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任子青
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盪調整,為應對市場變化,私募積極調整投資佈局。
近日,在 年度策略會上,仁橋資產創始人、投資總監夏俊傑對2023年的投資操作進行了回顧與反思,同時介紹了2024年的投資思路,對地產、消費、科技、醫藥等板塊逐一分析,為投資者帶來新的思考與啟發。
基金君為大家梳理了以下要點:
1、投資就是要時刻對市場保持敬畏。
2、人在順境中很難成長,而在逆境中才能學會反思,成長進步。
3、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不行,這隻有事後才能知道。
4、投資應該按照大機率的事件去做佈局。
5、換手率並不是越低越好,換手率過低往往也說明一些問題。
6、對我國地產行業的中長期交易總額無需過度悲觀。
7、用逆向策略在科技行業裡面做投資,本身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8、相信未來一定會好,對未來充滿信心。
2023年四個反思
“投資就是要時刻對市場保持敬畏。”在回顧2023年投資備忘錄時,夏俊傑總結為“喜憂參半”。去年看對了兩個方向,一是看好低估值,特別是“中特估”的行情,二是認為新能源行業會經歷洗牌和出清的過程,目前來看都已經得到印證。但同時也看錯了兩個方向,預想的情況並未發生。
在會上,夏俊傑十分坦誠地總結過去一年的投資得失,並在四個方面進行反思。
反思一,先入為主的樂觀與應變能力的不足
夏俊傑表示,無論經濟還是市場都有著更復雜的執行規律,過於簡單的邏輯造就了先入為主的樂觀基調。他更是坦言,“應變能力不是仁橋的強項,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夏俊傑直言,仁橋的換手率一直是偏低的,但換手率並不是越低越好。2023年仁橋的換手率在此前的基礎上至少下降了50%,換手率過低往往也說明一些問題,例如組合結構過於倚重某一兩個邏輯,或者組合缺少自下而上的配置,以至於沒有太多的交易。另外,受制於規模以及策略的原因,在意識到問題的時候也很難做出較大的改變。
未來,在保持更高敏感度的同時,要做好模組化設定,熟悉更多的資產類別及探索不同策略與工具。
反思二,對尾部風險的重新認知
尾部風險本質上是一種流動性風險。夏俊傑表示,一直以來認為尾部風險更多存在於中小市值公司中,但很多時候風險恰恰體現在大市值的公司中。大市值股票的尾部風險,實際上是機構被動贖回壓力造成的。
反思三,科技行業的短板依然存在
夏俊傑坦言,用逆向策略在科技行業裡面做投資,本身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科技行業不太符合均值迴歸的規律。在一個創新具有偶然性、長期競爭格局不穩定的行業中,逆向策略有先天的困難。
他表示,去年在科技行業有兩個比較好的機會,一是2023年初AI浪潮來臨,二是去年下半年華為概念相關的消費電子行業。雖然選對了行業,但投資的股票表現不是特別突出,主要是因為低估了該公司在景氣下行過程中盈利的波動性以及整個港股市場的波動情況。
反思四,地產、傳統優勢行業表現欠佳
“地產行業其實已經連續兩年給我們造成負貢獻。目前來看,我們對地產行業的投資肯定是失敗的,錯誤的本質是搞錯了這個行業的主次矛盾。”夏俊傑說道。
夏俊傑認為,地產行業的主要矛盾是其作為一個成長了20年的行業,一旦進入中期調整,這個調整的幅度會超越市場預期,而行業集中度、公司估值、政策等因素都不是主要矛盾,而是次要矛盾。地產行業一旦步入拐點,將會提供非常好的風險收益,只不過無法確定拐點在哪個時刻出現。
2024年投資展望
過去兩年,小市值股票整體跑贏大盤,夏俊傑認為,其核心原因是資金供求的問題,但簡單地進行線性外推是危險的,目前以上證50、滬深300為代表的大市值股票顯著低估。未來在一個偏低增長的時代裡,分紅是非常重要的,從全年來看,上證50、滬深300這樣的一些低估值的指數可能會表現得更好。與此同時,成長的機會仍然是存在的,但是獲取收益的難度在增加。
談及地產板塊,夏俊傑認為,結合美國地產週期來看中國的地產走向,對我國地產行業的中長期交易總額無需過度悲觀,但在成交結構方面,一手房和二手房的交易量會出現此消彼長的過程。參考美國等成熟市場,相信中國的地產行業在經歷調整並度過拐點之後,相關公司會收穫一個非常大的漲幅,這也是仁橋依然保留地產及相關產業鏈配置的核心原因。
“消費不僅僅是收入的函式,更是預期的函式。”對於消費行業,夏俊傑表示,只要對未來的信心有所提振,消費會迎來邊際改善。而網際網路其實是消費裡面的一個很重要的載體,目前網際網路板塊整體被低估,2024年網際網路板塊會有比較好的修復機會。
另外,對科技企業的投資大概會遵循兩個思路,對於國內的科技企業,聚焦公司產品的創新週期及客戶結構。產品的創新週期其實是在考察產業的趨勢如何,客戶結構實際上是在考察這家公司的質地。對於海外的科技企業,會跟蹤有定價權、格局穩定、引領創新的全球龍頭。
在增量佈局方面,夏俊傑表示,未來可能會繼續增加醫藥行業的配置。他認為,未來醫藥行業中最確定的一類資產是在中國老齡化階段中有確定收益且總量向上的品種,這也是仁橋目前配置醫藥行業的最核心持倉。
另外,醫藥行業中的高估值成長股,在經歷近兩年的估值壓縮後,進入到了一個合理區間,這類公司值得重新審視,未來會在這類資產中自下而上尋找相關標的。
2023年,港股市場波動明顯。夏俊傑坦言,去年仁橋在港股是負收益,但未來對港股的投資還是會堅持。他認為,現在無論是估值還是分紅收益率,港股市場都更具吸引力。一旦市場迎來拐點,對港股的判斷可能會更清晰。
在倉位調整方面,仁橋作為逆向策略的踐行者,一直都遵循“三低一高”的原則,即低估值、低關注度、低漲幅、基本面的改善有高確定性。在市場整體位置較低的時候,按照這個標準能篩選出較多標的,這個時候倉位會相應增加;反之,倉位會相應減少。從整個組合來看,低估值、股息率偏高的資產可能仍然是仁橋今年的核心持倉。
編輯:喬伊
稽核:許聞