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最怕的五件事是什麼?
不著急,且聽眼哥細細道來。
大街小巷的Yam Sing,
Heng Ong Huat!
先從過年說起。
這幾天,新加坡大街小巷經常聽到人們大聲吆喝“Yam Sing”! “Heng ah! Ong ah! Huat ah!”
都在喊啥啊?英語不像英語,華語不像華語......
(李顯龍用閩南語祝大家“發發發!)
經常聽到人說,新加坡人講的英語叫Singlish——把英語English的“E”換成代表新加坡Singapore的“S”,就成了獨特的Singlish,也就是“新加坡式”英語。
(在新加坡的人們用各種方言拜年)
那麼,什麼是Singlish新加坡式英語?李光耀、李顯龍講的也是Singlish嗎?是不是每個新加坡人講的英語都是Singlish?
當然不是。即便帶口音,就像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吳作棟,李光耀就曾經嫌他閩南語口音重,但從他口裡說出來的,是語法、詞彙正確的英語,並不是Singlish。
帶口音本身不是問題,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人講的英語都帶口音,哪怕倫敦以外地區的英國人,也並不一定說倫敦腔英語。如果純粹以“帶口音”來界定,連美國英語、英國其他地區英語都不標準。
什麼是Singlish?
那麼,什麼才是“Singlish”?我的看法是,由於受到本地其他語言的影響(有人說是“汙染”),在“英語”當中,出現詞彙、語法轉換,以致說出來的話與標準英語差別甚遠,甚至只有本地人才聽得懂,那才是Singlish。
在新加坡,對Singlish的形成產生最大影響的,主要是漢語放眼何馬來語,當然,也有一些是印度淡米爾語的影響,但不多。
在漢語方言當中,對Singlish影響最大的,大概就是閩南語。
閩南語一度是新加坡“國語”
原因很簡單,在早年的新加坡社會,最廣為通行的語言並不是英語,也不是華語/普通話,而是閩南語。
這主要是新加坡華人以閩南方言社群為最大社群,排第二的潮汕社群,其實用語也屬於閩南語的次方言。這兩個社群合起來,佔了新加坡華人社會的六成左右,對新加坡社會乃至用語影響深遠,是意料中事。
每年八月,新加坡總理都要進行國慶群眾大會,這是新加坡每年最重要的政治演說,沒有“之一”。
李顯龍的國慶群眾大會,親自用馬來語、華語/普通話、英語進行。但,李光耀在早年,六七十年代,雖然也用馬來語和英語,但基本不用華語/普通話,而是用閩南語。從這個例子就可以見到閩南語在早年新加坡社會的重要性。
好了,現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例子,看看Singlish當中有哪些是閩南語。
Lim jiu bojio
“lim jiu”是閩南語“飲酒”,“bojio”也是閩南語,“sai”是閩南語,“kena”是馬來語,是“打中”、“擊中”的意思。
這一整句,翻譯成普通話,就是“去喝酒也沒邀(我),屎人一個!”
Mai tu liao
(賣塗料????)
“mai tu liao”是閩南語。
整句話翻譯成普通話,就是“快啦,不要拖延了”。
在街邊停車,沒繳停車費,被稽查員開罰單。如果自己是司機,就會感嘆一聲:“Auntie lai liao, jialat liao”
“Auntie”是英語,即“大媽”之意。由於大多數停車稽查員是中年女性,所以用“Auntie”為代稱。
“jialat”是閩南語,字面意義是“吃力”,引申為“糟糕”。
這句話的意思是:“稽查員來了,糟糕了”。
不過,同樣個場景,但是自己不是司機,被開罰單的是別人的車,那麼感嘆就不一樣了:“Auntie lai liao, ho say liao”。
“Ho say”是閩南語,大概可以寫為“好勢”,與“paisay歹勢”相反。“好勢”的意思大概等於“好的發展”。
因此,這句話“Auntie lai liao, ho say liao”可以翻譯為“稽查員來了,太好了”。
幸災樂禍。呵呵。
Paisay! Paisay!
跟“好勢”對立的是“歹勢”,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paisay”,有幾層意思,包括“抱歉”“不好意思”“靦腆”等等。
“Sorry, bad traffic jam, I will be late for ten mins, paisay!”這句話可以翻譯為“抱歉啊,堵車堵死了,我會晚到十分鐘,不好意思!”
Sibei Sian!
再看這個例子:
老闆命令週末加班,只能感嘆:“weekend also kena OT, sibei sian”。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週末也得加班,非常鬱悶。
Chiong!
工作進度不行,老闆來催促,說:You had better chiong, otherwise you surely miss the deadline.
