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科技“皇冠上的明珠”,晶片正在成為大國科技博弈的重要籌碼。為搶佔未來科技發展制高點,過去兩年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多個主要市場相繼出臺政策扶持本土晶片產業發展。
其中美國,為重振國內晶片生產,於2022年8月簽署了《晶片與科學法案》(以下簡稱《晶片法案》),擬透過補貼、貸款擔保及稅收優惠多措並舉,吸引晶片製造迴流到美國。據統計,《晶片法案》總支出規模將達到2800億美元,也因此被拜登政府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對產業政策最重大的干預”。
然而即將上任的美國下一任總統,對此卻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在不久前的一次公開講話中,特朗普抨擊《晶片法案》”是一項“糟糕的計劃”。考慮到相較於鉅額補貼,特朗普更傾向於透過提高關稅“倒逼”外國晶片公司主動赴美設廠,他的前述言論也不由得讓很多企業擔心,《晶片法案》在特朗普上臺後是否會發生變故。近期,拜登政府加速《晶片法案》撥款計劃,就被普遍視為一個潛在的訊號。
不過即便如此,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伴隨著大國之間科技博弈持續白熱化,無論誰入主白宮,美國推動晶片製造迴流,以及打擊對手先進技術發展的決心,都不會因此而改變。
拜登政府加速補貼撥款
趕在任期最後兩個月,拜登政府正加緊向晶片企業派發補貼“紅包”。
美國當地時間11月26日,英特爾宣佈,美國商務部已與該公司達成最終協議,將根據《晶片法案》為公司提供78.6億美元的直接撥款,略低於3月份提議的85億美元。據悉,這是由於美國國會要求使用該法案資金支付美國國防部一項價值30億美元的“安全飛地”專案。
圖片來源:英特爾
按照規劃,這筆資金將用於支援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俄亥俄州和俄勒岡州推進關鍵半導體制造和先進封裝專案。加上英特爾另外計劃申請的25%的投資稅收抵免,預計該公司最高可獲得超過1000億美元合格投資額的25%。
臺積電近日也正式確認獲得美國商務部高達66億美元的直接資助,以及50億美元的低息政府貸款,用於支援該公司在亞利桑那州投資650億美元建立三座晶圓廠的計劃,該項投資計劃早在2020年就已對外宣佈。
按照規劃,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首家工廠計劃2025年上半年開始大規模量產,採用4奈米技術;第二座工廠預計2028年投產,採用2納米制程技術;第三座工廠預期2030年開始生產,將採用2奈米或更先進的A16工藝生產晶片。
不過,這些資金並非一次性提供給臺積電,而是將根據相關進展分批發放。其中今年底前,據美國商務部官員透露,將向臺積電發放至少10億美元。換言之,目前這些補貼並沒有真正落實到位,仍然只是停留在“紙上”。
另外,格羅方德亦確認將獲得15億美元政府補貼,用於擴大該公司在馬耳他、紐約和佛蒙特州的半導體生產。不僅如此,美國紐約州也已承諾為該公司提供5.5億美元的支援資金。
在這些已經確認金額的補貼專案之外,美國商務部同時還在加緊與三星電子、美光科技等半導體大廠商討合同的部分實質性細節。在此之前,這些公司其實已經與拜登政府達成了初步協議。
圖片來源:三星電子
其中三星電子,早在今年4月就宣佈獲得美國政府64億美元建廠補貼,用於該公司在得克薩斯州泰勒市的新工廠建設和奧斯汀現有工廠擴建,其中在泰勒市的新工廠將包括兩座晶圓廠、一座研發中心和一座先進封裝設施。
據悉,透過這次補貼,三星電子將美國半導體工廠的投資額從170億美元提高至近450億美元,且伴隨著新工廠的投建,三星電子在美國生產的晶片有望從過去的成熟製程為主,拓展至4奈米甚至更先進的2納米制程晶片。
同月,美國最大的計算機儲存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也宣佈,將從美國聯邦政府獲得61億美元的資金,用於建設三座晶片製造工廠,其中兩座工廠位於紐約州克雷市,一座位於美光總部所在地愛達荷州博伊西。
加上對其他一些公司的相關補貼,據統計目前美國商務部已經發放了390億美元撥款中的大部分。按照規劃,《晶片法案》將提供527億美元用於補貼美國晶片行業,包括390億美元半導體生產補貼和110億美元研發補貼,另外還有750億美元政府貸款授權,以及高達25%的稅收抵免。
不過正如前面所說,由於前期複雜的審查與批覆流程,無論是最終敲定了撥款還是沒敲定的,所有這些補貼現階段幾乎均還停留在紙上。
拜登政府的目標是,在任期結束前儘可能敲定更多協議,花光500億美元晶片補貼中的剩餘資金。為此,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她最近甚至指示員工在週末加班,並親自致電相關企業,以加快談判程序。
這意味著,接下來一段時間,將有更多《晶片法案》相關的補貼專案陸續敲定及公佈。
換屆之後《晶片法案》廢OR存?
