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系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目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迴圈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
如何提振居民和企業部門對當前至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包括對就業、收入的信心,是推動經濟加速向好的關鍵所在。
居民和企業部門預期偏弱,直接體現在主動加槓桿意願不足,社會融資規模主要依靠政府債務支撐,總體債務增速以及通脹均處於歷史上較低的水平。
一方面,2021年至今,居民槓桿率從62.2%小幅上升至63.8%,而2023年三個季度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分別為0.3%、-0.7%和-1.2%,已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
儘管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有利於緩解居民部門提前償還房貸意願,但房地產行業整體下行,房價與成交量低迷,疊加居民部門信心偏弱,居民部門信貸增速短期內難有改觀。
另一方面,企業端部門受益於整體偏寬鬆的流動性和裝置更新改造貸款等結構性工具,債務規模維持正增長,但增速不斷下滑。
這反映出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的有效需求不足,放緩了經濟復甦的節奏。
從歷史上看,如果經濟面臨嚴重外生衝擊或者內生結構性矛盾,但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和應對,一旦居民和企業部門形成長期的悲觀預期,則居民和企業在獲得收入或利潤後不再增加消費和投資,而是主動還本付息,降低自身的債務負擔或增加以存款為代表的無風險資產。
合成謬誤會導致“資產縮水、債務收縮”,對房地產和資本市場都有不利影響。
我國經濟面臨高質量發展的訴求,人口老齡化、房地產和地方債務風險防範化解對宏觀經濟調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期,央行宣佈今年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表明逆週期調節政策開始發力。
那麼本次央行降準,意味著什麼,有哪些影響呢?
(1)降準有助於平滑月末、春節前資金面,同時彌補長期資金缺口。
一方面歷年春節取現金規模約在1.5萬億元左右,另一方面2023年以來的基礎貨幣缺口持續由MLF和逆回購填補。此次降準有助於呵護跨年資金面以及彌補長期資金缺口。
(2)釋放積極的政策訊號,提振情緒。
國常會提出“要採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著力穩市場、穩信心”。降準配合“央企市值管理”、“設立信貸市場司”、“支援地產融資”等政策一併出臺,短期有望提振市場信心。
(3)適時降準配合後續財政政策發力,同時緩解銀行息差壓力,或為降息釋放空間。
本次降準幅度迴歸0.5個百分點,一方面是貨幣政策積極配合維持流動性寬鬆,為財政政策發力做準備,令一季度的專項債和國債能得以儘快發行;
另一方面是呵護銀行淨息差,為後續降息留下一定空間,同時,釋放長期穩定資金有利於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增強銀行資金配置能力以支援信貸。
此外,對支農支小的定向降息有助於引導低成本資金支援重點領域發展,或能為實體部門降低成本。
整體而言,本次降準幅度超預期,配合定向降息有助於維持流動性寬鬆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擴大實體經濟的貸款需求,短期或可提振權益市場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