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兩年即將步入我們身邊的新技術,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必須佔據一個名額。
衛星通訊,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相信我們不少家友都手持著支援衛星通訊功能的手機。
區別在於,我們即將可以透過手機直接連線衛星,享受超過 100Mbps 的連線速率,就像直接連線地面基站一般上網。IT之家接下來就跟大家一起詳細瞭解一下。
01.普通手機直連衛星,打了通影片電話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 1 月 29 日,宣佈透過衛星在偏遠地區使用普通智慧手機成功進行了全球首個視訊通話。
本週一,沃達豐的執行長馬爾格麗塔・德拉・瓦萊接到了公司工程師羅溫・切斯梅爾的電話。後者當時位於沒有任何網路訊號的威爾士山區。
據IT之家瞭解,沃達豐藉助 AST SpaceMobile 的五顆 BlueBird 衛星,在低地球軌道提供最高可達 120Mbps 的傳輸速度,適用於標準的 4G / 5G 智慧手機。
沃達豐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及 2026 年在歐洲推廣這一技術,為更多使用者提供服務。
02.衛星通訊和衛星通訊,有什麼區別?
我們有些家友可能還記得,去年 11 月華為釋出 Mate X6 摺疊屏手機時,還發布了“三網衛星典藏版”。
而這是“全球首款支援三網衛星通訊的大眾智慧手機”,我們正好可以藉此瞭解一下,都是衛星通訊,到底有什麼差別。
- 北斗衛星訊息
我們熟悉的北斗衛星訊息功能,其實運用的就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的短報文服務。
北斗系統空間段由若干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E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IGSO)和中圓地球軌道衛星(MEO)三種軌道衛星組成混合導航星座。
目前支援北斗衛星訊息的華為手機,甚至在北斗短報文的頻寬下,塞入了傳送圖片的功能。
不過說到底,北斗短報文的頻寬仍然十分有限,該功能主要適合在沒有移動訊號的地區,進行緊急聯絡或求救使用。
- 天通衛星通訊
自 Mate 60 系列開始,華為引入了對天通衛星通訊的支援,支援撥打和接聽衛星電話、自由編輯衛星訊息等功能。
天通一號衛星目前共有 3 顆,均位於距地 36000 公里的 GEO 地球靜止軌道,已經實現了亞太地區全覆蓋。
換句話說,它提供的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所認為的“衛星電話”的服務,在政務、應急、航海等專業領域,滿足特種作業在特殊環境下的通訊需求。
總的來看,上面兩種“衛星通訊”服務,都依賴於高軌道衛星,頻寬十分有限,沒法承載太過於負載的網路請求。
- 低軌衛星網際網路
這裡,我們就要聊到近期火熱的低軌衛星網際網路了。
低軌衛星一般位於距離地表在幾百公里到兩千公里左右距離的 LEO 軌道。
而在低軌上執行的網際網路衛星訊號損耗小,可以提供接近於地面基站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提供超過百兆的連線速率。
但低軌衛星執行速度相對地面執行速度高,所以需要大量衛星組成星座來進行連續覆蓋。
未來,隨著更多網際網路衛星的發射,在飛機、高鐵、遊輪上順暢看影片直播也有望成為現實。
而這個未來,離我們已經相當近了。華為去年在釋出會便宣佈 Mate X6 三網衛星典藏版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啟眾測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功能。
03.從 5G NTN,邁入 6G 時代
3GPP 將所有涉及飛行物體所涉及的網路總稱,包括衛星通訊網路、高空平臺系統、空對地網路以及無人飛行器等,都統稱為NTN(Non 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網路。
在 2022 年正式凍結的 3GPP R17 標準中,正式將 NTN 納入了規範。
比如驍龍 8 至尊版晶片中整合的 X80 基帶,就已經整合了對於 NB-NTN 衛星通訊的支援。
但總體來看,5G NTN 仍然是 5G 後期的一個“添頭”,衛星網際網路真正大放異彩,可能要等到 6G 時代。
在 6G 時代,星地融合的全域覆蓋已是大勢所趨,終端在衛星網路和地面網路的無縫切換將成為現實,6G 網路從系統架構、空口設計上就要考慮星地系統深度融合的需求。
04.上萬顆衛星,覆蓋全球
我國向國際電信聯盟(ITU)申請低軌衛星數量總數已達 5.13 萬顆。其中數量超過萬顆的星座計劃有三個:
- GW 星座
GW 星座由中國衛星網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星網)牽頭,共計規劃發射 12992 顆衛星。
其中 GW-A59 子星座 6080 顆,分佈在 500-600 千米的極低軌道;GW-A2 子星座 6912 顆,分佈在 1145 千米的近地軌道,目前已經進入批次發射階段。
IT之家曾經報道,去年 12 月,低軌 01 組 10 顆衛星已經成功發射。
-千帆星座
千帆星座“G60 星鏈”計劃是由上海等長三角 9 大城市共同打造衛星網際網路產業叢集,預計到 2030 年底實現 1.5 萬顆衛星提供多業務融合服務。
“千帆星座”目前已經完成三個批次組網衛星的發射任務,同時第四批組網衛星發射也在緊張籌備中。
相較於傳統工藝定製一顆衛星約需兩三個月,G60 衛星數字工廠年產量可達 300 顆衛星,最快 1 天就可以生產一顆,預計到 2026 年工廠可實現每年 500-600 顆衛星的產量。
- 鴻鵠 - 3
上海藍箭鴻擎科技有限公司向 ITU(國際電信聯盟)提交的預發資訊(API)檔案顯示,“鴻鵠 - 3”星座計劃在 160 個軌道平面上發射共 1 萬顆衛星。
除了以上所述,我國還有包括銀河航天、國電高科等都在籌劃自己的網際網路衛星星座專案。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低軌衛星網際網路也會成為重要的基礎設施,讓我們無論身處哪個角落,都能隨時隨地保持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