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半導體技術不僅受到全球資本的熱追,更成為衡量國家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關鍵因素。一方面,伴隨著逆全球化趨勢、貿易摩擦升級以及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許多國家開始意識到供應鏈多元化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人工智慧(AI)技術的普及和電動汽車的市場需求爆發,使得全球的晶片生產迎來快速發展。這一趨勢讓各國捲入了新一輪的半導體軍備競賽。以美日韓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頒佈了各種支援政策,還投入了大量資金,企圖在新一輪的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不過,除了這些發達國家外,在全球南方國家中,也湧現出一批意圖爭奪半導體市場的國家參與到了這場競爭中。印度、越南、巴西等國家和地區,憑藉其國際定位、政策支援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吸引了眾多半導體巨頭的目光,開啟了半導體產業鏈的第四次轉移浪潮。
一些過去這個在許多人傳統印象中尚處於發展階段,徘徊於國際社會邊緣的地區小國,在半導體產業的全球供應鏈重組和地緣政治演變中,憑藉其獨特的優勢,也逐漸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
(注:全球南方國家:全球南方國家是指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太平洋島嶼以及亞洲的發展中國家。)
01
印度
近年來,印度政府正在大力推進其半導體制造雄心,以吸引國際電子公司和晶片製造商在印度設立工廠。莫迪政府多次強調要“全力以赴”,力爭在2030年把印度打造成全球前五大半導體制造國之一。
為此,2021年12月,印度推出“半導體和顯示器製造生態系統發展計劃”,預算支出為7600億盧比,旨在為印度建立“強大的半導體生態系統”。2022年1月,半導體制造支援計劃正式宣佈,目標領域包括半導體晶圓廠 (所有節點)、顯示器晶圓廠 (LCD/AMOLED)、ATMP/OSAT(後端封裝和測試)、複合半導體晶圓廠、微機電系統 (MEMS)、感測器、分立器件。資料顯示,印度激勵措施中央政府配套50%,相關邦政府配套20%至25%,企業只需出剩下的部分,整體的政府激勵比例超過70%。
那麼如今印度半導體進展如何?
今年春天,3個半導體制造廠獲得印度聯邦內閣批准。
一是位於古吉拉特邦的晶圓廠。由塔塔電子和力積電合作,投資額110億美元。目前,雙方已就技術轉讓達成最終協議。力積電將為位於古吉拉特邦的晶圓廠提供設計和施工上的支援,以及廣泛的技術組合許可。晶圓廠建成後產能將達每月5萬片晶圓,將生產 PMIC、DDI、MCU 等半導體產品,滿足 AI、汽車、計算、儲存、無線通訊等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
二是位於阿薩姆邦的半導體封裝測試工廠,投資額32.6億美元。該裝置的產能將達到每天4800萬片,服務汽車、電動汽車、消費電子、電信、行動電話等細分市場。該工廠預計將於2025年投入運營,並將滿足汽車和移動裝置等行業的需求。該工廠還將專注於先進的半導體封裝技術,包括印度開發的引線鍵合、倒裝晶片和整合系統級封裝(I-SIP)技術。
三是位於古吉拉特邦的封裝測試廠。由日本微控制器巨頭瑞薩電子、泰國晶片封裝公司Stars Microelectronics和印度CG Power and Industrial Solutions組成的合資企業投資,投資額9.15億美元。該工廠將提供涵蓋從QFN和QFP等傳統封裝到FC BGA和FC CSP等先進封裝。
據印度政府估計,這3個新工廠將帶來2萬個高科技崗位,還能再提供6萬個工作崗位。
除了三家本土製造商,印度還引入了美國晶片公司美光。2023年6月,莫迪政府已批准在古吉拉特邦薩南德設立另一家半導體工廠,該工廠由美國記憶體和儲存製造商美光(Micron)投資,後者已和印度政府簽署了諒解備忘錄。美光承諾投資8.25億美元,在印度建設封裝測試廠,用來測試DRAM和Nand產品。算上印度政府的補貼,美光的印度專案能拿到高達27.5億美元的投資額。
9月2日,印度政府又批准在古吉拉特邦建立第5個半導體制造廠。新工廠將獲得印度中央政府330億盧比(約28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支援。官方訊息人士稱,該新工廠的生產能力將達到每天600萬片晶片,服務於汽車、電動汽車、消費電子、電信和手機等多個行業。
此外,美國還將與印度合作建一個半導體工廠。這是美國軍方首次將此類工廠設定在印度,將成為印度首個專注軍事領域半導體裝置需求的工廠。
作為供應鏈的重要一環,為臺積電、三星電子、SK海力士公司和英特爾公司提供裝置的東京電子也在近日宣佈,計劃在印度招聘和培訓當地工程師,為印度公司塔塔電子提供技術服務。
泛林集團去年6月也宣佈透過其Semiverse Solutions with SEMulator3D 將提供一個虛擬納米制造環境,以幫助培訓印度的下一代半導體工程師。
應用材料公司也在去年6月宣佈,計劃在4年內投資4億美元在印度建立一個協作工程中心,專注於半導體制造裝置的技術的開發和商業化。在運營的前五年,該中心預計將支援超過20億美元的計劃投資。
