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個字 閱讀時長:6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發現價值講述生活
不止於此。
這幾天,大家都在關注兩個事:
1、以舊換新補貼,10月國內社零超預期。
2、出口退稅取消或調低,減少海外補貼。
這是一個明顯的政策轉向,坊間解讀為:
從補貼國外轉向補貼國內。
這麼理解也是可以的。
我們知道,出口退稅的目的很明確:
給出口企業退稅,可以增加企業的競爭力,錢退到企業手裡,企業有兩個選擇,可以擴大再生產,也可以把稅抵扣到價格裡,透過降低價格來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等於這筆退稅退到了外國消費者那裡。
但是,這幾年情況有所不同了:
一則是中國製造企業的競爭力已經很強了,全球唯一的全品類供應鏈,價格已經透過成本和效率降低了,不需要再透過退稅來補貼。
另外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國產商品物美價廉,海外關稅也加起來了,特別是上臺之後,你退稅他加稅:
稅沒有補貼給消費者,全補貼給外國海關部門了。
這相當於直接給對方送錢了,對企業對出口都沒有好處的事情,當然不幹了。
但是,減少出口退稅的影響不止於此。
- 2 -
除了退稅補貼不划算之外,還有幾個原因。
1、去產能
看看這次取消和減少出口退稅的行業,鋁銅、光伏、電池等,都是產能過剩的嚴重的行業。
這些年,在各地方投資加持下,這些行業都逐漸過剩,而且開始內卷,取消出口退稅,也可以達到去產能減少內卷的目的。
一些靠補貼的企業,該出清就出清吧。
2、鼓勵出海
對於光伏和新三樣等行業,外國限制的比較嚴厲了,不止是美國,歐洲也祭出了重拳。
所以:
與其國內靠補貼內卷,不如出海去競爭。
現在東南亞、印度和墨西哥都是熱門的出海地,歐洲部分國家也是新能源汽車的投資目的地,甚至某國產電池巨頭放話:
只要特朗普允許,他們願意去美國建廠。
好的企業,最終都是走向全球的,完全不需要靠出口退稅補貼。
3、補貼國內
這是最重大的政策轉向。
我們查了一下:
2023年的出口退稅補貼是1.8萬億。
要知道,這次以舊換新總量只有3000億,而且大頭用在了裝置更新上,用在居民汽車和家電是小頭, 不過 已經 極大拉動了 社零 消費。
也說明了貿易摩擦和產業鏈重構的當下:
補貼國內的效果比補貼國外更好。
所以,政策轉向一點都不奇怪。
結語
特朗普歸來之後,經貿和地緣再平衡已經啟動。
在經貿上:
一方面,當然要繼續拓展外需。
比如上週末,。
從2020年貿易摩擦和產業脫鉤以來,中國已經陸續在歐美以外的市場進行開拓:
中東、中亞、非洲和南美。
幾個峰會和論壇都是以經貿為主的,當然也帶有地緣目的。
一方面,則是把內需放在更重要位置。
,還是這次取消補貼國外,或者是此前的以舊換新補貼國內。
當然,未來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增加居民收入,調節初次分配、加大居民福利兜底。
這段時間,社會層面也發生了很多事情,令人擔心又後怕,也說明了國內微觀層面需要修復,居民需要政策呵護。
政策轉向是有內外各種因素共同推動的。
當然是好事,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有一個好訊息:
10月各項經濟資料公佈,主要經濟指標回升。
簡單彙總了一下:10大經濟指標全部回暖。不容易啊,其中不少指標已經連續跌了十幾個月了,這是不是說明在一攬子政策刺激下,經濟終於止跌回穩,實現全面復甦了呢?
可以繼續閱讀:
就這樣。
10個朋友讀過 樓市
500個點贊 樓市
閱讀10萬+ 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