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囂張的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最近可謂麻煩纏身,他有意在印度複製在中國大陸的成就,然而印度財團正步步緊逼,讓郭臺銘感受到了威脅,由此迫使他轉身迴歸中國大陸。
回顧郭臺銘的事業,當年郭臺銘在中國臺灣創立的鴻海根本不入流,與早已發展壯大的諸多中國臺灣代工廠差距非常大,他看到繼續在中國臺灣發展已很難有趕超前輩的希望,而當時中國大陸剛剛改革開放,非常歡迎投資者,郭臺銘於是到了深圳投資。
隨後郭臺銘在中國大陸獲得了諸多優惠政策以及廉價的土地等,富士康迅速發展,特別是鄭州富士康的發展更可以看出大陸對他的成功幫助有多大,富士康決定在鄭州設廠後,鄭州富士康工廠僅僅2年時間就完成建設並招募30萬工人。
對比之下,富士康於2019年在印度設廠代工生產iPhone,至今近4年時間才擁有3.5萬員工,與中國大陸的發展速度根本無法相比。
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還面臨諸多困擾,屢屢失火,工人經常停工,工人不願加班,生產效率低下,生產的iPhone良率低至五成,讓富士康蒙受了鉅額的損失,如今更讓郭臺銘感受到威脅的就是印度財團的霸道。
與富士康一起前往印度設廠的,發展2年時間才擁有1萬工人,就被印度財團瞄上,最終緯創被迫賣身給印度財團,失去印度工廠之後,今年蘋果分給緯創的訂單僅有1%,僅能聊以自慰。
不過印度財團並未就此止步,日前傳出訊息指印度財團計劃收購另一家代工廠和碩在印度設立的工廠,考慮到印度財團在當地的影響,恐怕和碩最終也難逃厄運,被迫賣身將是最終的結局。
相比起緯創、和碩,印度富士康的規模更大,更被印度財團視為肥肉,在其他代工廠陸續被收購後,富士康未來也難逃被收購的結局,這恰恰是郭臺銘所擔憂的結果,這已讓郭臺銘對於投資印度頗為猶豫。
相比之下,富士康、緯創、和碩當年在中國大陸發展的規模大得多,緯創在中國大陸的工廠曾經達到8萬人,而緯創依然擁有工廠的主導權,對比可以看出這些中國臺灣的代工廠在中國大陸得到的優待。
正是在印度的遭遇,讓這些代工企業充分認識到中國大陸的優越性,曾經揚言說給大陸賞飯吃的郭臺銘也低頭了,早前富士康就在鄭州富士康設立新事業總部,顯示出郭臺銘重新將事業重心放在中國大陸。
不過如今中國大陸已擁有完善的產業鏈,類似富士康的代工廠如比亞迪、立訊精密等已經崛起,這些本土代工廠完全可以替代富士康,立訊精密還拿到了蘋果最高階的iPhone15Pro max的訂單,證明立訊精密在技術方面完全不輸富士康,對富士康的需求反而不如以往。
這就是時移世易了,富士康以為中國製造離不開它,然而中國製造的成功是諸多行業的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富士康卻以為自己無比重要,高看了自己,面對市場的變化以及印度的遭遇,或許郭臺銘已經後悔莫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