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第 66 屆格萊美頒獎典禮了,今年也是蠻熱鬧的。
光是報名階段粉絲們就已經吵得不可開交,主要的炮火戰區來自於 KPOP 圈。
今年有大量發行新作的韓團報名格萊美,據不完全統計就已經有:BTS、Newjeans、aespa、STRAY KIDS、TWICE、FIFTY FIFTY、TXT 、NCT、SEVENTEEN等等。
有的團一報一大把,有的團出道好幾年還在報最佳新人獎(當然,格萊美最佳新人獎的規則跟單純的出道年限並不完全劃等號),也難怪粉絲們集體看熱鬧,甚至還搞出了幾個話題:
#kpop勇闖格萊美##到底有多少韓團報了格萊美#。
還有粉絲說:“有點理解那些知名大廠看我簡歷的感覺了。”(林蕭你...)
emmmm,雖然大家百家爭鳴爭了一大圈,但最後結果倒是一致的:團滅。
不過倒不用覺得難過,其實 KPOP 這些年還是輸出了不少好作品的,繼續保持這樣的良好勢頭,相信很快我們就能在格萊美上看到那些熟悉的身影。
那麼今年提名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呢?
首先要提到的是SZA,這次她憑藉新專輯《SOS》收穫多達 9 項提名,領跑本屆格萊美頒獎禮,不知道這次她會拿下多少大獎呢?
再說到拿下了 6 項提名的Taylor Swift,去年一整年黴黴可謂動作頻頻,不僅巡演大獲成功,還有新專輯、重錄專輯、新電影。
特別隨著《Midnights》被提名為 2024 年格萊美年度專輯,Taylor Swift正式和世紀傳奇 Barbra Streisand 並列成為格萊美歷史上年度專輯提名次數最多的女歌手。
而 Lana Del Rey 也獲得了多達 5 項格萊美獎項的提名,其中更是包括年度歌曲、年度專輯兩大重量級獎項。
如果這次她能獲得任何一個獎項,都會成為她從業以來的第一座格萊美獎盃。
去年爆紅的《芭比》絕對是近期各大頒獎禮上勢頭最勇猛的電影,就連格萊美這種音樂圈頒獎禮也不例外,本次直接提名 8 個獎項,其中還包括了年度歌曲和年度製作兩個通類大獎。
更誇張的是,在“視覺媒體最佳歌曲”入圍名單中,《芭比》直接在五個提名裡佔了四個位置。
除了關注音樂外,對於磅礴來說,還有一個特別的獎項我每年都會留意,那就是格萊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
是的,比起各種音樂流派的獎項來說,對唱片包裝進行表彰顯然更加小眾。
但小眾不代表不精彩,反而隨著這幾年大家對於專輯包裝高漲的興趣,比如那些一次迴歸有十幾個版本可選的韓專,或是那些五顏六色的限量黑膠,讓專輯設計的可能性越來越多,讓設計和音樂有機結合,帶來更多方位的感官體驗。
而這個獎項近年來時常會出現來自我們寶島臺灣的作品,像是 2022 年時,李政瀚、於薇兩位設計師就憑藉為《八歌浪》實體專輯做出的設計,拿下了這一大獎。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屬於我們寶島臺灣的首座格萊美獎盃,可謂意義重大。
去年的格萊美上,資深設計師蕭青陽和他的女兒蕭君怡則憑藉《Beginningless Beginning》實體專輯的設計,再次拿下大獎。
而這已經是蕭青陽設計師第 7 次入圍這一獎項,終於在今年獲獎。
他過往設計了包括周華健《江湖》、陳綺貞《時間的歌》等等上百張實體專輯,這一大獎可以說是對他多年成果的極大肯定。
而今年,又有兩位來自寶島臺灣的設計師作品入圍這項大獎,如果再次獲封,這就將會是寶島臺灣連續三年拿下該獎。(突然有點緊張)
話不多說,來看看今年這幾張提名格萊美的專輯有多好看吧!
