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翻新的自建房,才知道罵她做的漆器衣櫃“真醜”的人有多蠢
沉寂三年,李子柒的迴歸,盛大且壯麗。
三連更死忠粉狂喜,連外網都像過年。
但好房君沒想到,帶著非遺手藝迴歸的李子柒,還是捱罵了。
先是“漆器衣櫃不好看”的通告滿天飛,接著#李子柒“漆”字比劃錯誤#上熱搜。
更離譜的是,有網友逐幀分析,指出李子柒新影片擺拍痕跡過重。
要不說“三年未見,網際網路大變天”呢。
網友開始批判李子柒,李子柒也不再執著於做個網紅。
她的迴歸,到底意味著什麼?
復更後,李子柒連更三條。
不誇張地說,這三個影片好房君反覆看得包漿,一幀都不願錯過。
依然是李子柒式的詩意,畫面堪比國家地理。
在清晨的山頂,迎接紫氣東來。
在雛菊盛開的花田,忽感夏日已至。
在落葉凋零景象裡,耳邊傳來秋風掃過的“唰唰”聲。
在飄雪的深夜,燈照小院,倚靠窗頭,身邊有家人。
觀眾跟著李子柒的影片,走過春夏秋冬四季。
也見證了一箇舊衣櫃,在她的雕刻下,折射出國之漆器的非凡。
回頭麒麟,栩栩如生。
透明大漆下的金箔紋樣,在燈光的折射下,發出隱秘的光彩。
網友一聲驚歎,還未迴轉,李子柒又更新了自己搭建的衣帽間。
她說:
“很多年以前,就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衣帽間。我想要它是坐落在森林裡的,周圍有花海,還可以躺在衣帽間的沙發上看星星……”。
於是,她真的給自己造了一個森林裡的衣帽間。
扛竹子,鋸木頭,劈竹片。
動作利落,神色果斷。
上屋頂,搭房梁,鋪草蓆。
幹起活來,一個人比一個工程隊還能頂。
眼看著荒蕪的柴房華麗變身。
滿園鮮花盛開,掛滿綾羅綢緞,恍如世外桃源。
旋轉的竹門,藤編的座椅,還有老樹樁點綴的全身鏡。
一切取自大山,又融于山林。
而上一秒還在砍木頭的女子,下一瞬便長髮披肩,坐在窗前擰細絲,纏花繩。
更新的第三支影片中,李子柒用蜀錦做裙,用絨花做首飾。
從染色,到定型,一步步醞釀。
所謂“歲月靜好”,變得具像化。
最後,她穿著蜀錦做的長裙,帶著絨花製成的花環,彈著鋼琴,唱著《如願》。
三年間的心路歷程,無需多言。
唯有她對非遺的熱愛,在歌聲裡娓娓道來。
在更新的影片評論區裡,有人描述迴歸後的李子柒:
“不僅有個人,還有家國,不僅有現代,還有傳統。真美好。”
是了,還是最初的李子柒。
她想要的,就去親手實現。只要她說,就一定會做到。
為了完成大漆影片,她花兩年時間學習漆器工藝,14分鐘幀幀如畫,而美麗的背後代價巨大。
第一步,是割漆。
想要收穫質量好的大漆,就要在盛夏時節,去山裡找漆汁飽滿的漆樹。
踩著木梯,爬至二三十米高,用小刀隔開樹皮,刀口成月牙狀,生漆緩緩流出,蚌殼插在樹幹上,接住滴落的汁液。
一至兩小時後,方能收漆,既考驗細心,還消耗耐心。
割漆人裡有一句話“百里千刀一斤漆”,說的就是割漆人為了好漆,而付出非一般的努力。
李子柒在割漆這一步,吃盡了苦頭。
漆樹帶毒,生漆接觸到皮膚後,會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皮膚紅腫如溼疹,癢得人抓心般難受。
第一次幹這活,李子柒和團隊不設防,回家後幾人都腫成了豬頭。
頂著全身過敏的症狀,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一次又一次入山林,才收滿大漆這一珍貴的原材料。
至於雕刻的步驟,對人的手藝要求極高。
割漆、制胎、上灰、上漆、雕刻漆面、鑲嵌、彩繪、脫胎、推光……每一步都容不得一點差錯。
