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本文為新經濟學家智庫專稿,轉載請註明來源。
本賬號接受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全球科技博弈中的美國佈局:PCAST改革的戰略意義與中美競爭
新經濟學家智庫特約研究員
晶恆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政府一上臺便迅速重組總統科學與技術顧問委員會(PCAST),這一舉措標誌著美國在科技戰略上的重大調整,以期確保其在全球科技生態中繼續佔據主導地位。新版PCAST透過整合來自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的頂尖專家資源,以強化美國在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科學、生物醫藥、先進製造等關鍵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力。特朗普試圖透過重組PCAST構建一個更加高效且目標導向明確的科技政策決策機制。
作為應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競爭對手科技實力崛起的重要佈局,PCAST的重組凸顯了特朗普政府對前沿科技在經濟、軍事和社會等領域影響的高度重視,主要反映在推動基礎研發、大規模投資、高效短期回報,同時還致力於透過減少政策和監管障礙加速技術產業化的步伐。與此同時,這一舉措也顯著影響了全球科技的合作模式與治理結構,或將推動中美科技競爭從部分領域脫鉤走向更廣泛和系統化的博弈階段。本文聚焦PCAST重組的戰略規劃和實施路徑,深入分析其對中美科技競爭以及全球創新格局的可能衝擊,並探討中國在應對此局面時的挑戰與機遇。
PCAST重組:特朗普的科技戰略新棋局
特朗普總統在就任後第四天就迅速簽署行政令重組PCAST,彰顯了科技創新在其新任期戰略中的核心地位。新版PCAST由不超過24名成員組成,包括來自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的頂尖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總統科技助理邁克爾·克拉特西奧斯(Michael Kratsios)和白宮人工智慧與加密貨幣特別顧問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將擔任聯合主席,這一安排凸顯了人工智慧和加密技術在新政府科技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PCAST重組的時機值得關注。特朗普在就任後第四天就簽署了相關行政令,這種迅速行動凸顯了科技創新在其新任期戰略中的核心地位。與前幾屆政府相比,特朗普重組的PCAST更加強調"結果導向"和"基於功績的成就",這可能導致美國科技投資更加聚焦於短期內能產生實際應用的領域。這種轉變可能會加速美國在關鍵技術領域的創新步伐,但也可能引發對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的擔憂。
鑑於PCAST重組剛剛開始,我們還無法透過資料來觀察重組所產生的實質性影響。但從PCAST此前的一系列動作中,我們可以看到理事們對特朗普改組不確定性的憂慮。1月15日,PCAST向時任總統喬·拜登發出了一封告別信,強調了他們認為未來值得關注的科技領域機遇。信中寫道"令人遺憾的是,國會未能在近期撥款法案中支援您(拜登)提出的研發預算申請。這意味著我們未能充分補充維持美國繁榮的‘基礎儲備’",並補充稱"中國政府僅今年一年就將研發支出提高了10%"。此前,理事會在1月10日的最後一次會議上對這些想法進行了深入思考,成員們討論了從近期目標(如利用人工智慧促進科學發現)到長期"登月計劃"式目標(如扭轉氣候變化)等一系列機遇。PCAST 聯合主席阿拉蒂·普拉巴卡 (Arati Prabhakar) 在會議上表示:“任何公共服務階段結束後,當然都會回顧過去,但我認為展望未來也是公共角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既可以看作對拜登政府的期間的一個總結,也可以看作對當下特朗普政府工作的一個喊話。(新增文末知識星球獲取全文內容)
總體來說,PCAST的重組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在科技政策中強調"美國領導力"和"卓越性"的重新定位。新經濟學家智庫認為,新版PCAST致力於推動創新投資,消除官僚障礙,鞏固美國作為科技創新中心的地位。特朗普重組PCAST的舉動,實際上是在重塑美國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即透過將頂尖的學術界和產業界人才納入決策圈,使美國在關鍵技術領域重新確立絕對領導地位。
聚焦關鍵技術:PCAST的戰略重點
PCAST的重組體現了特朗普政府對關鍵新興技術的高度重視。新版PCAST將重點關注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科學、生物技術、先進製造、新能源技術和空間技術等領域。這些領域被視為影響國家經濟和軍事實力的關鍵因素,也是當前全球科技競爭的焦點。特朗普政府希望透過PCAST的指導,在這些領域保持美國的既有優勢。