東西方藝術的融合
《即興貳拾壹 Cadenza 21》
先來看看這兩張來自於寶島臺灣的作品。
第一張《即興貳拾壹》是一張由多位民族音樂家共同參與錄製的即興國樂合輯,其歌曲中涵蓋了 11 種樂器和 2 種不同的演唱方式,作品本身其實就非常有意義和藝術性。
而為了進一步凸顯這份人文藝術性,專輯設計的形式也是不走尋常路,請來了紙雕家鄭星慧進行紙雕設計,透過同樣具備民族藝術特徵的紙雕,來讓聽眾未聞其聲就能感受到其音樂特質。
不過紙雕只是呈現形式,當你開啟這本專輯,你會發現它絕不僅是有精美的紙雕而已。
隨著專輯的展開,你會發現這些紙雕畫並不是像我們平時那種翻閱的畫冊,而都是相互連線的,這一靈感其實來自於 18 世紀的 paper peepshow (紙製西洋鏡)。
在這裡簡單給各位科普一下,paper peepshow一般是由多層紙板製成,並將這些紙張剪成一個場景中的多個平面剪影,透過前後位置的差異和手部拉開時的延展性,自然形成一種隧道般的縱深感,極具立體感。
而這本專輯中 paper peepshow 的場景,則全部來自於歌曲中採用過的樂器,在 paper peepshow 的另一面,設計師們也細緻介紹了這些樂器和背後的故事。
不得不說,除了技術難度大外,要在如此有限的篇幅裡放入那麼多樂器和場景,對任何設計師和製作匠人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
用手電筒窺見設計
《遷徙 Migration》
《遷徙》這張專輯的設計同樣很厲害,設計師正是開頭給大家介紹的 2022 年獲獎者於薇設計師,這張專輯也是歌手葉穎和於薇的二次合作。
作為一張討論“家”、“歸屬”的專輯,設計團隊和歌手本人其實最開始想要透過設計成一封家書的形式,來傳達音樂理念。
前者的設計理念當然足夠貼切,不過如今我們看到封面上類似羅盤的設計卻提供了音樂之外更廣闊的視角。
羅盤意為尋找定位和自己的關鍵字,也正象徵了尋找歸屬的概念。
開啟內頁,裡面還有會動的插畫。
插畫內容來自於歌手本人所寫的寓言故事《魚鳥》,而這個寓言故事本就是講的能量和形式轉換的概念,透過如此特別的形式呈現,本就是讓寓言故事得以直接展現。
更可貴的是,這些插畫還能和音樂產生聯動。
你可以邊聽音樂一邊用手電筒照光去看插畫上的細節,整個過程影象和音樂結合,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體驗感。
同時,專輯內附中文、英文、客語字,幫助全世界愛音樂的朋友們能夠體會其中意境。
就連專輯所採用的材質、排版都經過團隊的認真校對,材質都是往最貴的挑選,可以說是一本十分值得珍藏的作品,就連歌手本人都說:
“這是《遷徙》最完美的肉身。”
一場歡快的紀念
《Electrophonic Chronic》
這是一張非常有紀念意義且誕生很坎坷的專輯。
樂隊 The Arcs 在 2015 年發行首張專輯《Yours Dreamily》出道,彼時就頗受歡迎,隔年便登上了 Coachella 音樂節表演。
原本他們在 2015 年巡演期間就已經宣佈第二張專輯正在製作中,但意外的是,樂隊成員 Richard Swift 突然離世,加上隨之而來的環境影響,導致新專輯計劃一度擱淺。
直到如今,我們才正式迎來樂隊二專《Electrophonic Chronic》,而在專輯中,也依舊收錄了離世成員 Richard Swift 參與創作的作品。
故事很沉重,但你可別認為這是一張悲傷的專輯,事實上,專輯內容是快樂的,正如主唱 Dan Auerbach 所說:
“This new album is all about honoring Swift. It’s a way for us to say goodbye to Swift, by revisiting him playing and laughing, singing. It was heavy at times, but I think it was really helpful to do it.”
誰說告別就一定要悲傷呢?快樂地說再見未嘗不是一種勇敢。
為了繼續傳達這一專輯理念,組合也是特別邀請到了自出道以來一直合作的南加州藝術家 Omar “El Oms” Juarez 與他們共創。
這次二專的整體視覺,是藝術家 Omar 在參加完洛杉磯東部舉辦的新歌首演時所手繪出的。看似即興,實則充分傳達了這張專輯帶給人的第一印象,豐富多彩,絢爛迷幻。
插畫上特別選擇了打火機這一男孩們的貼身物,並且寫上了樂隊成員的名字,小巧思十足。
而在專輯內頁中,Omar還特別為 Richard Swift 創作出了一張漂亮的海報。
而以此 era 所推出的限量版本專輯,也特別遵循了這一設計理念,讓這份絢爛多彩多了許多詮釋。
除了專輯本身外,樂隊還以此視覺為主,推出了不少衍生產品,包括專輯封面上的那個打火機,也真的給實現出來了。
當然,他們賣的不是打火機,而是打火機盒子。
能有一個藝術家和音樂人有著如此密切且持續的合作,這本身就是美學的惺惺相惜。
官方二創 粉絲狂喜
《Gravity Falls》
這張專輯其實是動畫片《重力瀑布》的原聲帶,這個動畫不是那種給小朋友看的內容哈,它其實是奇幻冒險片,圍繞兩個孿生兄弟在一個奇怪的小鎮上不斷探險的故事。
其實《Gravity Falls》的原聲帶專輯早在 2020 年就已經宣佈推出了,之前的版本長這樣:
而現在的版本,無疑完全的改頭換面。
比起前作大多是從動畫片中尋找元素來填充專輯包裝,這次你完全可以看作是團隊對動畫片進行了二創。
雖然這張專輯的包裝上沒有什麼新奇的東西,但這一系列充滿了故事性的複雜插畫設計已然足夠讓人印象深刻。
插畫來自於藝術家GhostShrimp,後者也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大方分享了自己創作這些插畫的靈感。
作為一名不折不扣的《重力瀑布》粉絲,他從中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元素,並以此講述了一個獨特的故事,並藉由這個故事帶出了大量主要動畫形象,最終構成了這五彩斑斕、天馬行空的專輯設計。
對於粉絲們來說,你能夠拿著專輯細細欣賞這幅連貫的插畫,而你也絕對能夠被那些眼熟的動畫人物給驚喜到,絕對是相當值得收藏的作品。
不止是這次的格萊美提名,前不久專輯還拿下了今年 Making Vinyl Packaging Awards 的 BEST IN SHOW 獎項。
各位覺得載譽而來的《Gravity Falls》能否再度獲獎呢?
