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八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之後,2024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任務也算是圓滿結束了,而接下來就是神舟十九號將繼續執行太空任務,並且在太空之中跨年。
一則關於神十九航天員在軌工作vlog訊息,也引發大家熱議,這主要是3名航天員出成果了。
然而,不少人也看到了我國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訊息了,那就是我國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要在2025年進行發射,為什麼這麼早就準備好了?這讓很多人覺得奇怪了。
而且準備好的飛船還要進行保養,維護等等,這是不是過度耗費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下面就詳細看看。
神舟十九號乘組進入中國空間站後,有什麼成果?
首先肯定最為重要的就是我國才執行的天舟八號貨運飛船任務,三位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也打開了貨運飛船,並且拿到了裡面的物資,繼續執行中國空間站的任務。
而除了這些之外,其實三位航天員還有非常多的任務已經在執行了,比如:
第一、三位航天員進行了天地聯動,模擬案發情況處置任務,這主要是針對空間站遇到緊急情況之下,航天員們需要面對什麼,如何進行處理等,三位航天員在模擬過程之中,進行了全系統壓力應急演練。
第二、三位航天員已經進行醫療救護在軌訓練、開展對航天服的定期檢查,空間站環境檢查等等。
第三、為了應對太空環境變化,三位航天員還開展了在軌訓練任務等等。
所以,雖然三位航天員在軌執行任務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已經給大家看到了,三位航天員的工作任務還是挺忙的,並且出成果了。
而接下來,三位航天員也將繼續開展太空任務,按照任務計劃,在空間站駐留約6個月,三位航天員將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實(試)驗,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貨物進出艙。
進行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載荷和艙外裝置安裝與回收等任務,開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動,以及空間搭載試驗,進一步提升空間站執行效率,持續發揮綜合應用效益。
所以,神舟十九號乘組的任務也是滿滿的,然而,在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執行任務期間,我國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也準備好了。
並且處於應急救援值班狀態,這讓很多人比較疑惑,而且我國神舟二十號飛船還是2025年發射,為什麼準備這麼早?
奇怪了!為何神舟二十號要救援待命?
的確,按照計劃來講,我國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要在中國空間站執行大約6個月的時間。
計劃於明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回東風著陸場,而神舟二十號飛船也就是在2025年才會進行發射。
那為什麼我國這麼早就準備好了飛船,並且還是救援待命狀態,這是為什麼? 這有點奇怪了?
其實,這並不奇怪,如果瞭解我國航天策略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國這樣的模式,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為航天員安全著想”。
從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起,我國研製團隊就在神舟飛船上採用“滾動待命”的策略,在前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時,後一艘載人飛船已經在發射場待命,並具備8.5天應急發射實現太空救援的能力。
如果在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航天員們執行任務期間,在空間站之中遇到突發狀況,
那麼我國就可以快速進行發射任務,然後將遇到突發情況的航天員接送回來,避免在太空帶來影響。
所以,自從神舟十九號任務開啟時段,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船艦組合體,就會一直在發射場區域進行待命救援狀態。
而且,就算是我國最終沒有用上這一艘飛船,那麼未來就可以直接將其轉入下一次的任務之中,這就是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任務,這就是原因。
其次,我國其實在神舟飛船任務上,已經不是單艘,雙艘飛船準備了。
在執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任務期間。
我國也再次說明了,除了在發射場處於救援待命狀態的神舟二十號飛船外,神舟二十一號飛船也將在近期出廠,神舟二十二號飛船在進行測試中,而神舟二十三號飛船也已經進行單艙總裝工作。
可以看下,其實我國是數個飛船一起進行全面準備。
這相對於國外的模式來說,中國載人飛船任務是把整個任務全面推進了。
很顯然,我國已經做到了“任何一個時間剖面上,都有不同的飛船正處在不同的研製週期或任務週期。”,這是非常不錯的。
國外遇到問題,難以快速應對
的確,我國相對於國外來說,完全是不一樣的模式,此前國際空間站也遭遇了關於太空微粒撞擊飛船的情況。
結果地面沒有飛船,只能等待組裝,然後才將其接回來,而上面的航天員們也只能繼續等待地面來迎接。
而過後,國際空間站又遇到了無法返回的情況,結果上面的航天員也只能繼續等待,到2025年才能回來,從8天的時間變成了8個月。
這要是我國遇到了,完全可以避免航天員被困,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肯定不會讓航天員等待那麼長的時間,就算是花費更多的成本,也要快速將其接回來。
但是他們沒有,雖然有可重複飛船的使用,但是也沒有這樣做。
要是有幾艘的話,其實也就更加方便一點,因為可重複飛船就算是能重複,但使用之後,也要進行相關性的處理。
當然,本身大家的航天策略完全不一樣,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完全是正常的情況,而且這要是變動的話,還要影響到整個國際空間站的情況。
但整體上來說,還是不期待出問題,就如我國此前在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任務期間說的,希望被困國際空間站的兩位航天員安全返回就行。
而我國那個時候也介紹了我國關於發一備一的航天模式,為航天員的安全提供支援。
這就是不一樣的模式,不一樣的準備狀態,也不是其他載人工程國家很難學習,畢竟這需要技術,成本等來進行的。
只不過話說回來,在全球範圍之中,也沒有幾個國家有這個實力,因為就沒有幾個國家可以實施載人飛船計劃,更加別說其他的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