人工智慧無疑是PCAST關注的核心領域之一。特朗普政府認識到AI對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性。PCAST將為美國製定全面的AI戰略提供建議,包括加大研發投入、培養AI人才、制定AI倫理標準等。特朗普政府已經明確支援了一項有由OpenAI、SoftBank和Oracle等私營企業提出的“星際之門”(Stargate)計劃,該計劃將在美國AI領域投資5000億美元,旨在建設支援AI發展的大規模資料中心和電力設施。這是可能將與1983年裡根政府推出的“星球大戰”計劃有異曲同工之效,不同在於設計的領域更廣、影響可能更深遠。(詳細內容請看,《》)這一舉措與PCAST重組戰略重點高度契合,體現了特朗普政府在AI領域的全方位佈局。
量子資訊科學是另一個PCAST重點關注的領域。量子技術被視為下一代資訊科技革命的核心,PCAST將為美國在量子計算領域保持領先地位提供戰略指導。根據PCAST的建議,早在2020年,即特朗普1.0後期,政府已提議到 2022 年將聯邦政府在量子資訊系統研發上的年度支出增加到約 8.6 億美元,政府計劃投入5億美元建立"國家量子計算使用者設施",為美國科學家提供關鍵的科研資源,並加速量子演算法和應用的開發。時至2025年,美國能源部科學辦公室宣佈撥款 6.25 億美元支援國家量子資訊科學研究中心,旨在根據《國家量子計劃法案》推進量子計算、通訊、感測和材料研究。新經濟學家智庫認為,特朗普在量子領域的戰略是延續而完整的,核心旨在確保美國在量子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併為未來的量子產業發展奠定基礎。特朗普1.0時期提出的量子研發投資目標不僅已經實現,而且在某些方面還超出了預期。當前的投資和規劃表明,美國政府和產業界都認識到了量子技術的重要性,並在持續加大投入。我們應該回顧其此前對量子產業的政策,這將對我們理解和預判其2.0時期在量子產業方面的舉措大有裨益。
生物技術和先進製造也是PCAST重組的重點關注領域。經過重組的PCAST預計將為美國製定生物技術發展戰略提供建議,包括加強基礎研究、促進產業化應用、完善監管體系等。(詳細內容請看《》)其他包括在先進製造領域,重組的PCAST預計將關注如何利用新興技術提升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這些舉措旨在確保美國在生命科學和工業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並推動相關產業的創新發展。
去監管化:PCAST推動科技創新的新思路
特朗普重組PCAST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推動科技領域的去監管化。新版PCAST強調“結果導向”和“基於功績的成就”,這使得美國科技投資如前述更加聚焦於能夠在短期內產生實際應用的領域。其核心目標是透過減少監管來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
去監管化政策可能會加速美國在某些科技領域的創新步伐。例如,在AI和生物技術領域,減少監管可能會促進更多創新產品和服務的快速開發和市場化。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令,撤銷了拜登政府制定的AI監管框架,認為這些規定威脅言論自由並阻礙AI創新。這一舉措進一步體現了特朗普政府透過減少監管來促進科技創新的決心。這些做法有不少支持者。紐約大學媒體技術教授紐曼說:“語言模型涉及的許多內容都屬於言論範疇。對言論發許可,進行事先限制(prior restraint),也就是在說話之前要獲得許可,這與美國的傳統背道而馳。”他還說:“美國式的監管通常沒有歐洲和亞洲那麼嚴格。長期以來,傾向於自由放任或最低限度的監管是美國製度的特點。”然而,這種政策也引發了一些擔憂。批評者認為,過度的去監管可能會導致科技發展失控,帶來潛在的安全和倫理風險。設在舊金山的非政府組織人工智慧安全中心(Center for AI Safety)的總監丹·亨德里克斯(Dan Hendrycks)警告,如果對人工智慧的發展不加任何制約,人類社會將進入一種“極度依賴人工智慧系統”的階段。
重組後的PCAST預計將在這一複雜局面中發揮平衡作用。一方面,它將為政府提供科學建議,以確保去監管化不會危及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另一方面,它也將努力尋找創新方法,以最小化監管對科技創新的阻礙。這種平衡將是PCAST在未來工作中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PCAST重組新格局:全球應對與中國措施
PCAST的重組不僅關乎美國國內科技政策的調整,還將深刻影響全球科技創新格局和國際科技合作態勢。這一舉措展現了特朗普政府對科技領域的重視,尤其是將AI發展視為國家安全問題,在與中國競爭的背景下,這一定位可能進一步加劇中美科技競爭,並推動科技脫鉤趨勢。透過結合出口管制政策和激勵國內投資,PCAST的重組將劍指提升美國在關鍵科技領域的競爭力。重組後的PCAST或將在國際科技標準制定、資料治理和網路安全等領域塑造美國的全新立場。這一變化為美國與其他國家開展科技交流與合作創造了新機遇,也可能引發全球科技治理體系的重構,從而影響國際科技創新的規則與秩序。