“chiong”是閩南語,“衝”,也就是“衝刺”的意思。整句話翻譯為:你最好趕緊衝刺,否則肯定要誤了期限。
Bochap!
同樣在職場,有個懶漢,整天偷懶、摸魚。老闆說:You so bochap, how to give you bonus?
“bochap”是閩南語,字面意思是“不理睬”“不聞不問”,引申為“不主動”。整句話可以翻譯為“你這麼懶,怎麼給你獎金?”
Cheem
上課時,老師教的內容聽不懂,說:“Today’s lecture very cheem, I catch no ball.”
“Cheem”是閩南語,“深”;“catch no ball”是“掠無球”,也就是“抓不到球”,可以想象兩人在玩球,對面一人把球拋過來,你抓不到,失手。
整句話可以翻譯為“今天的課很深奧,我聽不懂”。
據說,“掠無球”是新馬一帶的說法,在閩南老家並不存在這個片語。
Kaypoh
鄰居家裡吵架,你很好奇,跟家裡人討論起來對方在吵什麼。這時,家裡人說“That’s their family problem, why you so kaypoh?”
“kaypoh”是閩南語,字面意思是“家婆”,由於舊時候中老年婦女在家無所事事,喜歡家長裡短打聽各種鄰里小是非,因此,“家婆”引申為“多管閒事”。
這句話可以翻譯為“這是他們的家事,你這麼愛多管閒事幹嘛?”
Siao
再看看下面這個:
某人到餐館,點了很多菜。友人說:“Siao, how are you going to eat five burgers in one go?”
“Siao”是閩南語,意思是“瘋”。整句話意思是:瘋了嗎?你怎麼可能一口氣吃完五個漢堡?”
Swee
閩南語當中,單音節的詞也有一些,例如下面這個例子:
“我男朋友願意給我辦個生日趴,swee lah。”
“Swee”是閩南語,“美”的意思。“lah”是語氣詞。
整句話的意思是:我男朋友願意給我辦個生日趴,美事一樁!
反過來,可以用“buay swee”(不美)來造句,例如:“你生日趴請了這麼多人,就是沒請我,buay swee lah”——“不美啦”,意思就是“你TM太不夠朋友了”。
大家猜,“swee”這個詞在什麼場合用得最多?
對了,就是在運動比賽中,比如男足進了個漂亮的球,球迷大喊:Swee lah!”
如果丟球了呢?很容易——kena sai!
忘了“kena sai”這個片語什麼意思的,答案請上樓翻。
喜歡用疊字片語
閩南語喜歡用疊字詞,比如:
兩個月前,我在路上碰巧聽到兩個馬來女子在對話,其中一個說“no worry, tomorrow zun zun 7am I will be there.”
“zun zun”是閩南語,意思是“準時”,但用了疊字,“準準”。整句話意思是“不必擔心,明早七點我準時到”。
新加坡人最怕的五件事
好了,現在來說說新加坡人最怕的五件事——閩南語稱為“五驚”,簡稱“5K”。
第一K:kiasu
蘋果推出新款手機,很多人前去排隊。有人埋怨“So early you go queue up? So kiasu ah!”
“kiasu”是閩南語,“驚輸”“怕輸”。不用多解釋了吧?
(排隊進餐館的人群。圖源:新加坡眼)
第二K:kiasi
“Go KL only, you buy so high travel insurance? Kiasi ah?”
去個吉隆坡罷了,你買這麼高額的旅行保險,怕死啊?
第三K:kiaboh
kiaboh, 就是“怕無”,也就是擔心人有我無。
“CDC voucher everyone will get lah, don’t need to kiaboh”,意思就是“政府發的購物券每個人都有啦,不必怕拿不到”。
第四K:kiabor
“bor”是妻子,kiabor就是怕老婆,懼內。
“Everything his wife says, he surely dares not challenge, sibei kiabor”,翻譯為普通話就是“老婆說的每一句話,他都不敢反對,十足的怕老婆”。
第五K:kia chenghu
“chenghu”是閩南語“政府”,kia chenghu就是怕政府。
“Why you so kia chenghu? Chenghu say wear mask, you die die must wear mask?”,翻譯成普通話就是:“你怎麼這麼怕政府?政府說戴口罩,你死活都一定得戴口罩是嗎?”
Singlish好玩吧?大家一起來玩唄!
ABC丨編輯
HQ丨編審
免責宣告:
1.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屬於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註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影片直播
新加坡眼旗下影片號你關注了嗎?
點選下面影片,檢視更豐富的內容!
直播等你來看,點選下方預約起來!
跟進新加坡時事,點選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