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石飛月 盧曉 北京報道
儘管去年四季度PC行業和自身業績都出現回春,的經營壓力卻越來越大。近日,該公司公佈的2023年財報顯示,營收和淨利潤均遭遇下滑,並對2024年一季度給出了一個悲觀的業績預期。
多年來,英特爾在CPU領域的霸主地位毋庸置疑,但AMD孜孜不倦地“挖牆腳”,近兩年其市場份額受到嚴重威脅,不得不也去挖別人的牆腳,致力於成為“六邊形戰士”,一個方向是幾乎被獨霸的GPU市場,另一個是臺積電佔據最大優勢的晶圓代工業務。
去年大模型產業在全球的爆火,更讓英特爾的危機意識大大增加。該公司市值已經遠遠落後於其它幾家晶片大佬,截至當地時間1月29日收盤,英偉達、AMD和臺積電的市值分別漲到1.54萬億美元、2873億美元和6067億美元,而英特爾的市值已經跌到1854億美元。
堅守老本行
資料顯示,2023年全年,英特爾實現營收542億美元,同比下降14%;淨利潤17億美元,同比下降79%;毛利率為40%,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
這是英特爾連續第二年業績遭遇大幅下滑。2022年,英特爾實現營收631億美元,同比下降20%;淨利潤為80億美元,同比下滑60%。
作為英特爾最大的“現金奶牛”部門,負責PC業務的客戶端計算業務群(CCG)的收入下滑是造成英特爾整體業績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CCG業務營收在2022年大幅下滑23%,2023年下滑8%。
2020年-2021年,受線上教育以及線上辦公的帶動,需求本已疲軟的PC市場被打入一針強心劑,市場規模大幅增長,英特爾CCG部門在2021年創下營收紀錄,出於樂觀預期,大部分產業鏈廠商都在那兩年逐漸提升晶片庫存水位。
然而,2022年-2023年,“宅經濟”需求減弱,PC市場的熱度迅速回落。Counterpoint Research公佈的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PC出貨量為2.86億臺,相比2021年的3.41億臺有了大幅下滑,下滑幅度達15%;IDC資料顯示,2023年全球PC出貨量為6710萬臺,同比下降2.7%。
與此同時,企業庫存卻還維持在高位,其中就包括英特爾。英特爾執行長帕特·基辛格去年曾透露,艱難的環境導致晶片庫存過剩。
英特爾的市場份額還遭到AMD等競爭對手的蠶食。據Mercury Research公佈的資料,AMD在CPU市場(不包括物聯網和定製矽)的總份額從2021年的23.3%上升到222年的29.6%,而英特爾的份額從2021年的76.7%下降到2022年的70.4%。
令英特爾欣慰的是,全球PC市場在2023年下半年有所回暖,其第四季度業績也有所改善。資料顯示,英特爾2023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154億美元,同比增長10%;淨利潤為27億美元,實現扭虧為盈,上年同期淨虧損7億美元。CCG部門營收為88億美元,同比增長33%。
IDC對2024年的PC市場給出樂觀預期,產業內都將AI PC作為今年的突破口。英特爾預計今年PC市場將會整體擴大,AI PC出貨量可達約4000萬臺,並已經針對AI PC推出了晶片產品。2024年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覽會(CES)期間,英特爾推出完整的酷睿第14代桌上型電腦處理器家族,並預計今年將推出750多款配備英特爾酷睿和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的機型,而到2025年,酷睿Ultra將為超過1億臺PC帶來人工智慧特性。
不過,英特爾給出的2024年第一財季業績指引並不樂觀,預計這一季度營收將達到122億美元-132億美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42.5億美元。基辛格強調,2024年第一季度的疲軟前景只是“暫時的”,因為“新產品和業務的勢頭和興奮仍然強勁”,預計2024財年“每個季度的營收和每股收益將實現連續和同比增長”。
發力新賽道
在CPU領域的市場地位被日益威脅的同時,英特爾不敢躺在金山上吃老本,不斷向其它領域伸長觸角,尤其是GPU、晶圓代工等賽道。
雖然英特爾是CPU領域的佼佼者,但在GPU領域,英偉達才是真正的“王者”。而這幾年高效能伺服器市場的高速發展,以及去年AI大模型的大火,讓英偉達賺得盆滿缽滿,英特爾也坐不住了。
2023年,英特爾資料中心和人工智慧業務群營收為155億美元,同比下滑20%,與英偉達資料中心部門大幅增長的業績形成鮮明對比。
於是,英特爾馬不停蹄地追趕英偉達的步伐。《華夏時報》記者就最新的GPU研發進展采訪了英特爾方面,截至發稿,對方未給出回覆。
有訊息稱,英特爾將於2024年上市用於深度學習和大規模生成AI模型的第三代英特爾AI加速器Gaudi 3,Gaudi 2和英偉達H100處於同一梯隊,Gaudi 3在上市之後,對標的是英偉達H200加速卡。
聽起來,英特爾GPU的技術水平已經直逼英偉達,但通訊高階工程師、戰略規劃專家袁博不這麼認為,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英特爾短期內對英偉達還形成不了威脅,從當前英特爾的GPU技術指標以及和主流AI場景的適配程度看,英特爾和英偉達都相差甚遠。
“2023年在大模型的驅動下,英偉達佔據了壟斷的地位,英特爾想要對英偉達形成挑戰,不僅要在工藝、算力等硬體技術指標追上英偉達的能力,更需要在生態上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英特爾想要在某些AI領域對英偉達進行替代,那麼替代過程中會存在巨大的重新適配工作量,這都是該公司面臨的挑戰。”袁博說。
英特爾另外一條發力賽道則是晶圓代工業務,近些年這一部門的業績增長飛快。2023年第四季度,其代工業務營收為2.91億美元,同比增長63%;2023年,其代工業務的營收為9.5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03%。
近期,業內關於英特爾晶圓代工的訊息也是甚囂塵上。1月26日,英特爾宣佈已實現基於業界領先的半導體封裝解決方案的大規模生產,其中包括英特爾突破性的3D封裝技術Foveros;另據媒體報道,英特爾近日還與聯華電子達成新的晶圓代工合作協議,兩家公司將合作開發針對高增長市場的12奈米工藝平臺。
面對臺積電、三星等晶圓代工界的先行者,英特爾能有多大出頭機率呢?
在袁博看來,英特爾發展晶圓代工業務最大的優勢是可以依託自身在晶片產業的優勢,形成自身產業鏈閉環,利用自身晶片在設計和使用中的有益經驗持續最佳化圓晶代工工藝,同時工藝的提升能夠反哺提升自家晶片的競爭力,把技術掌握在自身手裡,在目前不確定的國際形勢以及全球化分工模式存在風險的情況下,解決自身的晶片生產可延續性危機。
“英特爾涉足圓晶代工,會改變全球圓晶代工產業的格局,但是不會對晶圓代工市場格局造成重大的影響,未來是AI時代,晶片是技術底座,全球產業對晶片旺盛的需求會持續。”袁博說。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