新經濟學家智庫認為,面對PCAST重組帶來的挑戰,中國需要制定全面的應對策略。PCAST的重組反映了美國對科技競爭的高度重視。這對中國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需要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同時也要保持開放合作的態度。
堅定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是中國應對的核心策略。面對美國可能的技術封鎖,中國必須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培養原創性人才,提升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水平。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24年中國研發總支出超過3.6萬億元人民幣(約5000億美元),同比增長8.3%。研發支出佔GDP的比重達到2.6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具體到基礎研究方面,2024年投入24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5%,佔研發總支出的6.91%。雖然美國今年具體資料還沒有出來,但參考美國前總統拜登提出的2024財年預算案中,聯邦政府的研發支出預算為2097億美元,比2023財年估計的2008億美元增加了89億美元,增長率為4.4%。中國在增速和總量上都已超越,顯示出中國在科技競爭中的決心。
最佳化科技治理體系也是中國需要關注的重點。中國國家科技諮詢委員會等高層單位應密切關注PCAST的重組過程,借鑑其經驗以最佳化自身職能。具體而言,可以學習PCAST在整合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部門頂尖人才方面的做法,強化跨領域合作機制。同時,應重點關注PCAST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生物技術等前沿領域的戰略佈局,結合中國實際,為國家科技發展戰略提供更具前瞻性和針對性的建議。此外,還可以借鑑PCAST的工作方式,緊跟節點、熱點發布科技評估報告、組織專題研討會等,提高科技決策的透明度和科學性。透過這些舉措,中國的科技諮詢機構可以在複雜的國際科技競爭環境中發揮更大作用,為國家科技創新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援。助力中國在複雜的國際科技競爭環境中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
推動國際科技合作仍然是中國應對科技競爭的重要策略。儘管中美競爭加劇,但隨著美國不斷採取“退圈退群”的姿態,將全球化議題視為次要,中國應抓住這一視窗機遇,堅持開放的態度,積極參與並引領全球科技合作。在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關乎全人類福祉的重大領域,中國更應團結更多的國際力量,透過共商共建共享,推動構建開放、包容和高效的全球科技合作體系,展現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智慧。
完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是中國應對全球科技競爭的關鍵。面對全球人才競爭,中國應進一步最佳化人才政策,創造有利於創新的環境,吸引和留住頂尖科技人才。根據Multiplier的報告,2024年美國公司對跨境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了31%。同時,根據《門戶開放報告》2023/2024 年,透過可選實習培訓 (OPT) 留在美國獲得實際工作經驗的國際學生人數達到創紀錄的 242,782 人,比上一年增加了 22%。其中,尋求 OPT 的中國學生增加了 12%,達到 61,552 名。OPT可被視作國際學生留在美國工作的重要跳板。這反映出人才流動的複雜性,中國需要採取更加積極的人才政策來應對這一趨勢。
結語:在競爭中尋求平衡與發展
PCAST的重組標誌著中美科技競爭進入新階段。面對這一新形勢,中國需要保持戰略定力,既要正視挑戰,又要把握機遇。透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應對策略,中國有望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然而,我們也要看到,這一過程需要長期的努力和戰略定力,特別是在競爭中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堅定開放合作的一貫態度,以全球視野謀求共同發展。只有這樣,中國才能真正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在全球科技創新版圖中佔據應有的位置。■
掃描新增知識星球獲得《小報告》
入群可參加全年至少12場精彩閉門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