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道,知名作家瓊瑤今(4日)下午1時22分許,在淡水區住家內輕生身亡,終年86歲。
瓊瑤的63歲兒子表示,母親留有遺書,交代秘書中午回家看看,入屋後才赫然發現瓊瑤已在房間內輕生。
秘書見狀立即通知119,但救護人員抵達時,發現瓊瑤已無呼吸心跳,明顯死亡,因此未將她送醫。
瓊瑤多部小說作品被改編為膾炙人口的電影或電視劇,包括《還珠格格》、《一簾幽夢》,在華人世界享有盛名。
然而,這位86歲的才女,卻在今日選擇了結束自己的人生,留給書迷無限緬懷。
她的社交媒體更新了一則“遺書”:
“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 希望年輕的你們,經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
瓊瑤,本名叫陳喆,小名叫鳳凰,是一個在戰火紛飛與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中成長起來的女孩。
她的童年四處漂泊,從四川到湖南,再到廣西,11歲時才在臺灣定居下來。
她的童年滿是動盪不安。
她自己的人生就如同一部“瓊瑤劇”。
青少年時期感情受挫,婚姻裡也歷經不幸;
事業上到達過巔峰,最後卻孤獨地與愛人告別。
她就像一隻涅槃重生的鳳凰,在不斷重生中探尋生命的意義。
瓊瑤的文字陪伴了一代人,她描繪出人們內心對愛與自由的渴望。
這位“瑪麗蘇文學”的鼻祖,用自己的一生表明浪漫與孤獨能夠並存,溫柔與堅強可以同在。
2019年平鑫濤去世後,瓊瑤選擇花葬的方式送別這位陪伴自己大半輩子的伴侶,同時也開始思考自己的歸宿。
瓊瑤的遺書中提到:“生命是偶然的,死亡是必然的……為何我們要為‘誕生’而歡喜,卻為‘死亡’而悲傷呢?”
她的文字裡透露出一種灑脫的哲學態度。
對她而言,死亡並非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故事的最後一筆,而這一筆她選擇自己來書寫。
她還告誡年輕人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不過是生命的磨礪。
她的坦然讓人們反思:對於一個在生命最後時刻仍能掌控命運的人,我們該用怎樣的眼光去評判呢?
2021年,她在公開信中明確表達了對死亡的態度:“絕不插鼻胃管、不需要急救措施,只求死得快、死得好。”
她的坦然與清醒讓人既敬佩又不捨。
一個為無數人書寫愛情與人生的作家,最終以最自我、最有尊嚴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故事。
她以“編故事”的視角看待自己的生命,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符合她風格的結局。
瓊瑤是“瑪麗蘇文學”的鼻祖,她的作品如《一簾幽夢》《還珠格格》《煙雨濛濛》等,塑造了一個個熾熱、純粹、甚至不計後果的愛情故事。
瓊瑤的第一段婚姻是和文學愛好者慶筠結合。
兩人有過短暫的幸福時光,之後便是漫長的貧窮和爭吵。
稿費微薄,每天的伙食費僅有7塊錢,就連包子都能成為爭執的焦點,真可謂是“貧賤夫妻百事哀”。
在婚姻裡,瓊瑤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堅持寫作。
她的稿件逐漸受到歡迎,長篇小說《窗外》發表後,瓊瑤一夜成名。
而丈夫慶筠卻因為自己創作停滯並且沉迷賭博,把失意都發洩在妻子身上。
瓊瑤的第二段婚姻是和皇冠雜誌社社長平鑫濤的結合。
平鑫濤當時是已婚之人,不過他不僅在事業上支援瓊瑤,還成為她情感的依靠。
儘管外界爭議不斷,但這段關係伴隨了瓊瑤一生,從愛情到合作,直至2019年平鑫濤病逝。
瓊瑤的人生中經歷過兩次自殺。
16歲那年,由於成績不好,她吞下了一整瓶安眠藥,想要逃離這個讓她感到無助的世界,幸運的是被搶救過來,之後便開始用文字與世界對抗。
18歲時,正值青春最敏感的時期,瓊瑤陷入了一段註定沒有結果的師生戀。
她愛上了中年喪偶且比自己大25歲的國文老師。
這段感情濃烈而熾熱,讓她的人生首次燃起文學的火花。然而,這段感情最終以悲劇收場。
在母親的強烈干涉下,這位老師被解聘,瓊瑤再次服下安眠藥試圖告別這個充滿失望的世界。
她的作品《窗外》就來源於這段經歷,並且成為她文學生涯的起點。
多年後,《窗外》不僅是她的成名作,更是一代女性在情感與社會禁忌間掙扎的象徵。
在她的筆下,有在大雨中痴痴等待的情人,有不顧一切的追愛者,也有忍受痛苦卻依然執著的女性角色。
在浪漫的表面之下,她的文字其實蘊含著對孤獨和冷酷的深刻洞察。
她描寫愛情的美好,也不避諱愛情中的痛苦;她推崇女性自主選擇,卻也刻畫了很多被壓抑的女性命運。
無論是書寫愛情,還是選擇死亡,她始終保持了對生命的掌控權。
如今,她終於以自己的方式告別世界,為屬於她的劇本畫上了句號。
作者:薇刊編輯部·兔兔,文章首發於公眾號:VIKAN薇刊(ID:kawa01)。薇刊,讓千萬人看見美好生活。
↑越扒越有?↑
↑求錘得錘?↑
↑不會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