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自1983年首播以來,已經陪伴國人度過了數十個春節。對於很多人來說,看春晚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一種情懷。太多人是看著春晚長大的,春晚承載著太多的意義,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春晚文化”。
雖然大家對春晚有情懷, 但是隨著大家欣賞水平的提高,這些年對春晚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吐槽春晚的人越來越多,節目質量參差不齊、缺乏創新等都是春晚被吐槽的原因。
春晚看完了,相信很多觀眾也是在邊吐槽邊觀看中度過除夕時光 ,翻看網友的吐槽,觀點大同小異。
這些年春晚節目形式單一、廣告植入過多都成為老生常談的話題, 不過今年的春晚又被網友發現新的缺點,希望在以後的春晚中,不要出現這些缺點了,考慮下觀眾的眼睛吧!
第一個槽點:滿屏全是人
春晚作為全國人民共襄盛舉的節目,熱鬧、喜慶是其重要的特點之一。開場歌舞節目作為春晚的序幕,往往需要營造出一種宏大、震撼的氛圍,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和激發大家的節日熱情。
所以開場的歌舞節目,通常會有諸多的表演嘉賓,只有這樣才會起到震撼到作用,今年的開場節目《如意舞步》再次呈現這樣的效果。
除了蘇有朋、陳偉霆、張藝興之外,李明啟李雪健兩位老藝術家的出現,也讓人眼前一亮,大量的舞蹈演員伴舞,也為節目增添了熱鬧的氣氛。開場的節目出現滿屏全是人的情形,還是讓觀眾能夠接受的。
只是讓人意外的是在後續的節目中,很多節目的風格依舊是“人海戰術”,節目中都出現了很多表演嘉賓,讓觀眾看春晚,有一種在集市的感覺,當舞臺上聚集了大量的表演嘉賓,場面過於擁擠和繁雜時,可能會給觀眾帶來一種視覺上的壓迫感和審美疲勞。
第二個槽點:小品成大品
本以為歌舞節目滿屏都是人,讓人看著很累之外,沒有想到語言類的節目亦是如此,第一個小品節目《借傘》,最初看到有趙雅芝葉童之外,還是挺期待節目的。
看了節目之後,才發現這兩位前輩只是特邀嘉賓,真正表演的嘉賓大多數都是年輕的藝人,統計了下參加這個小品的節目,總共藝人有18個。
很多網友調侃,今年春晚看的不是小品節目,而是大品節目,一字之差,就看出問題所在了,如果只有一個節目是這樣,那是純屬巧合,但是在別的節目中再次出現這樣的問題。
當看到喜劇歌曲《妥妥的》,觀眾還是挺期待的,感覺算是一個創新的型別,大家都好奇,如何將喜劇與歌曲融合在一起。
節目的創新是好的,但是這檔節目的表演嘉賓多達24位,很多演員雖然在節目中出場了,但是表演的時間太短暫了,並沒有給觀眾留下太深的印象。
看了春晚的語言類節目,雖然很多節目的立意是很好的,主創創新,但是沒有做到精簡,想要給太多演員表現空間,反而最終的效果是每個人都如曇花一現,並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個槽點:文體不分家成空話
過去看綜藝節目,尤其是春晚這種大型的文藝節目,觀眾都會說一句話,那就是“文體不分家”,春晚作為全國性的文化盛宴,透過融合文學、藝術、體育等多種元素,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
這種“文體不分家”的現象不僅豐富了春晚的表現形式,也體現了對文化多樣性的尊重與包容。在過去的春晚中,除了影視演員歌手之外,也會邀請一些體育運動員參加。
對於2025年春晚,很多觀眾最初還是很好奇有哪些體育運動員參加節目的,因為在2024年是奧運年,中國體育健兒取得優異的成績,出現了很多現象級的體育明星。
之前很多媒體報道全紅嬋將參加春晚,然而並沒有,全紅嬋缺席之後,張雨霏領銜幾位運動員與歌手陳奕迅一起合唱了歌曲《孤勇者》。
過去的春晚都是文體不分家,為什麼今年的春晚不能多邀請一些體育明星呢?平時的各種文藝晚會和綜藝節目,已經給歌手影視演員提供太多表現的空間了,為何春晚還要給他們這麼多空間,不能給體育明星一些機會呢?
也許有人會說體育明星,不是專業的歌手演員,但是別忘記春晚不是競技類的節目,即便他們在節目中表現不專業,相信觀眾也會喜聞樂見不會介意的。談談你看這屆春晚的感受,有哪些方面覺得是遺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