不過印度的半導體扶持計劃也非一帆風順,目前也正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勞資矛盾。韓國三星電子在印工廠正在經歷大規模的罷工,工人們連續數週堵在工廠周圍,他們要求韓國三星印度子公司在3年內將該廠員工平均月薪上調一倍;每週工作時間降至35小時;員工身故時,為保障遺屬生計,允許家屬頂職;向職工子女提供私立學校學費補貼。三星電子則表示,一定程度的漲薪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求工資在短時間內漲到兩倍顯然不可接受。
這一事件也被分析師視為對印度的重大考驗。印媒也開始擔憂“別再毀了印度製造”,認為印度需要一個制度框架保障製造業不被類似罷工所幹擾。
02
越南
近年來,全球半導體制造商一直將目光鎖定東南亞國家,越南已是該地區的主要製造業中心。
而越南也有心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吸引國際資本投資。越南政府最近頒佈了半導體產業到2030年發展戰略和到2050年願景。
越南政府計劃在2024-2030年間擁有至少100家晶片設計公司、1家小型半導體制造工廠、10家晶片封裝和測試工廠。到2050年,越南的目標是擁有至少300家晶片設計公司和完整的自主半導體生態系統,且半導體產業年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
此外,越南政府副總理黎成龍批准“至2030年半導體行業人力資源開發和2050年展望”計劃。力爭2030年培養至少5萬名大學以上學歷的半導體人才,到2050年,力爭滿足越南對半導體產業價值鏈所有工序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越南政府還頒佈了《關於加強半導體晶片、人工智慧和雲計算領域高素質人力資源培訓政府令》,提出政府部門需指導高校和機構研究及建立重點培養半導體、人工智慧和雲計算等領域人才的專門單位,並抓緊完成《2030年半導體行業人力資源開發和2050年願景提案》,主動核查並優先安排半導體、人工智慧、雲計算等與高校和機構人才培養及教育相關的科研專案等。
今年早些時候,越南計劃投資部在公佈的一份檔案中表示,由於缺乏足夠的投資激勵措施,越南錯過了包括英特爾和LG化學在內的跨國公司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在吸引全球科技企業“落戶”方面,越南正面臨著來自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多國的競爭壓力。這可能也是促成此次越南政策出臺的原因之一。
目前,越南已吸引英特爾、ASE集團、三星電子、安靠、高通、ONSemi、瑞薩電子、德州儀器、恩智浦、美滿電子科技、新思科技、韓亞半導體和安沛等外國企業的投資。實際上,在全球資本投資的推動下,越南的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近年來正逐步成形。
但相比周邊競爭對手,越南的半導體人才目前的待遇並不具備競爭力。越南工程師年薪約8000美元,僅為馬來西亞同行的一半左右。而韓國工程師的薪水可達3.4萬美元,中國臺灣地區為4.6萬美元,日本和新加坡更是分別高達5萬美元和6.8萬美元。
越南已經意識到了自身存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並正在帶頭推動培訓更多的工程師。不過,美國國家戰爭學院教授阿布扎表示,越南的潛力與現實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03
巴西
自2023年1月盧拉就任巴西總統以來,巴西政府透過推動國有晶片企業恢復生產、延長並擴大已有半導體支援計劃、頒佈新的支援法案等措施。在盧拉就任的第一個月,巴西政府暫停了對國有晶片製造商Ceitec(國家先進電子技術中心)的清算和私有化程式,推動Ceitec重啟中斷三年的生產。巴西科技創新部批准了Ceitec更新裝置、重建團隊的資金,並將投資新的技術路線。
今年八月份,巴參議院批准關於建立國家半導體計劃的法案,旨在激勵本國半導體生產和應用技術進步。根據該法案,巴半導體產業技術發展支援計劃、《資訊通訊技術法》有效期均延長至2073年。該法案還建立了半導體管理委員會,並授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銀行、研究和專案融資所向該行業提供資金,用於生產基礎設施和生產線自動化投資、國產或進口機械和裝置採購等。
9月11日,巴西總統宣佈將簽署一項鼓勵巴西半導體生產的法律,將每年撥款70億雷亞爾(約合91億元),到2026年總計210億雷亞爾(約合271.68億元),用於刺激晶片和電子產品供應鏈的研究和創新。
04
全球半導體市場競爭加劇
隨著眾多全球南方國家擴大產能和出臺扶持政策,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預計這種競爭將推動創新,提高供應鏈彈性,並有可能降低消費者的成本。
半導體競賽不僅關乎經濟收益,還關乎在技術領域的戰略定位。各國在投資半導體產業的同時,也在投資自己的未來,旨在引領下一波塑造世界的技術進步浪潮。
上個世紀的幾次產業鏈轉移塑造了一批經濟飛速發展的新興國家和地區。這次新一輪的產業鏈轉移勢必會引來南方國家的關注。
不過,半導體產業鏈長且複雜,除了人才培養,還有研發資金、政策支援、市場需求等眾多方面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