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鑑於公司和保薦機構撤回上市申請,上交所決定終止蜂巢能源在科創板的IPO申請。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今年上半年,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中,蜂巢能源的裝車量位居第六,屬於國內主要的電池廠商之一。
因此,蜂巢能源的額IPO終止,不僅對於公司自身,也對於整個動力電池行業都釋出了一個警示的訊號。
蜂巢能源扭虧短期無望
為了能夠完成IPO,在過去一年時間裡,蜂巢能源就先後進行了四次融資。在尋求IPO上市前,其估值已經接近600億元。但是從其所披露的財報資料來看,蜂巢能源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營收和虧損同步增加。從2019年到2022年,蜂巢能源的營收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一樣,呈現快速上漲的態勢,從9.292億元快速增長至99.704億元。但是蜂巢能源並沒有享受到國內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帶來的紅利,其虧損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扭轉,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從-3.26億元一路擴大至-22.56億元,4年累計虧損高達44.365億元。在這種情況下,蜂巢能源就成為長城控股身上所揹負的一個比較重的負擔。
毛利率水平落後於同行。從毛利率來看,蜂巢能源過去四年的毛利率表現並不穩定,分別是6.64%、0.89%、3.23%及4.57%。即便是在2022年,毛利率水平依然未能達到2019年的水平。
更不要說和寧德時代、國軒高科這樣的國內一線電池企業15%左右的毛利率水平,蜂巢能源還存在比較明顯的差距。過低的毛利率水平代表的是蜂巢能源在研發和製造領域的投入,沒有被很好地攤薄,其在定價方面並沒有利用過往幾年國內電動車市場的快速增長佔有先機。
長城汽車佔比較大。最近幾年,雖然蜂巢能源開拓了不少長城汽車以外的客戶,像零跑、理想、嵐圖、以及領克、銀河這樣的吉利系品牌,都選擇了蜂巢能源的電池,但是長城汽車對於蜂巢能源營收的貢獻率始終沒有低於過50%。
IPO終止影響巨大
根據蜂巢能源的招股書顯示,這次IPO原計劃募集的150億元資金,將分別用於常州、湖州、遂寧的蜂巢能源動力鋰離子電池專案,以及蜂巢能源研發中心建設專案(無錫)、三元高能量密度電池及系統開發專案、“二代”無鈷正極材料、無鈷電池及系統開發專案、“短刀”電池及系統開發專案以及新型電池開發專案等。
這次IPO暫停,就意味著蜂巢能源需要從其他投資人那裡來尋找新的資金來源,否則這些新專案將難以為繼。作為蜂巢能源最主要的控股股東,長城控股也好或者整個長城系當下需要將所有的資源都投入到新能源整車專案上,來為自己擴張新能源汽車銷量甚至是電動車銷量提供支援。
因此其自然無力或者也沒有必要對蜂巢能源持續進行大額投入。而考慮到當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過剩的產能來看,如果沒有比較大的技術突破,現在已經很難吸引到投資人的大筆注資。
蜂巢能源需要找到自己新的定位
隨著IPO程序的終止,短期來看,蜂巢能源的很多投資專案都將不得不被暫停。而這種暫停對於蜂巢能源來說可能並不是一件壞事。
一方面,當下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產能過剩嚴重。寧德時代的產能利用率都只有60%左右。如果2024年國內電動車市場沒有大幅增長,那麼持續釋放出來的產能將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的情況。所以蜂巢能源放緩甚至暫停某些新的工廠建設,能夠更好地來控制企業的產能空置率,避免虧損進一步擴大。
另外一方面,從蜂巢能源自身來看,其正好藉著這次IPO終止的機會來重新梳理一下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在電動車剛剛興起的時候,電池企業握住了整車企業的命脈。
在不少公開的論壇上,甚至爆出了整車企業給電池企業打工的說法。但是經過過去兩三年的佈局,國內絕大部分整車企業都已經構建起了比較完善的電池供應鏈。它們不僅為自己引入了兩家甚至更多的電池企業到自己的體系內,形成一種內部競爭,同時國內不少整車企業都在紛紛自研電芯。
尤其是那些體量較大的車企,像廣汽埃安、吉利極氪、長城、哪吒、蔚來等,都有自己的佈局。這就使得蜂巢能源未來要去承接長城系之外主機廠訂單的難度越來越大。
如果長城汽車在電動車市場上沒有太大的起色的話,那麼僅僅以長城現有的電動車體量,很難讓蜂巢能源在體量上繼續擴大。
蜂巢能源終止IPO,讓國內動力電池行業在2023年劃上了一個不怎麼讓人滿意的句號。2024年,電池企業怎麼走將存在更大的變數。在行業快速增長時期過後,如何尋求夾縫中的生存將會是對每一家電池企業的巨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