“化學合成糧食”。
一聽到“化學”兩個字,相信肯定有不少朋友搖頭,但實際上卻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都是“科技與狠活”。
早在2021年,我國科學家就在“合成生物學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而在2022年,我國科學家又成功突破了“合成糧食”的新技術。
這在世界上,都是首次,而且還是將二氧化碳變成了澱粉,這也意味著,一旦量產,不僅能讓人吃飽飯,而且還能對環保做貢獻。
那麼二氧化碳又是如何變成澱粉的呢?
第一個步驟,就是將二氧化碳變成一氧化碳,然後再透過化學技術,將一氧化碳合成為乙酸,之所以要變成乙酸,是因為有了乙酸,就可以轉化為其他物質。
第二個步驟,是將乙酸和釀酒酵母相結合,透過生物發酵,來生成所需要的葡萄糖和脂肪酸,接下來,就可以進行催化了。
第三個步驟,電催化結合生物合成,利用合適的電子載體對微生物進行發酵,這個過程中,可以說生產出很多化合物,不只有澱粉,還可以用來生產藥物、製造色素,所以這也意味著,未來透過化學手段,可以將二氧化碳變成很多的東西。
那麼將二氧化碳合成為澱粉,這種澱粉與我們正常透過農業生產,所獲得的澱粉,比方說玉米澱粉、紅薯澱粉之類的,是一樣的嗎?是可以正常食用的嗎?會不會有什麼危險?
2. 人工合成糧食安全嗎?
正如前面所說,一提到人工合成糧食,大家都會想到科技與狠活。
但實際上既然咱們國家去研究人工合成糧食,並且未來還準備量產,就意味著投入市場後,不會存在食品安全問題。
這就好像是現在的“人造肉”,很多人都覺得是科技與狠活,但實際上只要是正規企業生產,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那麼就不會有問題。
因為這些看似“人工合成”的食物,實際上從研發到端上餐桌,過程是非常複雜的,研發成本也是無比巨大。
拿我國來說,在健全的工業體系支援下,“人造食物”一旦量產,實際上整個過程都是完全的工業化,而且由於技術問題,能夠生產的企業,也必然是大廠,生產過程也都是全透明的,並且在無菌、無病毒的生產環境下,實際上“人造食物”也會更加安全。
只是在推向餐桌的過程中,無論是化學合成糧食也好,還是人造肉,或者是其它的人造食物也好,大家都會覺得不是“取之自然”,會覺得裡面一定添加了不少科技物資。
因此任何事物從推出,到被大家接受,本身也是一個漫長的科普過程。
此外,從人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說,即使現在我們可以依靠農業發展,獲取源源不斷的食物,那麼未來有一天,如果我們不能再延續以往的食物或許方式,我們也必然要透過化學手段去生產食物。
所以中國科學家研究化學合成糧食,本質上也是一種未雨綢繆。
而且在全球數以億計的飢餓人口情況下,若是真的能夠用人工合成糧食,讓貧困地區的飢餓人口吃飽飯,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那麼朋友們,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如果有一天,超市裡開始售賣人工合成糧食,您會購買食用嗎?歡迎留言,說說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