儘管拜登政府正在加快《晶片法案》撥款計劃,不可否認,由於特朗普此前對於該法案一些不是很積極的評價,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在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職後,這項法案是否還能如期推進。
特別是相較於《晶片法案》的高額撥款,特朗普一直有著自己的一套主張——關稅才是更好的解決方案。特朗普認為,只要把關稅提升至一定水平,晶片製造商就會自動到美國設廠,而沒有必要提供資金推動有關企業建廠。特朗普甚至還自稱 “關稅俠”,並於過去一段時間,屢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對“關稅大棒”的熱衷。
即便是部分已經敲定的補貼專案,現在也不能完全說是“板上釘釘”。畢竟這些補貼是分批發放的,這意味著其中大部分資金的落實還是得經由特朗普團隊之手。比如臺積電的66億美元,年底前可能只能拿到其中的1/6。
不過也有不同的觀點,認為《晶片法案》在特朗普上任後將繼續存在。因為《晶片法案》雖然是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簽署,但這份法案當初的敲定,是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共同參與並最終決定實施的。只不過鑑於特朗普與拜登不同的執政風格和理念,不排除特朗普上任後會調整其中一些條款,包括資金分配細節。
圖片來源:特斯拉
尤其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動控制聯邦政府支出,削減開支,為此還擬成立“政府效率部”(DOGE),由馬斯克作為領導人之一,負責削減政府支出和精簡官僚機構。基於此,難保新政府不會對半導體補貼“動刀”。
日前,特朗普指定領導DOGE部門的共同人選之一維韋克·拉馬斯瓦米就明確表示,美國《晶片法案》補貼是“浪費”,還提出要審查這些“最後一刻”的撥款。
而且另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基於《晶片法案》的補貼政策,過去幾年多家晶片大廠都增加了在美國的投資計劃,包括開設新的製造工廠,由此在美國創造了大量新的工作崗位。
據美國商務部今年8月份公佈資料,《晶片法案》自簽署兩年來,已經吸引了超過3950億美元的直接投資,創造超過 11.5萬個工作崗位。這意味著,一旦未來補貼生變,難保不會影響晶片廠們在美國各州新的投資擴產計劃,從而引發廣泛的就業問題。
特別是當前外資晶片大廠們,本身就面臨重重挑戰,更在無形中放大了他們獲取《晶片法案》補貼的迫切性。
近日,有訊息稱,三星電子將進行大規模人事調整,以改善低迷的業績表現,據悉目前三星已經有很多員工降薪。在此之前,三星電子曾於三季度末被曝將在全球大裁員,包括將全球各子公司的銷售和營銷人員減少約15%,將行政人員減少高達30%,該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實施。其中在中國市場,9月初三星電子就宣佈了一項約涉及130個銷售崗位的裁員計劃,另外三星在印度也裁撤了大約1000名員工。
三星這一系列的調整,被普遍認為與公司業績表現不佳有關。10月底, 三星電子釋出了第三季度財報,報告期內三星電子共實現營收79.10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7%、環比增長7%;經營利潤9.18萬億韓元,同比增長278%、環比減少12%,其中半導體業務經營利潤環比大幅下滑40%是主因。為此,三星電子正暫時關閉部分晶圓代工生產線,以降低成本。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300059)網截圖
英特爾目前的境遇也不樂觀。由於重組及計提減值,今年三季度,英特爾共實現營收133億美元,同比下降6%,環比增長4%,但虧損額卻高達166億美元,為其56年曆史上最大的季度虧損。而在此之前,英特爾在一季度和二季度也均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虧損,甚至一度傳出要被高通收購。
為此,在釋出二季度財報後,英特爾推出了一項“100億美元成本削減重組計劃”,其中包括裁員1.5萬人,同時開啟業務重組。按照規劃,這些重組行動預計將在2025年第四季度基本完成。