收集日常的瑣碎
《Stumpwork》
前面的專輯可以說是大多都很費心費力費時的作品,但有的時候用上一點獨特的小巧思,也能讓人眼前一亮,比如《Stumpwork》的包裝。
說來也挺有趣的,明明叫 stumpwork 立體刺繡,但專輯視覺基本跟刺繡沒啥聯絡。
如果你也這麼想,那就錯咯。
事實上,這張創作於居家時期的專輯,本就是想引導人們專注於生活當中,不論是刺繡還是肥皂上的頭髮,都是面對日常瑣事所誕生的小趣味。
而為了和封面上的理念形成進一步的呼應,翻開專輯內頁設計,你還能發現更多生活的小細節。
比如那些擺放整齊的香皂:
又或是像印花毛巾一樣的歌詞本:
全都是從生活中汲取的靈感,那麼平凡又那麼獨特。
當然,我知道肯定會有不少朋友覺得這個封面多少有點讓人不適,但事實就是如此,枯燥乏味的日常中,總會有這些不斷出現的掉髮和灰塵,面對它們、解決它們,才能優雅地繼續生活。
當然,如果你確實無法接受,超有態度的 DRY CLEANING 也給各位提供了別樣的選擇,一張鏡面封面的版本:
好吧,既然在座的各位不想看見我們的毛髮,那各位還是照照鏡子看看自己什麼樣吧!(我開玩笑的
為拍封面企圖燒“家”
《The Art of Forgetting》
下面這張專輯和前者基本誕生於同一時期,不過後者顯然內心要煎熬太多了,因為除了受環境影響外,Caroline Rose還失戀了。
凡事親力親為的 Caroline Rose 不僅大量參與到了編曲和專輯製片中,更親自操持起了專輯設計。
我認為這張專輯的包裝最亮眼的地方,也正是因為她的親自參與,讓包裝與所有音樂和視覺形成不可替代的完整性。
一如名稱,這張專輯無論是音樂概念還是藝術設計,都完全是圍繞回憶展開的。
專輯封面上,歌手愜意地坐在一張紅絲絨單人沙發上,穿著看似不搭卻足夠舒適有態度的服裝,而她背後的空間正燃燒著熊熊大火。
雖然是 P 的火光,但她起初還真的打算把佈景給燒了,唯一說服掉她的理由是,著火的時候控制不好光線。
身後空間是仿造的她家客廳。
這張拍攝起來有點瘋狂到危險的照片也充分印證了這張專輯的創作背景,彼時的她正經歷一場痛苦的分手,而她在這天崩地裂的心境中,顯得是如此的渺小脆弱。
更特別之處在於,這張照片的靈感其實來自於幾年前 Caroline Rose 朋友給她拍的一張拍立得,當時她也是坐在一張紅沙發上。而 Caroline Rose 也是早在專輯完成前,就已經決定了要以此作封面。
為什麼要如此強調封面設計,一方面是這張照片本身就創意十足,另一方面它也是 Caroline Rose 大量花費心思的地方。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這要歸功於她作為書籍封面設計師的父母,是他們告訴了她“ 100%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而內頁也依然從她家尋找靈感——來自於她貼在牆上的便利貼,上面寫的都是她對於那段難熬時間的思考。
我自己很喜歡典藏版的專輯設計,這個版本的專輯封面採用的是雙凸透鏡封面,從不同角度看過去會有種裸眼 3D 感。
而且這個版本還會附贈一盒定製火柴盒,除了直接和封面主題相關,大家也可以趁著心情不好像她一樣把房子給燒了。(開玩笑啦
好了,看過了今年的六張專輯設計,問題來了,你覺得今年大獎會花落誰家呢?歡迎在評論區裡分享你的推測噢。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所有者,文字為博主原創。
本期文字助理:Qu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