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思如
今年的春晚,有的人看了,有的人沒看。不過,看不看其實不重要,因為看也看不出什麼來。
相比之下,大家的評價卻值得看看:
首先,說“一眼沒看”的人很多,另外就是“看不下去,以至於換臺關機”的人也不在少數:
今年春晚,一眼沒看[捂臉]
我一眼都沒看
開啟電視剛好是直接關機
看到岳雲鵬上臺,我就換了個動物世界的頻道看,覺得不那麼鬧心了
建議岳雲鵬別上春晚了
為什麼劉謙又來了?
其次,有人說這場春晚的核心是催眠:
感謝cctv春晚,太精彩了,我多年的失眠治療成功,晚上9點不到居然睡著了。
春晚顛覆了我的認知,原來時間過的如此之慢,太煎熬了。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可看性和內容性太差了,藝術如果脫離了人民,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節目挺安全,涼白開連個泡都沒有
一場資本的盛會,老百姓的想法不重要。
收視率98.75%,滿意率99.99%
捨本逐末——除了沒內容,啥都有:音樂,燈光,舞美,科技,樣樣不缺。
畫面精美、內容乏味。
大投入、大製作、大主題、大追求、大尷尬
1分的內容,兩分的表演,10分的特效。
還不如一個省臺的春晚,還是搞對外招標吧
味同嚼蠟!不如把辦春晚的錢拿來辦一場焰火晚會,普天同慶!
沒有一首能流行的好歌,沒有一個逗笑的相聲小品,結論:失敗!
演員、節目、內容中心思想等都完美地避開了歡樂這個低階趣味
去年的剩菜,今年在鍋裡熱了熱,又端上來了。
不知什麼時候起,春晚居然成了一個笑話!
或者,是由於春晚已被資本裹挾?
廣告滿天飛,一片銅臭味!
資本砸昏央視,流量擠走藝術。
對於大家的評價,有人說是“觀眾口味刁了,眾口難調”。
其實不是觀眾口味刁了,也不是眾口難調,而是春晚的方向錯了、出發點錯了,結果焉能不錯?
春晚應該是為老百姓服務的,不是為圈子、利益集團服務的!
如今,老百姓都不關心“宏大敘事”了,老百姓要的是接地氣,而不是什麼高大上!
春晚應該接地氣,什麼是地氣?老百姓的生活日常和社會民生,就是地氣。
但,觀眾卻沒有看到“接地氣”,問題出在哪裡?
主要是搞春晚的那些人,日子過得太好了,根本不知道普通人是怎麼生活的。
他們用想象中的“幸福”來定義百姓的生活,卻不知這種定義本身就可能成為一種傷害。
當農民工在工地吃著簡單的年夜飯,看著電視裡光鮮亮麗的“幸福”表演,這種對比只會加深他們的失落感。
春晚應該是讓觀眾一起開心、一起感動的節目,而不是一場看著熱鬧、卻跟百姓沒啥關係的表演:一群富人給窮人表演幸福。
如果實在做不到,那建議以後還是別再搞春晚了,畢竟,老百姓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有提問、交流和發文需求的朋友,可加入我的知識星球(星球號:38351947)
思如哲思
關注普通人的「生存處境」,思考更好的「人生出路」。作者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