一件漆器的完成,短則百日,長則數年。
在熬過默默無聞的日子後,滿心歡喜,結果往往不如人意,李子柒的第一件大漆,便是以失敗告終。
看到只有金線紋理,卻沒有閃光效果的麒麟,李子柒衝到洗手間,崩潰大哭。
她一邊給漆器老師打電話,一邊陷入自我質疑的情緒。
“老師等我哭完安慰我,說自己做漆50年過敏了50年,而這樣的失敗在老師傅裡也很常見,要敬畏失敗,不要放棄。”
咬咬牙,推翻重來,於是她又花了三個月,才有了大家在影片中看到的成果。
如此高質量的輸出,正是李子柒三年空白仍無法被替代的原因。
當別人急著用短影片變現的時候,她願意花三五年做一件事,不被流量裹挾。
她以一年四季作為尺度,丈量中華文化的脈絡,堅守文化傳承的使命。
為了學習木活字印刷,她拜師學藝,前後花了三個多月,練到手指痛得發抖。
為了復刻繅絲工藝,她一天睡兩三個小時。
為了還原古法制鹽,她親自跑到鹽城自貢,跟著老師傅一起,恨不得整日泡在鹽缸裡。
正如央視對她的點評:“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不誇張地說,大部分的海外網友是透過她的影片,認識中國文化。
瞭解一顆稻穀,如何而來。一杯茶葉,為何飄香。
認識絹花、蜀繡、木活字印刷等中國非遺。
在二十四節氣中,感受中國人獨有的儀式感。
在李子柒油管的評論裡,少有爭論,大家拋開國籍和出身,暢談文明的五光十色。
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對她影片裡的內容充滿好奇,併發自內心地表達對異國文化的尊重。
這便是文化傳播的力量,厚重,卻很純粹。
李子柒,早已擔起了文化傳播的重任。
停更的三年間,李子柒有了更多時間去做這件事情。
她不怕被遺忘,相反,她可以不被打擾地沿著非遺傳承人的步伐,追尋文化的脈絡。
她拜訪了一百多位非遺文化傳承人,學藝、談藝。
“以前去拜訪這些手藝人就是為了學技能,現在有更多時間聽他們講故事。明白了傳統文化不僅是高大上的標籤,更多是煙火尋常。”
2018年,她曾拍攝藍印花布的影片,為此前往南通拜訪該手藝的傳人——王振興。
老人雖子孫滿堂,卻無人繼承這一手藝。
80多歲的王師傅,今年再次見到李子柒,說不出的高興。
現在,他的孫女幫他做設計,產品變得更時尚了,來買的年輕人也更多了。
這一變化,令李子柒欣喜,也讓她更迫切地想為老手藝做些什麼。
就像她說的“傳統文化就像垂暮老人”,歷經歲月沉澱的美麗,需要被看到,值得被看到。
三年時間,早已讓李子柒對非遺的愛變得更深沉。
當網友逐幀分析“擺拍痕跡過重”時,李子柒製作的14分鐘影片,播放量早已破億,每一秒都對得起觀眾的眼睛。
當外界還在紛紛擾擾地討論“李子柒成品美醜”時,她實實在在地用兩年時間,親手完成一件漆器。
當媒體還在關注“李子柒能夠被替代”時,她早已跳出所謂的自媒體網紅標籤,期盼百花齊放:
“我的作品是否還獨樹一幟,重要嗎?”
如此大格局之下,她站在文化傳承者的角度,期待更多人加入,集眾人之力量守護傳統文化。
這個時代,需要更多像李子柒這樣的表達者,踏實做事,不忘初心。
優質的文化不會斷代,好的網際網路表達者歷經千帆,歸來仍是王者。
同樣的道理應用在設計行業,亦如是。流行的趨勢聞風而動,而選擇適合自己的房屋設計,才能陪伴久久。
這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挖掘優質內容,讓好的設計持續發光,希望我們都能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