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成功返回地球,並且三名乘組已經平安抵達北京,後續進行相關性的恢復工作,而在全面恢復之後,將會與大家進行見面。
當然,同時這三位航天員在進行恢復之後,也可能快速參與新的訓練,全面準備我國新一輪的任務。
說不定過不了多久,大家又會看到他們之中的一部分人,再次執行中國空間站任務。
然而,在每一次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時候,都看到有一部分人這樣說,中國空間站到底是幹什麼的?能給老百姓帶來什麼,與普通人有什麼關係等等的點評,看到其實挺氣憤的。
當然,不知道無所謂,這一次建立在神舟十八號任務之下,我也專門來進行說明一下吧。
所以,人不知道做什麼的,用處是什麼,不明白的看過來吧,先簡單說明一下神舟十八號情況。
神舟十八號乘組回家,帶回34.6公斤樣品
沒錯,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地球,這意味著整個任務執行已經完全結束了,而這一次三位航天員在軌駐留192天。
期間進行了2次出艙活動,這2次出艙活動,也是具有一個大亮點,那就是完成了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這事情主要非常特殊,有什麼特殊的?
那就是此前我國空間站遭遇了太空微粒的撞擊,太陽翼受到了影響,並且過後航天員還進行了出艙維修。
而過後,我國為了提升中國空間站的安全問題,所以進行了太空防護措施的提升,並且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在不斷繼續增強太空保護,以免後續再次遇到太空微粒的時候,帶來更大的影響。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也會執行該任務.
從這個趨勢來看,我國可能要對整個空間站全面組建防護層,從而減少對中國空間站的影響,所以,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太空出艙之下,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也重新整理了中國航天員單次出艙活動時間資料,還先後開展了艙內外裝置安裝、除錯、維護維修等各項工作,為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執行進一步積累了寶貴的資料和經驗。
同時,就是很多人說的實驗了,在地面科研人員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等領域的大量空間科學實(試)驗。
本次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的時候,也下行科學實驗樣品共55種,涉及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燃燒科學等領域28項科學實驗專案,總重量約34.6公斤。
不過,從這個說明來看,很多人可能覺得還是與老百姓沒有關係啦,這哪裡有關係?
的確,單純地從這一次綜合性來看,似乎真的跟普通人沒有什麼關係一樣。
但是這裡只能說,你瞭解太少了,中國空間站建設,就是為大家服務的,創造航天奇蹟,實現人類的太空夢,改變生活等等,那必然也是與普通人存在關係的。
我也就說一個我國才公佈的一個問題,這是絕對性與普通人存在關係。
中國空間站:第三代“太空水稻”來了
沒錯,你沒有看錯,就是“太空水稻”,聽到“水稻”二字,不明白中國空間站幹什麼,說跟老百姓有沒有關係的,這下就應該醒目一點了。
這是與你吃的米飯存在關係了,太空水稻就是我國在空間站執行實驗的水稻,而我國第三代“太空水稻”是於2022年,在神舟十四號乘組任務期間獲得的成熟太空水稻種子,近期,在大田裡試種獲得豐收,證明我國太空水稻在地面具有繁殖能力。
根據說明來看,最初我國是將6粒種子隨實驗艙上天以後,收到了59粒種子,回來以後這59粒種子因為比較珍貴,我們就從中拿了部分在人工氣候室進行繁殖。
在人工氣候室繁殖之後,獲得的種子就比較多,大概有將近1萬粒種子,然後我們在其中再拿出了一部分,到大田裡面進行繁殖,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種植,我國實現了三代了。
根據專家介紹,空間站獲得的59粒水稻種子是第一代,人工氣候室繁殖獲得的近1萬粒是第二代,農場大田裡即將豐收獲得的是第三代。透過對三代太空水稻種子進行研究,已經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那如何用於普通人呢?那就是在實現對太空水稻的突破之後,來找到太空水稻與地面普通水稻的差異化,從而改變比如產量,面對不同環境之下的生長情況,維持高穩定等模式.
而在不斷地普及之下,普通人必然也可以種植上太空水稻,實現糧食的大豐收。
並且,太空水稻的改變,也可以實現對人類營養上的補充,比如這一次說的,科研人員發現,從太空帶回來後,把稻米中間斷開,斷開後進行掃描看澱粉的形狀,這裡面糖的含量也不一樣。
天上回來的那些種子,葡萄糖、果糖的含量都顯著地高於地面一般的種子,過後進行計算了一下,基本上都高5到6倍。另外,澱粉的含量是差不多的,但是澱粉的組成不一樣,還有蛋白質含量也比地面的水稻要多一些,天上的種子如果煮成飯,吃起來應該很甜。
所以,透過這些研究,未來,科研團隊將圍繞空間糧食安全保障展開進一步深入研究,從而也可能改變地面水稻種植的問題,這是不是有關係了?
當然,我國也在多次進行太空水稻種植了,很多人可能也會很快吃上或者已經吃上。
其次就是,這樣的研究也可以推動未來我國在太空進行水稻種植,那麼走向深空或者其他天體進行水稻種植,也就不是夢了。
所以,這其實水稻就是與人類的生活問題存在關係的,這下大家明白了吧?而且,其實上面提到的一些空間站科學,生命科學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在不斷改善人類的生活等問題。
只不過,很多人可能沒有詳細瞭解過,所以,認為中國空間站建設以來,沒有什麼跟普通人相關的東西一樣,這是錯誤的理解,這下應該不會還有人這樣說了吧?
而且,別人想要還沒機會
的確,建立在中國空間站的執行之下,給大家帶來的成果是越來越多了,也期待未來可以看到更多的成就出現,而隨著中國空間站的成果不斷產出,也有不少的國家相繼提出空間站計劃。
但是很顯然,要想執行空間站,這並不是簡單的事情,現階段在全球範圍之中,也只有中國具有獨立執行這些的實力。
而國際空間站能夠支援下來,也還是靠多個國家一起的。只不過,隨著國際空間站的不斷退休,未來中國空間站將可能成為唯一的空間站。
所以,未來許多國家都可能來找中國進行合作,並且參與太空研究。
而且我國首批科學實驗專案的進行已經對外宣佈了,進行之中,17國的專案合作名單也公佈了,你說這些合作國家是不是也想有自己的空間站,可以做更多的實驗?這是必然的。
很顯然,這種情況就是說明了一件事情——別人想要自己獨立的空間站,還沒有,只能尋找合作。
而且未來我國還將進行空間站的升級。
從基本構型將由“T”字型升級為“十”字型。升級之後空間站會預留機、電、熱等擴充套件介面,規劃了多功能擴充套件艙停泊於核心艙前向對介面。
還會開展開式充氣密封艙可作為近地空間站擴充套件艙體,為載人月球探測、太空移民居住艙等做先期驗證,實現多個分艙的同時伴飛等等。
從而提升我國空間站的整體實力,為航天員們提供更大的空間,做更多的太空實驗,實現國內外的全面合作,一起發展等等。
所以,中國空間站會在一步一步地擴大之下,大家會看到更多的太空研究走向人類的生活,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