在此背景下,如果談好的補貼生變,這對於晶片巨頭們無疑是“雪上加霜”。
新一輪博弈,拉開序幕
作為現代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石,晶片在全球科技博弈中,已經成為各個國家的必爭之地。
然而,在各國爭相推進半導體區域化的同時,面臨的問題亦不容忽略。以美國為例,無論是拜登政府正在加緊推進的《晶片法案》,還是特朗普更為青睞的關稅壁壘,在保護本土晶片產業發展的同時,均潛藏著相應的風險。
對於晶片企業而言,《晶片法案》的鉅額補貼,固然可以一定程度減輕在新投資專案上的資金壓力,但同時也面臨著來自成本、勞工矛盾以及市場拓展等多方面的不確定性。
圖片來源:臺積電
比如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在建設過程中就遭遇了中國臺灣管理人員與美國工人之間的文化衝突難題,包括工作時間和強度、管理風格差異等,並因此被部分員工起訴涉嫌歧視。另外還有來自同行的勞動力競爭,以及嚴重成本超支,包括相比於現有廠區更高的人力及生產成本。重重挑戰下,該工廠量產計劃已經出現延期,自2020年宣佈建廠計劃,4年來還未生產出一顆晶片。
據最新訊息,臺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原定12月6日舉辦完工典禮,該廠已於今年9月進行試生產,但目前已將開幕儀式推遲到明年一季度。值得關注的是,對於臺積電先進2納米制程以及A16埃米級技術未來是否會轉移到美國,目前也引發了廣泛的擔憂。
三星位於德克薩斯州的新工廠,也已推遲接收阿斯麥的晶片製造裝置,原因據悉是該公司尚未為該專案贏得任何主要客戶。而在此之前,由於2nm製程量產良率問題,三星還決定暫停其在泰勒工廠的人員部署,並撤回部分工作人員。
按照最初規劃,三星泰勒市晶圓廠原定於2024年下半年生產第一片晶圓,目前預計要推遲至2026年才能全面啟動生產。期間,三星已經兩度延期泰勒市新晶圓廠的量產時間。另據瞭解,三星泰勒晶圓廠的基建投入也出現了明顯超標,原因之一是美國的通貨膨脹。
更不用說關稅政策,同樣會面臨類似的問題。而且對於應用端而言,提高關稅還會在無形中拉高企業的晶片採購成本,在更多行業引發蝴蝶效應。
鑑於此,恩智浦半導體執行長Kurt Sievers近日就直言,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主宰晶片行業,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立於世界其他國家之外而存在。“如果這真的可行,那麼晶片成本將會高到沒有消費者能夠負擔得起。”Kurt Sievers表示。
儘管如此,不可否認這種全球半導體區域化分裂的格局仍在持續並加速。一個明顯趨勢是,拜登政府的密集動作,已經刺激了其他國家的敏感神經。
圖片來源:德國工商會
近日,德國、韓國、日本相繼傳出了新一輪晶片補貼計劃。其中德國計劃向半導體行業提供約20億歐元的新補貼,用於資助10至15個專案,涉及矽晶圓生產和微晶片組裝等多個領域。
韓國擬緊急投入超14萬億韓元(約合100億美元)的政策性融資,以應對來自美國新政府的不確定性和晶片行業愈發激烈的競爭。這也是繼今年6月公佈26萬億韓元規模的《半導體生態界支援方案》後,韓國時隔5個月再次推出新的激勵措施。
日本則計劃在截至3月的財年額外預算中,劃撥1.05萬億日元,用於開發和研究下一代晶片和量子計算機相關領域,另外劃撥 4714 億日元用於支援國內先進晶片生產。其中電裝和富士電機,據悉將獲得至多705億日元的援助,用於聯合生產功率半導體。
而美國,除了加緊《晶片法案》撥款,還於12月2日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起了三年來的第三次大規模打擊,其中包括限制向140家公司出口的一系列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新措施,進一步加大制裁力度。
不難預見,接下來伴隨著全球主要半導體市場新一輪發力,加之美國政府換屆給全球經濟以及科技發展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必將進一步攪動全球晶片市場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